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谋划江苏长江文化遗产廊道建设
2023/02/07 17: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作为长江文化发祥地之一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江苏,是中华文明中的人文高地,也是长江文化的富积区,要以长江文化精神为引领,坚持长江大保护和历史文脉延续,力争更多江苏项目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顶层规划,打造长江文化遗产廊道和特色品牌,发挥江苏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完善长江文化遗产规划体系和管理制度

  科学编制江苏长江文化遗产体系规划。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与“十四五”规划纲要、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建设方案有机衔接,力争更多项目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顶层设计。加强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江苏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制定出台江苏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塑造地域特色的长江文化脉络空间。以长江为主线,以秦淮河-胭脂河-胥河、大运河、南官河、通扬运河、锡澄运河-梁溪河、望虞河、浏河-娄江等河流作为支线,整体串联沿线文化名城、古镇古村、遗址遗迹、革命圣地、自然景观等长江文化资源点,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布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核心区、拓展区分层分期有序推进。优化布局明故宫遗址、明孝陵、中山陵、世业洲、泰州滨江生态湿地、华西村、草鞋山遗址、双山岛、张謇故里等长江文化特色节点,精心构建外秦淮河-明城墙-金川河、湾头-瓜洲、牧城公园-江阴大桥滨江、望虞河、浏河、开沙岛-苏通大桥滨江等长江文化集中展示带,重点打造慕燕滨江、夫子庙-中华门、西津渡-三山、瓜洲、凤城河、春秋淹城、江阴要塞、黄泗浦、刘家港、张家港湾、唐闸-天生港等核心区域。

  建立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制度。探索设立各区域内的长江文化遗产管理区,负责长江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鼓励多方参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江苏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项目库。

  加强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按照省委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开展长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工程,摸清文化遗产底数。做好江苏长江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史前文明进程、吴文化和古徐国文化、六朝建康城、隋唐扬州城、大运河等考古研究工作,推进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淮河流域及大运河江苏沿线重要遗址的考古研究,加强文物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的系统阐释,形成一批体现江苏水平的重大成果。

  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做好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迹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和重要历史地段等特色文化遗产的展示、保护与修缮工作,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江南水乡古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明清城墙保护和联合申遗、泰州海军主题文化园、镇江-扬州千年运河口保护展示、南通近代工业遗存展示区等工作。加强本体及其历史环境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不拆除历史建筑、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不动大手术。

  加快实施长江展示利用示范工程。加强重要等级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古石刻、水利航运等各类型文物的保护与展示。构建展示馆、展示园相结合的展示体系。同时,统筹保护管理运用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分批次公布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实施革命旧址保护修缮、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

  文旅融合,呼应长江文化时代价值

  倡导绿色发展,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不断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提倡自然岸线以自然修复为主。通过长江、京杭运河、太湖、苏南丘陵、虞山、狼山等串联融合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长江文化要素,建设一批山水人城和谐共融的滨水“城市客厅”。重点推进南京“一江两岸”城市客厅、镇江世业洲生态健康岛、扬州“七河八岛”、泰州南官河风光带和南通五山滨江片区整体保护利用等特色示范段建设。

  打造长江文旅精品路线和特色品牌。利用长江文化节、长江国际旅游节、无锡江南文脉论坛、镇江金山艺术国际旅游节等活动,举办体现长江文旅深度融合特点的节庆、展会、赛事、论坛等活动,形成品牌效应。通过水路联动、江城互动、跨江融合,以“世遗”理念整合长江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呼应长江文化时代价值,从不同文化分类设计长江文化遗产的主题旅游线路。同时,推进文化遗产旅游、展演旅游、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旅游民宿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重点创建南京美丽滨江、镇江-扬州江河交汇、泰州海军诞生地、常州春秋淹城、无锡江阴要塞、苏州太仓丝路起锚地、张家港最美江湾、南通近代第一城等有品位、有内涵、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

  (作者为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

  来源:新华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