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 这档关于南京的节目即将播出
2022/04/23 15:39  

  春暖花开日,正是读书时。4月23日,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迎来第27个“世界读书日”,从文都地标到城墙书吧,从最美书店到社区书屋,处处书香浓郁,处处散发着迷人的气质。今天 ,一起《品读中国·南京》。

  今天,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总台江苏总站、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推出的文化专题类节目《品读中国·南京》将于CCTV-1播出,央视频、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将4个小时播不停,带领大家探寻中华文脉,领略世界文学之都的风采。

  在《品读中国·南京》节目中,通过荐书人的讲述,感受到当代读书人不远千里找寻文学之梦开始的地方;南京的图书馆与出版社依然是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市民安然幸福读书的场景成为南京最美的风景之一……

《品读中国·南京》拍摄花絮文学地标打卡之台城

  节目组将带着书籍“打卡”南京的地标性建筑,留下朗读文学著作的声音,许多南京市民受到感染加入其中。除用中文、英文双语朗读的《哈姆雷特》《西厢记》外,朱自清的《背影》、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名作名篇亦将悉数登场。书籍与人、阅读与城市的关联,将在这个世界读书日,由伟大的作者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众多读者再次创造,一起感受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传承千年文脉生生不息的力量。文学作品在现代舞台上的创新,是当之无愧的“国潮”。

  《品读中国·南京》以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为主演播厅,并运用XR延展实境技术打造时空穿越的文学场景,并与观众一同感受南京的书香氛围。在荐书人、读书人的带领下,观众将感受到南京的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体会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践行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的实践与努力,以世界文学之都为名,拿到一张新时代南京旅游的文学导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微上对《品读中国·南京》进行了推荐。

  4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对《品读中国·南京》作了预告。

  央视《品读中国·南京》节目组何以选择南京?以文学的方式打开南京又可以品读到怎样的人生、怎样的城市和怎样的中国?

文都南京 书香漫城

  鲁迅认为,魏晋包括南北朝是人的觉醒与文学自觉的时代。早在南朝宋文帝时期,中国第一个专业文学教育机构“文学馆”便诞生于六朝古都南京。如今,这里是“世界文学之都地标网络”001号——南京文学客厅。

  作为文学之都,南京人的阅读选择是多样的。深夜亮灯的场所除了商场,还有各类文化地标阅读空间。闲暇时去24小时阅读空间读一本心仪的书,也逐渐成为南京人的生活习惯。

建邺吾悦广场负一层漫书咖

  南京的实体书店以及阅读新空间,成为更多的爱书人争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标。秦淮区的百个“转角·遇见”小微文化空间;江宁区在千户以上的商品房小区试点打造“邻里书房”;栖霞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深化“桦墅学堂”农家书屋;玄武湖打造文旅融合的“书香公园”,将书香讲堂、书展雅集、亲子阅读等活动带进景区。

玄武区太平门街53号文都书店

文都南京,培养了南京人不一样的气质

  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96.53%,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人数占比60.99%,两项数据均位居全省第1位。这是近日江苏省全民阅读办、省社情民调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主要结果。

  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阅读的根系早已深扎进千年古都的血脉与土壤之中。

  《品读中国·南京》是由南京广电集团《南京》团队受央视邀请参与拍摄制作的一部文化专题类节目。

  此次接到央视邀约后,《南京》团队连续20天加班加点,完成拍摄制作。

  节目充分表现了南京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气质,将南京人“爱读书”的特点介绍给全国观众,以优美的画面呈现出了一个书香气息浓厚的文学之都。

《品读中国·南京》拍摄文学地标打卡之桃叶渡

《品读中国·南京》拍摄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进行古籍编目的场景

《南京》团队在浦口火车站拍摄《品读中国·南京》

编导心语

  汪海燕 南京广电集团《南京》团队编导

  “南京的文学地标实在是很多,如何在十分钟的时间里挑选出最具南京味的文学特色,着实让我们犯难了一回。最终摄制组选取了能体现金陵怀古文学主题的‘乌衣巷’;体现王献之和桃叶至纯至美爱情故事的‘桃叶渡’;南京城发源地长干里。这里上可追溯到越城,李白、崔颢等诗人也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以及有‘金陵第一名胜’美誉的莫愁湖。

  参与这次文学地标打卡的两位央视主持人,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文都南京深入骨髓的文学气质。他们赞叹这座城市不仅有着不朽的诗篇,处处镌刻着千年文学的痕迹。南京,值得用心去品读。”

  曾玉梅 南京广电集团《南京》团队编导

  “朱自清的《背影》发生地是南京浦口火车站,在拍摄共读《背影》这篇散文时,我们选取了学生、外卖小哥、退休老人和父子共读在浦口火车站、鱼嘴湿地公园等长江元素的景点共读。共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学生的阅读分享活动,退休老人散步时跟着手机共读,外卖小哥等餐时拿着手机共读,父子俩骑车游玩时一起阅读等等,这些阅读方式已经融入大家的生活,成为一种日常。”

  孙悦南 京广电集团《南京》团队编导

  “这是一张视频连线的截图,照片右下角是我和两位同事,占据画面较大篇幅的是一台摄像机与拍摄对象。它记录了一次特殊的‘疫情下的云拍摄’经历。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在与南京师范大学张鹏教授、央视《品读中国》节目组雷婉婷导演紧急商议后,团队最终决定: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来一次疫情下的‘云拍摄’,共读经典名著《哈姆雷特》。我们建立了微信沟通群,快速对接拍摄人员,完成踩点、拟定台本大纲、确认使用设备等前期准备,拍摄中视频连线用光了两部手机的电量,每个人都是那么热情、认真。”

导演组通过视频连线场外指导学生拍摄

  丁晓宇 南京广电集团《南京》团队编导

  “在拍摄南京各行各业的人共读中国名著《红楼梦》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不仅无时无刻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也出现在这座城市很多人的生活中。孩子们读《红楼梦》,她学会了那首‘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中年人读《红楼梦》,他理解了那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老年人读《红楼梦》,她用南京话念出了那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文学的滋养,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如春雨改变了大地。夕阳晕染了长江,它让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让烟火气中也充满了文学的诗意。”

  黄海韵 南京广电集团《南京》团队编导

  “我们把片中对《文心雕龙》的共读选在了长江路。1800米,1800年。在这里,我们一不留神就踏入了文学的时空: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陈列馆……梧桐叶的绿荫与城市的车水马龙交织在一起,这是被文学无声滋养着的平凡的一天。”

  邢颖 南京广电集团《南京》团队编导

  “南京有一位这样的大厨,‘寻魏金陵十二菜’创始人魏学林。他让南京的历史文化融入了浓浓的‘红楼味’,让烟火气成为生活的底色。节目以央视主持人张舒越寻访文学之都饮食文化为主线,穿插南京文学之都形象代言‘宁好’和‘宁好鸭’人偶,来展示南京的文学底蕴。

  整个拍摄过程中,魏大厨和主持人边说边做边感叹着南京文学早已融于这一山一城的气蕴之中,让我们再一次深深懂得南京为什么能孕育出如此旷世名作,懂得为什么‘菜佣酒保都有着六朝烟水气’。文学,一菜一式都盛满了‘文化’的味道!”

  我们为什么读书?有人说书本即良师,有人说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有人说读书可以走出迷茫、遇见内心、指引思想、拓宽眼界……无数的答案,无限的可能。

  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关注CCTV-1、央视频,我们在世界文学之都——南京,邀你共同品读中国!

  来源:北极阁瞭望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