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江苏最美退役军人|施俊山:主动跳回“农门”,带着1000多个乡亲们共同致富
2021/08/31 13:38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30多年来,他从蹬三轮干起,一路成长为身价3000多万元的明星企业家,随后突然回乡,一头扎进以前从未涉足过的农业领域,带着家乡一千多名群众从无到有地为宿迁市宿豫区打造了一张莲藕产业的“金字招牌”……看了江苏杉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施俊山的履历,许多人的感觉是“既励志,又疑惑。”

  施俊山1989年从部队退役,先后在温州、广州等地打拼。靠着在部队锻炼出来的坚韧,他蹬过三轮,贩卖过水果,逐渐从小商贩成长为颇具实力的企业家。2008年,施俊山创办了有色金属贸易公司,事业再上新的台阶,公司规模在几年内不断扩大。直到2013年,因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施俊山的公司遇上了难关。

  在这个时候,施俊山突然想起2010年回老家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时,偶然看到的一片藕池,拍板决定关闭公司,回家,种莲藕!

  “当时我们攒了3000万元,即使是在城里购置一些产业,一家人都会生活得很好。”施俊山妻子韩秀英坦言,她和施俊山祖辈都是农民,如今好不容易跳出“农门”,施俊山却突然提出要回到农村,把全部的积蓄用来种植莲藕,这让她和儿子都很不解,更何况施俊山自己也知道,他是个对莲藕种植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新庄镇一直有种植莲藕的历史,但是因为种植模式传统,没有规模化,也没有科学管理,销路才一直不好,只要有现代农业的思维,一定能把莲藕产业这篇文章做好。”为了能顺利回乡创业,施俊山反复地做着老婆孩子的思想工作。

  其实,施俊山之所以坚持要回乡创业,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我从小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了,这里的变化并没有想象中大,我是跳出了‘农门’,那其他人呢?”

  于是,2013年9月,48岁的施俊山回到家乡,开始二次创业。在宿豫区新庄镇流转了600亩的土地种植莲藕。

  起初,莲藕种植得很顺利,尝到甜头的施俊山信心倍增,2015年他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700亩。种植面积增加了,问题也随之而来,莲藕塘里疯长的浮萍草严重影响到莲藕的生长。为了处理这些浮萍草,施俊山把莲藕田全都套养上了小龙虾,20多天后,浮萍草是少了,但原来长势不错的莲藕苗,也都不见了。

  施俊山急了,向行家请教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套养小龙虾的季节没掌握好,藕出芽的时候,龙虾把藕芽全都咬掉了,后期无法长藕。而藕塘里没有藕叶,龙虾也没法生长。这下,原本预计1000多万元收入的莲藕没了,400多万元的小龙虾也没了。

  “军人都是不服输的,敢拼敢闯。不仅敢打硬仗,要打还必须要打赢!”在挫折面前,施俊山表现得很乐观。

  既然是因为不懂技术导致了损失,那就去努力学习技术。随后一段时间,施俊山每天自学至深夜,还积极外出咨询请教专家,高薪聘用懂技术的专业人才,长年指导、派员学习,先后与江苏省农科院和武汉蔬菜研究所达成技术合作和良种培育协议,研究新技术培育新品种。与此同时,施俊山还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公司的经营由此出现转机,逐步扭转了因技术问题造成的被动局面。

  2017年,施俊山成立了江苏杉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莲藕种植+深加工、小龙虾、泥鳅、黄鳝、桃、餐饮……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公司的种植面积达到了6500亩,年销售额实现了5600万元。

  “我原来是个电工,收入有限。施总鼓励我跟他一起种莲藕,从技术到种苗、再到日常的管理维护,他全包了。”莲藕种植户韩顺成告诉记者,施俊山并没有忘记回乡创业是为了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初心,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宿豫区新庄镇先后成立了63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了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施俊山还不定期到农户田头帮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杉荷园莲藕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成了宿豫区有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宿豫区新庄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丁春龙介绍,在施俊山的帮助下,新庄镇的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6000亩地,公司先后对300余名村民开展义务网络培训,帮助周边居民在网络上销售种苗和农产品近1000万元,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了6000万元,带动周边村居80余名低收入农户人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除了帮助周边人致富,施俊山还一直用各种善举来回报社会。尤其是在2020年初,疫情形势较为紧张时,施俊山不顾莲藕行情持续走高,为宿豫区参与疫情防控的单位捐了整整三万斤优质莲藕。

  退伍不“褪色”,施俊山这些年来返乡创业造福乡亲、乐于奉献回馈社会、面对疫情勇挑重担,先后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宿迁市新经济年度人物“十佳创客”、宿迁市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日前,施俊山又被评为江苏省“最美退役军人”,在荣誉面前,他由衷表示:“五年的军旅生涯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当过兵,又是一名党员,爱国、奉献的基因已经融入到我的血脉,能为农民朋友找到一条致富的道路,是我最大的荣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