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医卫 > 正文
尽一切努力挽救患者生命——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2021/03/02 20:09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的“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2月23日正式公布,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各50个。其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及救治重症患者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光荣入选。这也是江苏卫生健康系统中唯一荣膺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单位。

  今天,雨过天晴,阳光明媚,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又迎来了忙碌的一天。在忙完了查房、讨论病例、给研究科研指导等诸多工作后,记者见缝插针地采访了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

  “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雷锋精神的教育、熏陶,可以说雷锋精神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任何职业、任何时候大家都需要学习雷锋那种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重症医学科是守住生命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必须不计较个人得失,尽一切努力挽救患者生命。”杨毅说,“一切为了病人”的初心贯穿在学科建设的30余年过程中。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昆山、响水大爆炸等公共突发事件救援中,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都冲锋在前,奋力抢救生命,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不仅是江苏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而且该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先后派出多批重症医护专家团队远赴武汉、东北等地支援抗疫。在武汉疫情最严峻时刻,邱海波作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和国家卫健委救治专家组成员,亲赴抗疫“红区”,指导治疗,并提出“重症患者在哪里,重症医生就在哪里”的理念,他每天忙碌到凌晨才能休息。他还及时向中央指导组和国家卫健委提出重症专家下沉、建立重症医院、全国重症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等建设性意见,并迅速得到采纳,为全国的抗疫胜利贡献了力量。此后,他又辗转黑龙江、吉林、新疆、辽宁等地指导抗疫260多天。

  “我们邱主任不仅医疗技术精湛,医德也非常高尚。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晓青说,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邱主任救治了一位高中生秀秀,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左腿,地震的阴影深深笼罩着她。邱主任不仅积极为秀秀制订治疗方案,还不断给她加油鼓劲:“别害怕,一切都会好的!相信邱叔叔……”救援结束离开四川后,邱海波一直牵挂着秀秀,还资助她学费并经常叮嘱她“好好学习”。如今,秀秀考取了兰州大学,并攻读了法学硕士学位。

  作为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感染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重症医学组组长的杨毅,去年1月底至3月初,她连续50多天在全省奔波,行程近5万公里。有一天,她清晨7点在南京办公室,上午10点赶到了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下午3点又出现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了。疫情期间,13个设区市她每个市至少去过3次,有些城市甚至跑了十几趟。“不放弃、不抛弃,尽力挽救每一个生命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无锡有一位患者是聋哑人,不配合医护进行俯卧位通气,可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他很有可能转成重症,于是杨毅在纸上写下“趴过来,用呼吸机,能救命”,并和病人反复比划沟通,病人消极的情绪被化解,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康复出院。

  今年初,杨毅又转战到黑河、绥芬河、绥化、哈尔滨四座城市支援抗疫,“刚到绥化市人民医院,就碰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位怀孕29周的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孕妇,呼吸、循环、氧合功能等严重衰竭,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生命危在旦夕。”杨毅从早上6点多进入ICU,一直守在病人的床边抢救,直到晚上11点多病人情况稍微定后才下班。“目前这位孕妇已经康复出院了,前不久当地医院还给我回信。”说到这里杨毅感到无比欣慰,“其实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在ICU里是常态。”

  “我们医生经常半夜接到急诊电话,然后连夜抢救,次日早晨继续上白班。”护士长李晓青说,ICU岗位特别需要爱心和责任心,“住在这里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既不能说话也不能活动,往往他们一个眼神、嘴角动一动,我们就要明白患者需要哪方面的帮助。我们给患者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也是对他们极大的精神鼓励。”

  “雷锋精神始终在我们心中,时刻影响着我们一言一行,一切为了病人,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黄力维告诉记者,ICU医生每次给病人查房过程中都会握一握病人的手,“这已经成为我们大家的习惯”。她说,通过握手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获得病人的意识清醒程度、病人手的肌肉力量等临床信息外,还能给病人一种医学人文关怀,让他觉得医生和他在一起,给病人以信心。

  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力量毕竟有限的,如何把优质的医疗资源放大到全国、救治更多的重症病人?近年来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覆盖全国各地的百余家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专科联盟,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公益合作;还每周通过远程信息系统开设重症V讲堂,分享最新理念与技术,对全国的同行开展规范化培训,从2016年至今已开讲213期。他们还依托国家级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建立“远程ICU”,将高水平重症医学触角延伸到了县、乡等医疗不发达的地区,提高了当地的救治能力。

  团队坚持发扬雷锋精神,热心开展公益活动。近年来开展了“重症呼吸——红色公益行”等活动,活动以革命老区、中西部地区支援帮扶为主线,以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为目标,在重症诊疗规范、人才培养、技术项目等方面为革命老区提供所需支援,从而加快推进红色老区重症医疗救治水平迅速提升,让红色老区人民就近享受国内领先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准。2018年10月以来,先后走进井冈山、龙岩、兰州、盐城、西宁、乌鲁木齐等地,并为革命老区举办重症专项技术培训班近40期,受惠学员近3000人。作为红色公益行的直接受益者,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韦华璋深有感触地说:“在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帮助下,目前我们从市到县都可以开展ICU的规范化治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湛的医术,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大医院对老区人民的无私关爱,这种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鞭策和激励。”

  团队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江苏省“青年文明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20余人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江苏“时代楷模”等荣誉30余项。杨毅说,获得荣誉只代表过去,这既是对整个科室团队工作的认可,同时也是对大家的鼓励与鞭策,唯有加倍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份珍贵的荣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仲崇山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