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医卫 > 正文
别大意,这个病并没有“走”远!
2021/01/30 22:16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麻风,一种古老而又令人畏惧的传染病。虽然现在这种病非常少见,然而它并没有走远,对这种病的防治时刻不能掉以轻心。2021年1月31日是第68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也是第34个“中国麻风节”。今天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举办了相关学术和科普宣传活动。

  江苏曾经是麻风病高发区

  麻风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与结核、梅毒一并被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彤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目前,全球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麻风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一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日作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国于1988年也设立了自己的“中国麻风节”,旨在提醒人们该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麻风节”每年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关于麻风病的记载,但是以‘麻风’一词首现于宋代。在不谙科学之时代,因麻风的病因不明,症状恐怖,加之受传统礼法、宗教信仰及民间习俗的影响,不时发生麻风病人被活埋、烧死等惨烈事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葛凤琴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说,直到1873年麻风杆菌的发现,人们对麻风的认识才进入了科学时代。历史上,江苏曾是麻风病的重灾区,全省已经累计治愈超过5万麻风病患者。

  “麻风病之所以令人生畏,一是它能让人毁容,严重的该病患者往往会出现令人恐怖的面容,影响社会安定。二是它会令人致残,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因病致贫返贫。因此具有很大社会危害性。”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分枝杆菌实验室主任王洪生教授介绍说,麻风杆菌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延误诊治病人可导致脱眉、面瘫、兔眼、狮子脸、口角歪斜等畸形和出现爪形手、足下垂、失明等残疾。

  “该病起初以皮肤表现为主,其实是全身性疾病。还有部分病人侵犯睾丸,损伤生殖系统。”王洪生说,麻风典型症状是皮肤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片、斑块、结节,同时侵犯皮肤末梢神经,病人失去了痛感,有的病人皮肤麻木到可以用手炒菜,不怕烫、不怕疼,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凶恶的疾病。

  麻风病其实并未走远

  麻风病也是个贫穷、落后病,好发于居住环境恶劣、卫生设施落后的地区,全球每年新发20万病人。随着我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及国家防控策略的落实等,麻风病人越来越少了。

  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新病人和复发病人共437例。江苏去年有新发病人6例,2019年新发病人7例。江苏历史上最多时有78个麻风院村,麻风患病率由高峰时1975年的6.6/万降到现在的0.075/10万以下。目前,全省还有37个麻风村。在泰州、南京还有比较大的“麻风村”,里面还有居住生活了几十年的“休养员”。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病防治所副所长张连华介绍说,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导致的,人类是它的主要宿主。麻风杆菌喜欢35℃左右的潮湿的环境中,因此历史上沿江、水网密布地带病人较多。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人说话时的飞沫或密切接触而传播给他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病,只有易感的人群才会发病,该病还具有一定的家族内传播的特征,中国30%以上新发病人都是家庭内密切接触相关。”

  “去年我省发现6例病人。这只是出现症状就诊时被发现的,按照统计学规律,应当还有不少未被发现的病人。”张连华说,由于麻风病出现症状前通常可以潜伏3-6年,还有更多的10-20年后才发病,在这期间他们会在社会上造成传播。

  张连华说,在适宜的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很快,分裂一次仅需时20~30分钟,而麻风菌可称得上是微生物界的“蜗牛”,在人体内的繁殖速度非常慢,繁殖一代需要11~13天。从感染麻风菌至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麻风病的这一过程较为漫长。

  中国医院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室原主任严良斌教授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江苏还有麻风受累者4万余人。这个病还会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一个病人通常需要医疗、公卫、民政、公安、社区、残联等多个部门管理。麻风病一般不影响寿命,得病后可以长期存活,目前新发现的病人2级畸残率约20%,居住在麻风院村的受累者(包括已经治愈和现症病人)畸残超过70%,目前全国存活的麻风受累者近8.5万人,江苏约有1.18万例。

  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麻风病已经有药可治,早期发现、明确诊断、治疗,因病致残、传播速度都大大下降。“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现在不少地方这方面的专业医生逐渐减少。”王洪生说,现在有联合化疗的药可以临床治愈病人。病人从感染到致残大约3-5年,如果发病3-5个月内发现、治疗很少致残。

  麻风人才队伍青黄不接

  麻风病作为一种老牌传染病,其实它并没有走远,更没有彻底消失。公众由于对麻风病存在着强烈的恐惧和歧视,许多人把麻风写成“麻疯”,使这一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一直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一旦防、治、康、管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裂,这个疾病就会慢慢“复燃”而危害社会,因此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胜利前的烦恼,行百里路还有最后一公里。这也是最容易懈怠的时候,多数人认为麻风消灭了。”王洪生说,还有许多百姓认为已经有了“麻风”疫苗这是误解——这是预防麻疹、风疹的疫苗,其实麻风病至今还没有疫苗。甚至不少医护人员也有这种误解。还有很多地方连续多年没有麻风病人发生,导致医生不认识这个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室负责人余美文说,前不久他也接诊了一名因皮肤病来就诊的患者,“我当时看她手有点残疾,问她的手残疾有多少年了?”她说:“这个手残疾有十几年了,医生说是风湿病引起的。你只管给我看皮肤病就行了。”其实,这也是个典型的麻风病致手残疾的病人,根本不是风湿病所致。

  王洪生说,一年前,他也曾接诊收到一个盐城20岁左右的小伙子,他身上一块红斑,不痛不痒,当地被当作亚急性红斑狼疮治疗,一直未见好转。“后经我去会诊,发现患者皮损有点麻木,提示是麻风病疑似症状,后经实验室确诊为麻风病,经6个月治疗症状完全消失。”

  这样被误诊的病例还有许多。

  严良斌说:“尽管病人在减少,流行程度急剧下降,但要巩固成果,队伍要稳定,监测不能少,公共投入很必要。”但令人忧心的是,全国麻风病医师队伍只有3600多人,江苏只有86名专职麻风病医务人员,而且普遍年龄偏大,防麻队伍可谓青黄不接。

  专家说,从全国层面来看,尽管目前我国现有的县、市、省麻风防控网络仍比较完整,但近年来,部分县市出现专职的科室消失、人员流失。如果某个地方防治链条断裂,如果麻风疫情再卷土重来,再出现国外输入性麻风病例,疫情防控将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目前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如果不加重视,前面的所有努力都会功亏一篑,也会阻碍我国全面消灭麻风的目标。只有各有关部门携手合作,消除麻风危害,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发生;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尊重麻风病患者和防治工作人员,才能实现“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