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开主题班会、学川江号子!苏渝“长江大保护小使者”首次牵手
2019/11/06 18:22  新华报业网  

  

  重庆,中国西南部的超大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这一次,我们的“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沿江行第一站就来到了重庆,“长江大保护小使者”走进重庆万州中加友谊小学,和这里的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保护经验,寻访长江流域的非遗文化。

  

  出发前,南京市汉江路小学的“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刘芷宁同学特别兴奋,对于一衣带水的重庆她有很多好奇,妈妈告诉她,重庆是山城,“9D魔幻城市”;重庆是两条大江汇流的地方;重庆有传唱了三千多年的号子。出发前一晚,她自己打包行李,早早睡觉,她告诉妈妈,她是代表了江苏的“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去重庆,寻找一样愿意为保护长江母亲河做点事情的小朋友,她也是代表了江苏孩子,去看一看、学一学巴蜀民间文化。

  

  10月30日一大早,刘芷宁来到重庆市万州区中加友谊小学。中加友谊小学座落于万州区观音岩,1999年由加拿大捐资62.5万美元启动,整合四所小学新建而成。学校现有教学班72个,学生4200多名。参观校园,感受山城孩子热情的课间操,刘芷宁小使者在中加小学收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接待。听说她是江苏的“长江大保护小使者”,中加小学也是重庆市的绿色环保学校,因此,学校五(8)中队特别举行了主题班会。班会上,班主任老师播放了介绍了中加小学的同学们在长江边捡拾垃圾的视频,刘芷宁也介绍了江苏小使者参与的一系列活动。

  

  在主题班会的最后,刘芷宁将江苏小使者在6月1日沿江八市的采样活动中采集到的长江江苏段水样、土壤样本和空气样本送给了中加小学的同学们,中加小学的同学也将他们采集的长江重庆段水样和土壤样本送给了江苏的“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共饮一江水,呵护长江美,两地小使者共同宣誓: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

  

  长江中下游的孩子来到长江上游城市,自然要去长江边看一看。刘芷宁和中加小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万州区牌楼大桥边,用画笔记录下眼前看到的壮丽景色。

  

  保护长江,不仅仅是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长江流域的文化也值得探寻和传承。重庆,巴蜀境内,山峦重叠,古时的货物流通全靠木船运输,这里水路落差大水流急,川江号子应运而生。但如今,无论是嘉陵江还是川江上,木船早已没有了踪迹,只留下川江号子伴随着涛涛江水。2006年5月20日,川江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级非遗川江号子的传承人曹光裕先生始终致力于推广传承川江号子的工作。

  

  这次,曹光裕先生走进万州中加友谊小学,亲自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川江号子启蒙课,刘芷宁和中加小学五(8)中队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川江号子的历史,在曹老师的带领下,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整首川江号子。

  

  “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重庆与《新华日报》也颇有渊源,1938年10月25日,当时的《新华日报》从汉口迁入重庆,至今重庆还保留着《新华日报》总馆旧址。这次的小使者寻访让热情的山城人和耿直的南京人又一次在保护母亲河这一主题上牵手。持续12年。山城孩子与江南孩子在长江的上游和中下游遥相呼应,共同镌刻出长江质量和孩子健康相融相生、同泽同行的印迹。

  交汇点记者 邓晓琦/文 交汇点见习记者 谭倩文 王昊晨/摄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