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关于自贸区发展,江苏这场大咖云集的研讨会,给出哪些“更优解”?
2022/06/11 22:56  新华报业网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贸港,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推出一大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建成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6月10日,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办,来自长三角和粤港澳的专家学者,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共求自贸区发展更优解。会上发布《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蓝皮书2022》(下称《蓝皮书》)。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

  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贸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竞争力、推动力,是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自贸区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形成高水平主创新高地、高素质要素汇集高地以及高标准规则测试高地,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应对中美冲突、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为自贸区内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完善的营商环境等方面大有作为。

  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

  贸易开放的基本共识是利大于弊,但金融开放利弊难以权衡。中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符合渐进式开放,从单向开放过渡到双向开放。为提高经济开放程度、培育和壮大国内机构投资者、提高金融体系安全性,中国要建立起交易行为监管为主,资金主体监管为辅的监管体系;要在QFII/RQFII和路股通的基础上,实现资本项目的有条件开放。

  北京大学国发院党委书记余淼杰:

  各个自贸区在制度创新不能简单的一味复制,江苏自贸区应保有自身特色。在科技创新方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提升基础研究在核心领域投入。在制度创新方面,应将协调发展作为主打特色,与其他省市自贸区联动创新。在对外开放方面,鼓励企业出口多元化,扩大进口规模化,推进服务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主动积极对接国际先进自贸协定,发现差距,靠前发力,先试先行。

  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

  自贸区要为国家试制度,试验出含金量较高的制度,要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创新,应结合国务院布置的任务,实行有效的对接和互联互通,粤港澳有对接外资和国际先进规则的优势,也有专业服务的优势,而长三角地区拥有养老服务、数字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的优势,这两个世界级城市群应增强互联互通,相互取长补短,加强联动创新,共同提升城市群竞争力水平。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自贸研究院院长陆菁:

  浙江发展数字经济,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重培育数字软件业以及信息服务业发展;打造国际化数字平台,形成新型特色的数字贸易模式;探索消费品、纺织品行业数字转型,推动长三角数字产业链结构性变革;鼓励数字贸易平台双向投资,探索由跨境人民币结算向跨境数字货币结算转型路径;探索数字监管、全环节服务数字化,海关与税务部门间数据共享,使内外贸间衔接更加便利。

  安徽大学教授、安徽自贸研究院院长韩东亚:

  安徽充分利用内陆自贸区建设的后发优势,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聚焦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的特色优势和重点产业,探索形成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聚焦“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目标,营造“四最”营商环境;对接江苏、浙江、上海自贸区,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发挥粤港澳及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要建立合作机制,开展基于制度创新性的合作,让粤港澳、长三角与内陆自贸区的创新要素流动起来,更好推动市场一体化;加快构筑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陆海出境大通道和国际化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协同创新,联动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大格局,加强粤港澳、长三角以及内陆自贸区联动,持续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造开放优势和营商环境优势。

  澳门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社会研究智库理事长袁嘉理:

  澳门与长三角自贸区深化合作,要立足于各自的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互补。澳门可借鉴长三角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经验,长三角可借助澳门的平台优势发展试验规划等;打造“有为政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有所为有所不为”,双方突出重点、结合各自的产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展开合作;注重规则制定和协调,解释和完善相关的行政体制和法律法规,在产业合作过程中注重法律制度的差异,消除无形的障碍壁垒。

  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建:

  上海自贸区在商事登记和市场准入方面,推行验证改革和市场准营承诺集中制改革,推出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离岸贸易方面,以跨境数据为基础的离岸通平台破解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的难题;全球营运商计划方面,通过“一起一次”专班服务,增强企业资源全球配置能力;金融方面,做IP账户,启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赋予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权。

  沪苏浙皖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和特色载体。制度联动。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自主创新,相互借鉴、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功能联动。鼓励不同自贸区差别化设置主导功能,相互协调,互为支撑,形成系统集成的功能体系;区域联动。以自贸试验区点位支撑,推动更大区域全方位合作;产业联动。把自贸区实验合作的基点放在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上,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整合;平台联动。推动自贸区平台一体化协同、治理,从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所长庄太量:

  长三角具有“一体化”的发展定位,大湾区主要作为国家对外发展的重要平台,双方未来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长三角在高校资源和人口规模上比大湾区更有优势,长三角可为大湾区发展输入人力资本、提供市场资源;香港作为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为长三角提供更多国际化的金融专业服务。

  南京大学教授、江苏自贸研究院院长韩剑:

  积极回应国际新一轮经贸规则秩序的发展变化,是当前自验区在新一轮开放中的重要使命。长三角、粤港澳和海南自贸港要发挥带头作用,针对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作出主动回应。要加强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南自贸港向内陆的辐射带动,构建海陆联动制度;增强供应链韧性,要靠数字经济赋能供应链;关注清洁能源,打造绿色供应链;对标CPTPP等高标准国际规则,在劳工保护、营商环境、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一系列领域实现率先对标,在规则领域打造公平性。

  江苏自贸区如何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促进高水平自立自强?关键要形成从科技到产业,再从产业到科技的闭环,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布局体系;加强关键基础性领域的全球合作;提高科技制度的公平性、稳定性和预期性,增强科技制度与产业政策、科技制度与竞争政策以及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协同性,特别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突破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研究国际人才的引进机制,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外国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嘹望君”注意到,本次研讨会发布的《蓝皮书》,分析江苏自贸区的发展概况和制度创新路径,总结自贸区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展现江苏自贸区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大片区的特色经验,深度解读20项优秀制度创新成果。

  南京片区

  南京自贸片区获批三年,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产业发展为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持续推进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探索实践,建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总体方案、建设实施方案中的改革任务实施率均达96%以上。累计形成150多项体现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生态眼’助力长江大保护” “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等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31项全省复制推广。

  突出需求导向,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在研发用物料检疫通关便利、项目用地复合利用、伦理审查互认等领域,推出40多项改革举措。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基因测序矩阵和质谱组学检测平台,服务全国900多家重点企业及科研院所,吸引250多个高端项目,为企业节约研发经费超80亿元。与南信大、南工大、南医大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首批遴选7名科研人员参与“双聘制”试点。依托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专利快速预审服务,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授权周期由40个月缩短至6个月。

  聚焦自由便利,加快促进开放水平提升。全国首创“基础+特定”资质备案新模式,简化食品、化妆品等特定业务进口的流程,审批时间压缩70%。搭建大数据贸易融资平台,服务出口企业2000多家,实现授信规模40亿元。落地江苏首批5000万美元的QDLP基金和南京首批30亿元的QFLP基金。

  对标先进经验,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承接229个省级管理事项。围绕项目审批,将134个高频核心事项集中到一个部门,实现“一枚印章审批”。创新非现场智慧监管模式,完成8000多家市场主体风险分级。成立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仲裁院和全省首个自贸试验区法庭,落户江苏自贸试验区首家境外律师事务所代表处,创新开展境内外律所“多元复合式联营”试点,提供“一站式”跨多法域的法律服务。

  苏州片区

  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苏州自贸片区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30余项,其中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25项在全省示范借鉴,出台改革创新配套政策80余项,累计新设企业2.45万家,其中外资企业706家。

  全面深化中新合作,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举办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推进共建国际化走廊等46个中新重点合作项目。主动融入沪苏同城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深化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和上海机场集团合作,启动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项目。

  推动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推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率先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首创国际物流第四通道——中欧卡航、空运直通港物流新模式,开通中欧班列自贸区专列,首创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设立全省首家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全省率先获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发行全省首个公募REITs,实现国有重型资产“证券化上市”。

  率先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制度集成创新,深化高端制造全产业链集成改革,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研发用物品和医疗器械购买便利化试点,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探索高端制造全产业链监管创新,成为继海南自由贸易港后,全国第二个获得国家外管总局支持、获批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点的地区,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84%。

  迭代升级总部经济支持政策。获批全省首个“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集聚跨国公司总部企业97家,其中省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56家、约占全省的17%,发展成为全省外资总部机构最集聚、业态最丰富、贡献最突出、运营最活跃的区域。未来3年,有望新增总部机构超100家。

  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打造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在全国率先提出“免证园区”改革思路,入选“2021中国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依托“一网通办”公共支撑能力,在全省率先实现用户体系融合。在全国率先打造“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实现企业精准画像、信用精准评级。设立全国首个地方国际商事法庭、首家自贸区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打造“一站式”国际商事争议多元化解平台。

  连云港片区

  连云港自贸片区推进国家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落实,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15项,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4亿美元,年均增长69.5%,占全市同期的27.5%;外贸进出口总额389.7亿元,年均增长89.1%,占全市同期的17.9%。

  积极承担国家试点任务。省定任务涉及连云港128项,有效实施率达95%,国务院前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率超80%。启动实施国家首批海域使用权不动产登记规范化试点,推进海域使用权与海上建(构)筑物一体登记,国内首推铁水联运“一单到底”,开启国际集拼业务“先报后装”新模式。

  探索审管联动应用路径。实现审批、监管、信用闭环管理,国办电子政务办全国推广。新亚欧陆海联运标杆示范项目入选“一带一路”绿色典型项目,中哈物流基地去年进出场空重集装箱19.9万标箱,同比增长12.2%,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

  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交流合作平台。牵头成立新亚欧国际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联盟并举办高峰论坛,召开国际执法合作“连云港论坛”、国际医药技术大会。中欧国际班列合作论坛落户连云港。

  搭建一批特色发展平台。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卫星化学、中化国际部分项目投产达效,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加快布局,自贸区范围内培育油品贸易企业近500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入快速发展期,跨境电商去年交易规模26亿元,同比增长34%。

  完善重大功能配套。加快打造“千万标箱、东方大港”,推进港口上市主体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引入上港集团。港口吞吐量连续3年稳健增长,港口滚装出口车辆稳居全国港口前三。连云港入选“十四五”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集聚重大支撑项目。在国内首创“政府增信、专业代办、远程认证”,新增注册企业银行开户异地办理、不见面审批,新增注册企业超1.3万家,较获批前增加11倍。在全国率先试点铜精矿保税混配项目落地投运,混配量近2万吨。

  盒马鲜生这种创新业态,到底是零售业,还是菜市场,还是餐饮业?它是多种业态的混合。到底能不能给它办注册,上海自贸区市场监管部门当时也很困惑。但上海自贸区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窗口不能否定——我来办事,窗口没权力说我不行,必须从我怎么才能行的角度去创新这个事。

  此次研讨会上,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分享上海自贸区盒马鲜生案例,是想说明,自贸区要靠创新闯出一条路,哪怕先突破框架,再进行政策上的完善。要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创新等方面推进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同时,从集成创新、迭代升级、跨界融合等方面探索创新路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睿翔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