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渡江胜利纪念馆涌动参观潮 南京市民游客告白祖国
2019/10/03 20:53  龙虎网  

  龙虎网讯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作为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地,连日来,渡江胜利纪念馆成了市民游客缅怀先烈、告白祖国的热门“打卡地”。10月1日—2日,纪念馆共接待观众近4000人次,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汇集于此,唱红歌、诵诗词、看展览、献鲜花,以不同形式追思革命先烈,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伟大祖国。

  国庆佳节,渡江胜利纪念广场花团锦簇、旌旗飘扬,“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红底金字标牌熠熠生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道旗整齐划一,处处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

  扬子江畔,拔地而起的大型红色群雕“千帆竞渡”,49根红色立柱组成的数组风帆,如同迎风招展的红旗,诉说着70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峥嵘岁月。陈列在下沉广场处的“渡江第一船”京电号小火轮,被一圈红黄相间的船形花卉拱卫其间,在花海中再次迎风起航、劈波斩浪。

  70岁的吴清华曾是一名军人,退伍转业后在苏北工作,如今跟着儿子来到南京定居。10月2日一早,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带着一家人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看着广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挺直身子,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吴老说,国庆70周年阅兵式看得自己热泪盈眶,“看着威武雄壮的人民军队走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心里由衷地为国家的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带小孙女来参观纪念馆,希望她铭记英雄先烈曾为建立新中国付出鲜血和生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渡江胜利纪念馆内的一个展柜前,南京财经大学教师白茜盯着一封写满了7页纸的长信,久久没有离开。这是1949年4月19日,新华社战地记者陶迅在渡江战役发起前写给父亲的一封家书。3天后,24岁的陶迅在渡江战役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封战地记者的绝笔家书,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述说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父亲年纪大了,可多多补养身体”“好在最后胜利,年内即可达成,届时我当返家看望……”陶迅在信中对父亲的殷殷嘱咐,让白茜深受感动:“胜利的鲜花,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要接续奋斗,让伟大事业薪火相传。”

  “祖国啊,我们对您说:今天的新一辈,未来的建设者,血是一样的烫,情是一样的热。我们跟着亲爱的党,投身民族复兴的浩荡洪波,在新时代的‘渡江战役’中,奉献!创造!开拓!”

  在渡江胜利纪念广场的红色群雕“千帆竞渡”前,南外仙林分校的刘小西和同学们站成一排,齐声朗诵起著名诗人李朝润为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而作的《渡江战歌》,饱含深情的诵读声,引来周围观众纷纷驻足倾听。刘小西说,《渡江战歌》后半部分,以年轻人的口吻与祖国对话,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历史。我们青少年要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确立远大志向,继承红色传统,以少年之我、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扬起新时代的风帆。”

  记者朱凯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