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半夜“抢课”?!让学生有“重新认识世界的冲动”的课程长啥样?
2019/12/10 17:18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四卡推理游戏”“颜色推理游戏”“归谬法”“辛普森案件”……在南京市中华中学,有这样一门课,有学生为了上课名额,半夜定好闹钟,零点准时“抢课”;下课铃响了,学生还要拉住老师“辩一辩”。也许你会好奇,到底是什么课这么“抢手”?答案是: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今天,记者实地探访中华中学,揭开这门课的神秘面纱。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的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简言之,批判性思维是对认知产品的考察,对思维过程的反思,是“思维的思维”。具体而言,批判性思维是通过理解、质疑、查证、推理等探究活动考察论证的可靠程度从而决定信什么和做什么的思维。

  “新课程、新高考对高中生思维提出很高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等要求,《中国高考报告》(2019)指出:‘准确把握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主张,也就准确把握了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中华中学校长徐飞介绍道。

  据了解,中华中学2013年开始批判性思维教育探索;2016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17年首开校本必修课并探索与各科教学融合,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成功申报全省首家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并正式出版教程《给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书》。今年,江苏省第一家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落户南京市中华中学。

  

  学生半夜“抢课”

  在课程基地的展示区,记者看到,批判性思维教室共分6种:批判性思维映像空间、测试厅、辩论推演室、创新活动室、前沿项目组、游戏长廊。根据功能划分为“认知与前期测评”“互动与深度思考”“探究与实践创作”3个模块,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大致遵循认知、前测、探究、创作的批判性思维习得和运用顺序。基地课程分为专门课程、应用课程、学科教学融合三个模块。专门课程是核心地带,进行初、中、高三个等级的教学。应用课程是批判性思维在三个领域的应用:应用到历史文化有经典思辨课程,应用到社会生活有公共讨论课程,应用到科学探究有问题解决课程。学科融合是主战场,共三个维度:分别是批判性思维的学科培养路径开发——这是批判性思维对学科教学的载入,批判性思维的学科前沿项目打造——这是批判性思维对学科教学的深入,批判性思维的学科教法探索——这是批判性思维对学科教学的融入。

  

  “高一年级上学期,批判性思维课程是一门选修课,每学期6—10节课,需要学生在网上选课加入,名额是有限的。所以在选课系统开放前一天,有很多学生会半夜定好闹钟起来抢课。高一下学期,批判性思维课程是一门校本必修课程,全年级700多名学生都要上,每周1节,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任课老师左永军还告诉记者,“下课之后,我经常会被学生拉住,只为再辩一辩他们的论断,表述他们的不同思考。学生们还开玩笑地说,学了这门课‘让他们有了重新认识世界的冲动’。这样激活、碰撞思维的过程,对老师来说,是让我很欣慰的事情。”

  线下+线上,家长、学生齐“烧脑”

  “批判性思维给了我们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的角度,一方面对于我们学习数学、语文等学科,给了我们很好的思想深度;另一方面,也很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给我们带来受用一生的能力。”中华中学高二(13)班学生董翟坦言,学了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让他在学习上的讨论更加有层次、有逻辑。“比如语文相关文本的阅读,我会更多地关注这篇文章的背景、写作的意图、目的,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更多视角的分析和思考。”董翟补充说,“而且,今年有了线上课程,关注微信公众号之后,就可以进行课程学习,还可以做题。”

  

  11月15日,中华中学批判性思维课程正式上线了。据了解,国内基础教育阶段,面向高中生专门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中华中学尚属首家。学校通过“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公众号向同学们推出《中华中学批判性思维线上课程》,每期课程后链接有测试题,学生在线学习后可以长按识别二维码答题并查看解析。比如,“有四张卡片,每张一面是字母,一面是数字;在可见的一面分别写着E、K、4、7。现要求卡片上:若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面是偶数。问:欲验证四张卡片是否符合要求,必须翻看哪些卡片?”高一缪雯瑞同学直呼:“这些题目逻辑性强,趣味性强,就是太绕人了!答案让人意想不到。”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网络上常常会读到一些‘科普’小文章,比如将一块牛排放在碗里,往里倒一瓶可乐,经过3-7天,你会发现牛肉的相当一部分被溶解了。于是得出结论,大家每次喝可乐等碳酸饮料时胃壁都在被溶解。”中华中学校长徐飞说,“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相信这个结论,而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孩子则会提出很多疑问,比如这个实验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实验过程?结论是否可靠?牛排被溶解有无其他因素?在网络时代,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批判性思维能让学生明辨是非,更加理性,也更加睿智。”

  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涂珊珊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