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连云港 > 要闻 > 正文
这是一群“红马甲”在港城的十年……
2020/11/06 19:17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在山、海、港、城相依相拥的连云港,活跃着一个网络民间公益组织,他们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赣榆义工”。他们曾荣登“中国好人榜”,还曾获得“2016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服务组织”“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称号,荣誉拿到手软。热心肠的“赣榆义工”,在点滴平凡间传递着爱的暖流。2020年,已是这一志愿组织奉献爱心的第十个年头。

  “网络雷锋”:只为给社会奉献一点爱

  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夏日,连云港海州湾的海滩上迎来了一批特殊游客——一群独居的盲人。虽然生活在滨海城市,但他们却是平生第一次亲近大海。俯身触摸松软的沙滩、光脚感受海浪的拍打、静静倾听波涛的声音……不少盲友喜极而泣。而帮他们完成“听海”心愿的,就是身着红马甲的“赣榆义工”。

  “听海”活动

  2010年10月,王浩永等5位爱心网友在百度“赣榆吧”发起农村小学捐书倡议活动,民间志愿服务团体赣榆义工协会由此诞生。赣榆区义工协会会长胡英东告诉交汇点记者,365手杖助盲的含义是一年365天里,只要盲人有需要,义工会24小时为他们提供帮助。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盲友缺少的正是心灵上的陪伴。

  不仅助盲,各类帮扶项目在赣榆区义工协会的精心运作下均有口皆碑。十年来,“赣榆义工”通过全区各网络平台发起策划,开展“大病救治”“关爱老人”“捐资助学”“环境保护”等主题公益活动300余次,募集善款200余万元,资助优秀贫困生190多名,累计志愿服务工时达12000小时。相关部门也因势利导,通过各种务实举措推动这支队伍发展壮大。

  从创立至今,“赣榆义工”一直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每周,协会理事都会将策划好的公益活动在贴吧、QQ群、微信群等发布,待线下活动结束后再将情况一一在网上公示……而她“网络雷锋”的美名也在一次次活动执行中家喻户晓。谈及让“赣榆义工”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最重要一点,胡英东归结为一颗赤诚之心。回首加入义工协会时的情景,胡英东仍难掩内心的激动。“义工为大病患者募捐时,哪怕是几毛钱爱心款都合计得一分不差,包括把钱送到病人手里都有视频记录,确保事情的真实性,并且没有一分钱的截留款。”胡英东说道,公开透明、对每位受助者实地探访调查、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是赣榆区义工协会始终坚守的初心。

  凭借这份真诚,赣榆区义工协会阵容不断扩大,从初创时的5人发展为现在的2000余人。该协会中没有一位专职人员,大家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构成下至几岁的“义二代”,上至70多岁的大爷大妈。他们相聚于此,只因一个共同的目标——给社会奉献一点爱。

  “爱出者爱返”:给予的快乐是双向的

  会长胡英东在向记者介绍协会的三大品牌项目

  走过十年的光阴,赣榆区义工协会已成功打造了诸多品牌项目。如与残联合作开展的“365手杖助盲”、针对贫困学子的“蒲公英助学”、面向留守儿童的“无差别起跑线”……这些活动,既温暖着每一个受助者,也让义工们深刻体会着其中的助人之乐。身为高中教师的张艳是“无差别起跑线”的负责人之一,谈起这个项目,她动情地说:“我们想从某种层次上让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和正常家庭孩子无差别,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去丰富他们现有的生活。除了送生活用品外,更多地从精神上去关爱他们。我们为孩子举办暑期夏令营,招募在读的大学生义工与孩子们畅想美好的明天,让他们幼小的心灵能够播种下对未来的期待。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暑期夏令营、温暖Ta的年夜饭、冬季一双鞋、“六一”观影……张艳和爱心义工为留守儿童策划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而每一次与留守儿童的接触,都让她有当妈妈的感觉。夏令营活动时,孩子们有了任何的进步、任何开心的事儿都会愿意告诉她。张艳分明觉得这些与她朝夕相处的就是她自己的孩子。举行儿童节观影活动时,孩子们睁着不可思议的大眼睛,围着张艳跳着问,“今天真的看电影吗?我还没去过电影院呢!”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孩子们兴奋地尖叫起来。那一幕,令张艳久久难忘。那一刻,张艳也是无比快乐的。

  “六一”观影活动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不少受过“赣榆义工”帮扶的人在有能力后也纷纷加入义工协会。庞敬官就是这样一位转换身份、传承爱心的受助人、新义工。“高二的时候,当时我家里面条件比较困难,赣榆义工主动去我家了解情况,帮我找了定向的一对一资助人。一位叫‘大海叔叔’的爱心人士,每个月资助我200元生活费,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他也会对我在学习上,包括一直到现在的工作上、生活上做一些指导。”庞敬官怀着感恩的心向交汇点记者回忆着被资助的经历。在他心里,这份来自赣榆义工的精神鼓励从未间断。

  受赣榆义工和“大海叔叔”的影响,庞敬官从读大学起就加入了赣榆区义工协会。虽在异乡读书,但每次回到家乡,他都会报名参加义工活动。大学毕业后,他还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3500元留到了下一个升学季,悉数在助学活动中捐出。

  “闪亮名片”:不断书写港城暖心故事

  至2020年10月,赣榆区义工协会已走过十周年。他们不曾想到,十年前在网上的一次爱心善举,会让“赣榆义工”从初创一步步走到今天,发展成一个现象级的存在。爱心火种在连云港不断传递,通过她的示范带领,各县区陆续建立起一批网络社会组织。崇德向善、助人为乐的氛围蔚然成风。

  在多年的付出和坚守下,“赣榆义工”荣登过“中国好人榜”、获得了“2016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服务组织”“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称号。赣榆区义工协会,已成为连云港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组织的一张闪亮名片。她推动了连云港网络社会组织的发展,形成网上了网下同心圆。

  如今,一股公益力量在港城人心间拔节生长,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日渐浓厚。在胡英东看来,通过每次活动,能让大家热爱赣榆、服务赣榆、奉献赣榆,进而再辐射至整个港城,就是协会的不懈追求。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赣榆义工”润物细无声的随手公益还在延续,期待“红马甲”,继续书写下一个十年的港城暖心故事。

  交汇点记者 虞越/文 滕升智/摄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