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牢记殷殷嘱托 扛起光荣使命 书写时代华章
2021/11/17 10:41  新华报业网  

  记者 余萍 摄

  编者按 11月16日,江苏全省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在南京召开。与会专家认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是纲领性文献、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在党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与会专家围绕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等进行研讨。

  郭广银

  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郭广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成功”是这次全会的关键主题词。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三份决议。尽管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但与前两次《决议》更侧重于总结党的历史教训、分清历史是非不同,此次《决议》主要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可以说主要是围绕成功在何处、过去何以成功以及未来如何继续成功而展开的。通过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践行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的全面概括,全会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着重阐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在此基础上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可以说,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重点围绕“成功”召开,并且召开得十分成功的一次中央全会。

  “成功”是我们党百年光辉历史的“主基调”“主旋律”。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尽管有低潮、有波谷,但是主基调是激昂的,主旋律是奋进的。全会以“伟大飞跃”为关键词,系统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历史取得的辉煌成就。从实践上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理论上看,我们党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会重点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取得的重大成就作出充分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标识性意义,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原创性、历史性、世界性贡献。总而言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都作出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的功绩,无愧于党的初心、人民的期待、历史的选择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色。

  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十分强调历史思维,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在今年2月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可见,善于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不断攻坚克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历史上,每逢重要关头,我们党往往会从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中提炼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共识与人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之际,党中央十分郑重地作出决策,决定召开一次全会来全面总结百年党史成就与经验,正是我们党始终注重并善于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这一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全会以及《决议》,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四个伟大飞跃”系统总结了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以“两个确立”明确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以“十个坚持”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以“四个必须”对全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科学命题的提出,既是对我们党百年成功经验的精准概括,也是我们党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又一次充分彰显。其中的“十个坚持”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它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即坚持党的领导;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统一战线;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即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即坚持自我革命。

  从百年辉煌成就中充分汲取开辟未来的智慧和力量。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的辉煌,而是为了把握现在、开辟未来。总结经验,不是为了形成新的教条,而是为了发现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信,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掌握历史主动、引领时代进步。新华社发布的《为了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侧记》提到,“过去、现在、未来,从未如此紧密相连。”在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之后,我对此也有强烈的感受。如果说前两次《决议》是党在短暂迷茫之后找到正确道路、统一思想认识的“再出发”,那么这一次则没有前两次的色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为了更好贯彻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和号召,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自觉从《决议》对党的奋斗历程的科学总结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特别是要将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结合、贯通起来学,将全会提出的“十个坚持”和“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一体领会、贯彻、推进,坚定而踏实地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每一步。

  (作者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

  邢光龙

  三个“历史决议”在百年党史中的重大意义

  邢光龙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均形成于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诞生在全党团结统一、凝聚共识的氛围之中,并且都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凝结了党中央和全党的集体智慧。《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延安整风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一段时间集中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讨论和对错误路线的深入批判,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党史上的路线是非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1945年4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成功解决了党的历史问题,也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伟大转折,但在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特别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党内存在重大分歧的背景下,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由此胜利完成。与前两个历史决议主要总结党的历史教训、分清历史是非不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较大篇幅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三个《决议》都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关键时刻通过的纲领性文件。历史已经证明前两个《决议》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决议》总结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时期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决议》全面详尽地阐述了历次“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和造成的严重危害,并着重分析了产生这些错误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分清了是非。《决议》在总结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经验时,强调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并提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由于六中全会解决了历史问题,之后的七大就集中精力解决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和全国人民的团结,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决议》既对多年来的“左”倾错误和毛泽东晚年错误作了科学分析和深刻批评,又坚决维护了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从而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当时存在的“左”和右的错误观点,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决议》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已经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作了十个方面的概括,实质上初步回答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步概括。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认识的最新成果。《决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反映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同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必将激励全党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决议》深刻总结了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极大增强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严峻复杂的风险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用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决议》深刻总结了党一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全党团结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我们更加坚持和发扬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鲜经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向前进。《决议》深刻总结了党一百年来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新的征程上,“赶考”远未结束,全党任重道远,我们要时刻汲取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作者为省委党史工办主任)

  杨 明

  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杨 明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关系到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牢记这个根本问题,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实践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经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自觉拜人民为师,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必须把人民作为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必须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更加有力有效。 (作者为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张新科

  更加坚定“为什么人”的自觉 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张新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开创性提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系统性总结“5个历史意义”的伟大成就,全局性概括“10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发出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的号令,必将激励全党实现思想上的空前统一、政治上的空前团结、组织上的空前有力、作风上的空前过硬,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信心和决心!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纵观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回顾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我们党的目光始终都聚焦在人民:所有前进的动力来自人民。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所有实践的主体依靠人民。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所有阅卷的评判在于人民。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可以说,“人民”二字始终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熠熠生辉。新时代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就必须紧紧围绕“为什么人”的问题,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人民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定政治自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立场的重要性,在各种场合提到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在基层调研中接触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在决策部署中关注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发展理念,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党的执政基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巩固。当前,党团结带领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祖国大地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也更加需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同人民一起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定思想自觉,始终坚守人民理论。“人民性”始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闪耀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这一根本价值,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理论最耀眼的底色,始终镌刻在共产党人灵魂的最深处,成为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极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需要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不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做出更多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努力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极大地开创和丰富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论时代。

  坚定行动自觉,始终厚植人民情怀。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既是中国人民主体精神不断觉醒的过程,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强大的精神引领和智力支撑的过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发挥着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社科联作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合组织,作为省委、省政府联系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桥梁和纽带,更要发扬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把学问写进人民的心坎里,不断用人民群众的需求匡正自己的学术追求,不断把人民融入到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中去,始终将人民情怀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最生动的初心写照,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不断用智慧和汗水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做学问、解难题、办实事。 (作者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双传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双传学

  认真研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深深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新的飞跃”,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深刻揭示了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和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树立起新的重大里程碑。

  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里程碑。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面临着中国化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两个结合”互融共进、有机统一,前者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后者强调马克思主义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二者共同以实践为根基、由实践来检验,体现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都一脉相承地体现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现实国情的沃土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和创造性升华。

  树立了科学洞见时代方位和主要矛盾的里程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实践都要基于时代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展开,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石。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的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并分析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为中国发展标定新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立足现实、把准方位、求解矛盾,构成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大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生动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源头活水。

  树立了创造性解答新时代治国理政重大课题的里程碑。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局面,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是从西方寻找解决方案,还是继续探索自己的道路,党内外、国内外普遍关注。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夺取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的胜利,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发展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必将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行稳致远、走向新的胜利。

  树立了引领全球治理、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里程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有世界眼光、世界意识、世界情怀、世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新定位,共同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使命。关于“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全球性议题,过去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感到迷惘,现在许多发达国家也不知所措。面对新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批判反思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基础上,从中国现实出发,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既有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共性,又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社会主义文明对资本主义文明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推动了“东升西降”不断演进的大趋势。这条道路,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成就,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又希望加快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永不停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把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心骨”和“定盘星”,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夏锦文

  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夏锦文

  大道至简,震古烁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的重大历史经验。这“十个坚持”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连接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深刻揭示了百年来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掌握历史主动、建立历史功勋的精神积淀和根本规律,也是确保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团结带领人民争取更大荣光的根本途径。只有深刻把握其精神意蕴、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才能研究阐释好、传承发扬好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坐标。中国共产党百年砥砺奋进,始终锚定初心使命,锻造形成“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十个坚持”,基于百年奋斗创造的历史伟业和开辟的光明道路,印证了科学理论和坚强领导力量的巨大历史作用,为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在新征程上继续走好道路、创新理论、完善制度、发展文化、贡献人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源泉;“十个坚持”,彰显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凝聚起的磅礴动能,彰显了人民作为历史发展主体的原创贡献,提示我们面对现实与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复杂情况,必须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掌握主动、发挥主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十个坚持”,进一步证明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强化了我们时代精神的坚定性维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持不懈推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显示了高度的革命自觉和执政自觉。“十个坚持”,焕发出一个百年大党强烈的自信、主动、坚定的精神品格,有利于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坐标。

  “能”“好”“行”的逻辑表达。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总结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个坚持”,是百年来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密码”。这是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在更大历史时空中、更深规律层面上,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科学回答和逻辑表达。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源于其政治自觉、恪守宗旨、思想先进、组织严密、纪律严肃、作风求实等诸多优秀品质,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实践中反复砥砺锤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由党带领人民自强自立、开拓创新、接续奋斗取得的宝贵成果,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贯穿其中的核心逻辑,就是“十个坚持”的坚守、运用、丰富与创造。“十个坚持”,是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高度统一基础上的本真逻辑,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更深刻印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再创伟大荣光的如磐定力。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对历史的最好传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十个坚持”,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我们“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发展定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更大胜利和荣光,必须在“十个坚持”上守正创新、接续奋斗。“十个坚持”启示我们,面向未来,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适应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引领时代潮流;面向未来,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才能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面向未来,只有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使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十个坚持”启示我们,今天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正在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也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新的赶考之路上,只有大力传承好发扬好“十个坚持”,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才能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作者为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