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多中国人心中的“诗和远方”,江南15个古镇“打包申遗”
2023/02/20 14:43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众多的江南古镇是江南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何推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2月16日,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暨2023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在苏州吴江黎里古镇举办。行业专家及古镇代表齐聚,共谋古镇文化旅游资源联动新路径。

  挖掘共同的文化基因

  2015年3月,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工作全面启动。目前,包括苏州周庄、甪直、同里、黎里、震泽、沙溪、锦溪,无锡惠山,嘉兴乌镇、西塘,上海浦东新区新场在内的11个古镇,作为申遗古镇中的典型例证;苏州千灯、凤凰,湖州南浔、新市4个古镇,作为申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江南水乡古镇的完整框架。

  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赵云看来,如果把系列遗产比作一捆树枝,其中的每根树枝自身也具有自己的姿态。同时,它们互相连在一起,达成“1+1>2”的效果,这就是联合申遗的意义所在。

  江南古镇水路相通、文脉相连、地域文化极具辨识度。相关学者认为,江南水乡古镇的形成,最早追溯到它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就是“以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明清时期,形成了丝织和棉织两大产业,各个古镇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产业,如周庄的编织业、新场的盐业等。看似矛盾的价值观念,却在江南水乡古镇得到了融合,成就了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社会文化特征。

  着力推进保护专项立法

  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苏州是牵头城市。“我们着力推进古镇保护专项立法。市级层面制定出台了《苏州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条例》《上海市浦东新区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各遗产地也依据古镇保护管理实际制定出台了多项保护管理措施。”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韩卫兵介绍,苏州坚持做好古镇风貌保护、文物安全管理,开展普查登记和信息建档,全面挖掘梳理文物建筑、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要素,也是工作的重点。

  苏州为江南水乡古镇撑起“保护伞”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出台《苏州市古村落保护条例》,建立古村落保护工作评价体系和动态监测系统,并通过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国际旅游节等节庆会展活动加大水乡古镇宣传推广。

  培育江南水乡古镇品牌

  在长三角一体化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创新案例中,黎里古镇的《柳亚子纪念馆的创新性保护与利用》,同里古镇的《退思园夜花园》,震泽古镇的《蚕猫系列文创》均打造了自己的独特品牌特性。

  “推进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实现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让古镇走向世界、获取更大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的现实路径。”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江南水乡古镇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提炼、比较分析研究、保护展示、开发利用,重点培育江南水乡古镇的品牌,认真做好相关文物保护、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重视公众参与、改善百姓生活,并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使遗产地工作人员成为遗产永续保护的坚强力量。

  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把江南水乡古镇作为重要的申遗预备项目予以积极的指导和大力支持,推动江南水乡古镇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的提升,与各地各部门一起做好江南水乡古镇的申遗工作。

  使古镇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古镇见证源远流长的江南水乡文化,是彰显“江南味、国际范、水乡韵、田园风”长三角文旅形象的闪亮名片。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拾峰表示,“下一步要更加注重系统保护,着力呈现‘记忆中的古镇’,在永续保护中更好发挥古镇见证历史和文明的作用;要更加注重创新创意,着力打造‘有个性的古镇’,打造各具魅力的古镇文化旅游体验;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力打造‘心目中的古镇’,使古镇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现代化基地主任张鸿雁认为:“古镇除了必须要精准保护、精准传承和精准规划外,更需要创新发展,创造‘全球化古镇’的文化世界身份的识别系统,创造未来中国人的古镇集体记忆。”

  作为“东道主”,黎里古镇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的家乡。镇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亚子旧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宫傅祠等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外,整体风貌保存较好。黎里古镇开发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潇介绍说,该镇从2012年起启动了开发保护工程,修缮文保古建,提升基础设施,维护江南水乡古镇及其历史环境的完整性。“黎里古镇0.69平方公里的核心区约有3000多位原住民,他们不仅与游客互动,他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也已经成为水乡古镇的一种文化表达,对游客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要素。”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