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天天见!
2022/06/06 17:13  

  初夏时节,一张“绿毯”绵延铺展,南通滨江美如画中。

  “就在这儿!傍晚时分经常看到江豚出水。”66岁的狼山镇街道居民吴湛兴奋地说。打开手机相册,里面都是他拍摄的江景图。尽管江豚就是一个个模糊的“小黑点”,但镜头里大江东流,气象万千。

  吴湛说的“这儿”,位于南通五山地区的滨江步道。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剑山、军山等五山临江而立,沿江岸线14公里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腹地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

  大江奔流,五山矗立,见证重要历史时刻——2020年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视察,与附近群众亲切交谈,称赞“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滨江生态公园”。

  当时,吴湛就在人群中,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回忆起来,吴湛依然满心激动。那天下午他正在江边步道散步锻炼,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声和掌声,走近一看是总书记来了!

  “听得热泪盈眶,总书记说的我太有感触了!”吴湛说。小时候,家门前的青水河连着长江水,把江河水提到家中水缸里,放点明矾沉淀后即可饮用。后来,芦苇滩变成了码头林立的港区,临江村民进厂打工,收入提高了,但粉尘、噪声和怪味也让村民苦不堪言,渔船的垃圾油污就漂浮在水面上。再后来,推进长江大保护就像一缕“春风”吹来,南通下定决心,还江于民,建设“城市生态绿肺”。如今,岸线铺展步道,滨江变身花海,五山片区成了全城风景最美、人气最旺的地方。

  从环境美日子穷,到日子好了环境差,再到如今“富”和“美”都有了——这不就是“沧桑巨变”?从见到总书记那一刻起,年逾六旬的老吴下定决心,当一名长江大保护的宣讲员和滨江生态的守护员,将总书记的关心和牵挂以及南通滨江的沧桑巨变讲给更多人听。

  这一年多,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老吴一早就出现在滨江步道,带着自制图板,开办起长江大保护的实境课堂。市民游客参观时,老吴现场讲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呼吁大家携手呵护长江母亲河;跟幼儿园小朋友互动时,老吴绘声绘色地讲述江豚跃出水面的场景,“小朋友们,江豚已经成为南通‘常住民’,成为陪伴我们的老朋友啦!”

  光阴斗转,人与江、江与城的“美丽故事”不断续篇。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循着总书记的指引,持之以恒“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去年以来,南通在空间再造中协同推进产业重构,着力打造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的沿江科创带,成为统领全域创新发展的“动力轴”。昔日沿江“工业带”蝶变“科创带”,长江南通段水质整体稳定达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今年1月5日,洪港滨江生态园建成开放登上了《新闻联播》。

  今年2月28日,一段视频在南通人的朋友圈刷屏。镜头里,5头江豚“同框”嬉戏,其中一头江豚在空中划出一道美妙弧线。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月份,长江南通段共观测到江豚91头次,刷新单月纪录。去年同期,观测数只有11头次。而在2019年底,该中心才第一次观测到江豚。市民说,江豚的微笑,就是最直观的治江成效。

  江风温润,草木葱茏;登高远望,长虹卧波。如今,每天早晚到家门口的花海散步,看大江东去潮平岸阔,已成为南通滨江居民的日常。最近,海太过江通道工程(公路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十四五”期间,南通交通领域投资总额预计达1500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两倍多,将全力构建“通上海、通全国、通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总书记牵挂的“南通好通”,不断有新进展。

  葱茏叠翠的五山,漫天欢快的风筝,嬉戏竞逐的江豚,幸福洋溢的笑脸……徜徉在南通江边,人们有太多太多的心里话,要向总书记报告。最想对总书记说什么?吴湛脱口而出:“请总书记放心!江美岸绿南通‘好通’,江豚啊,天天见!”

  来源:新华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