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第八个“世界土壤日”,看江苏如何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
2021/12/05 12:02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今天是第八个“世界土壤日”。耕地作为“三农”之本,其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其列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两个“要害”之一。耕地质量保护,是耕地实行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方面。2011年11月26日《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全国率先立法。十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对推动全省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施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意义重大

  守护耕地质量就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粮安天下,地为根基。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底线,前提是保证耕地数量稳定,重点是实现耕地质量提升。2011年至2020年,全省耕地面积和粮食种植面积总体稳定,全省粮食总产从3357.1万吨提高到3729.1万吨。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单产的提升,亩产从413.6公斤提高到459.9公斤。而粮食单产的提升关键靠良种、良法和良土,良土就是指耕地质量。因此,对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地需求压力较大的我省来说,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双赢,守护好耕地质量无疑是重要路径。

  守护耕地质量就是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民以食为天,这个“食”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百姓来说,不仅是满足温饱的量,更是满足味蕾、生理、心理需要的优良品质。良土出良品,耕地质量是形成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培育健康土壤,才能生产更多优质安全农产品,满足人民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守护耕地质量就是守护国家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安全的生态要有更蔚蓝的天空、更清澈的河湖、更清新的空气、更健康的土壤。可以说,没有生态的耕地就谈不上生态的乡村,也很难有生态的中国。优质健康的耕地土壤是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质量良好的耕地具备更强的固碳能力,退化的耕地伴随的是固碳能力的衰弱,破坏耕地的耕作方式更会增加农业生产的碳排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对于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十三五”时期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成效显著

  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省耕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2070万亩,至“十三五”末,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300万亩,占耕地比重达65%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全省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也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和农田生态环境改观。

  积极开展耕地地力提升行动,全省耕地质量等级明显提升。每年建设30个以上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集成推广秸秆腐熟还田、绿肥种植、酸化土壤改良以及水肥一体化等培肥改土技术,引导全省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休耕轮作、退化耕地治理等工作。“十三五”期间全省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高0.5等以上。

  有序推进耕地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全省耕地土壤环境更加健康。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与使用监管,从严查处施用不合格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行为。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与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在全国率先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分类分区分级精准推进受污染耕地治理与安全利用,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着力夯实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基础,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更趋完善。全省共建立耕地质量、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土壤墒情监测点5000多个,基本形成覆盖全省、代表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按规范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变更调查评价,按年度发布全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耕地质量管理数据中心,对全省数据实行统一管理。

  用新理念引领“十四五”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

  “十四五”期间,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将按照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建管协调、公共耕保、健康土壤”的理念,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综合治理、高效监管,推动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深入实施耕地地力提升行动。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深耕深翻、轮作休耕等土壤改良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退化耕地治理。聚焦高标准农田、设施蔬菜地、盐碱地、黄河故道中低产地、补充耕地这“一块田、四类地”,建设一批“政产学研”相融合的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扎实推进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持续改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耕地土壤污染的预防、控制、修复和风险管控能力,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打造“灌排设施配套、耕地质量优良、田间道路顺畅、农田生态良好”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效农田,确保在“十四五”末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全面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严把新增耕地“入口关”,防止不符合耕地立地要求、不具备耕种条件的劣地转为耕地,从源头上遏制占优补劣问题发生,促进全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有效落实。

  加大《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执行力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相关考核,构建更有效的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积极打造智能化监测管理平台,为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与治理修复等提供数据支撑。以创新机制、构建体系、提升能力、建设队伍为要求,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按照“重点研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分类推进,突出加强对耕地质量建设与固碳减排关联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运用,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每一位公民都重任在肩。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推动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将全省耕地打造成一方沃土、一方净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通讯员 皋唱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