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医卫 > 正文
世界蚊子日 | 江苏有哪些蚊子,今年有何特点…这些关于蚊子的科普你知道吗?
2020/08/20 12:50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当然这并不是纪念蚊子的节日,而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蚊子是传播疾病,特别是疟疾的媒介之一。正是在1897年8月20日,英国微生物学家罗纳德·罗斯爵士发现,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媒介。

  记者连线了江苏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所长褚宏亮,这些关于蚊子的科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江苏有哪些常见的蚊子?

  褚宏亮介绍,在江苏比较常见的蚊虫有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等。

  淡色库蚊体型中等,黄褐色,是居民家庭中最常见的蚊种。主要孳生在沟渠、污水坑等积水中。在北方地区7~8月份形成密度高峰,在长江流域6~7月、10月是密度高峰。在黄昏和黎明有两个活动高峰。冬季以成蚊越冬。

  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主要孳生在各类容器积水中。白纹伊蚊在清晨和傍晚是活动高峰,尤其是以傍晚最为活跃,主要在白天刺叮吸血,喜欢出没于荫凉、潮湿的绿化带、灌木丛等。以卵越冬为主。

  三带喙库蚊属于中小型蚊。主要孳生在稻田及附近沟渠积水中,喜欢出没于稻田、牲畜棚、农村居民家庭等,偏好猪、牛等家畜血液,同时兼吸人血。主要在日落后开始活跃,刺叮吸血。

  中华按蚊体型中等,主要孳生在稻田积水中,同时孳生在各种有水生植物的水体,如沼泽、芦苇塘、沟渠、池塘等环境。中华按蚊偏好吸食牛、羊等大型牲畜的血液,也刺叮吸食人血,通常吸血高峰出现在黄昏。

  蚊虫的寿命受温度、湿度和营养影响很大,通常在适宜温度、湿度下雌蚊可以存活2-3周以上,越冬雌蚊可生活4-5个月。雄蚊寿命较短,约生存1~2周。

  “不同地区的蚊虫种类和密度分布都不同。随着气候变暖和交通物流的迅捷,部分蚊种的孳生范围在原有基础上有扩大的趋势。”褚宏亮说,不同的蚊种孳生于不同类型的水体中,水是蚊虫生长繁殖的刚需。

  蚊子为何需要吸食血液?

  蚊虫能通过人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及其他人体气味进行定位,换言之,那些新陈代谢旺盛和呼吸频率快的人(例如,孕妇、小孩等)都很可能被优先选择为吸血对象。蚊虫的吸血全过程分为寻找宿主—停飞降落—口器刺探—口器穿刺—血源定位—吸血—停止吸血七步。

  “蚊子吸完血后,人会感觉很痒,这是人体对蚊虫叮咬的一种过敏反应。”褚所长解释,真正的原因是人体在被叮咬的局部释放出组胺,造成皮肤发痒和红肿。

  雄蚊只吃植物体中的汁液,吸血的是雌蚊。通常雌蚊和雄蚊都是吸食植物汁液,靠其中的糖分生存。雌蚊吸血并非因为饥饿,是为了促进卵巢发育,繁殖下一代。

  有文献报道,致倦库蚊的一次吸血量能达到3.08mm3,饱血的致倦库蚊在一生殖营养周期中不需要重复吸血,只有在产卵后才出现第二次吸血现象。卵巢发育与血液消化情况是一致的。一次未饱血蚊虫大都出现再吸血现象,再吸血率为97.22%;同时证实大部分未饱血蚊虫卵巢不发育或发育不好,只有再次吸血后,卵巢才能进一步发育成熟。

  蚊子喜欢咬哪类人?

  蚊虫能通过人体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进行定位,换言之,那些新陈代谢旺盛和呼吸频率快的人(例如,孕妇、小孩等)都很可能被优先选择为吸血对象。人体汗液被细菌分解后产生各种气味也能引诱蚊虫前来血餐,所以出汗量大的人相对更受蚊虫欢迎。蚊虫青睐深色,所以穿这深色衣服的人也相对更受蚊虫欢迎。

  蚊子是否百害而无一利?

  蚊虫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它们也是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孑孓是鱼类的美食,成蚊是壁虎、青蛙的美食)。蚊虫不仅可以叮咬吸血、骚扰人们生活,而且可以传播多种严重疾病。

  蚊虫传播的传染病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其中大多数蚊媒传染病都没有相应疫苗,危害了大量人群的健康。

  目前有哪些公认有效避蚊的方法?

  目前最有效的防蚊方法就是家庭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外出时穿长衣长裤,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众多研究表明避蚊胺对多种蚊虫有驱避作用,能有效地防止蚊虫叮咬。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不要使用;超过2个月的婴儿和儿童,每天使用不要超过1次,且驱蚊液中避蚊胺的浓度不可超过30%。使用时,不要涂抹在孩子的手上,也要避开眼睛和嘴巴周边的区域。

  有哪些高科技驱蚊方法?

  目前,可以在蚊虫体内转入致死性基因,在幼虫期进行养殖时以药物抑制其表达,野外释放后由于没有药物的抑制,致死性基因表达,导致蚊虫的死亡。也可以用射线照射雄蚊,然后将照射后的雄蚊释放至野外,经照射的雄蚊没有生育能力,可以达到对蚊虫种群的控制。

  褚所长说,还有学者人工使白纹伊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释放后通过野外种群压制和种群替换使大部分野外白纹伊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而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白纹伊蚊不能传播登革热病毒,从而达到对登革热的控制。“这些新技术为蚊虫控制和蚊媒病防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目前主要处于研究阶段,距离大规模现场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交汇点记者 王甜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