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快看!这场“运之河”思享汇,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汇智聚力
2020/08/28 21:16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8月28日下午,“千问千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传播行动启动暨系列专题片首发式在新华报业传媒广场举行。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与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季培均,淮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大运河办主任张建闯,南通唐闸古镇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洪兵等政府、学界和业界代表开展了“运之河”思享汇,共话大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探讨如何让千年运河留下浓浓的江苏印记,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汇智聚力。

  千年运河留下浓浓江苏印记

  夏锦文

  夏锦文:大运河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史诗。它跨越2500年,全长3200公里,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融通京津、燕赵、齐鲁、楚汉、淮扬、吴越等六个文化区。而江苏是大运河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遗产最丰富的重要省份,是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惟一的重点建设区。无孔不入又灵动亲和的水,赋予了大运河沿线城市特殊内涵。

  贺云翱:走遍全国大运河,再看江苏大运河,国家把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列为全国率先建设的一个“样板段”,是非常贴近事实的。大运河江苏段不仅是一条河,更是贯穿南北的一张流动的网,它对江苏的历史文化塑造和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从文化视角和文化动力方面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季培均

  季培均: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在哪里挖下?就是在江苏扬州。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挖邗沟、筑邗城,扬州就成了与运河同生共长的一座城市。扬州不仅是运河的原点城市,也是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而且在国家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中,扬州是全线唯一全市域纳入核心区的城市。

  张建闯:2500年前,吴王夫差修邗沟,终点就是淮安末口。江苏淮安是千年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明清鼎盛时期更是“天下九督,淮居其二”,成为全国的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转输中心和淮盐集散中心,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大运河为淮安留下了丰富的水工遗存和管理机构遗址,共有2处遗产区、1段河道和5处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占大运河世界遗产总面积的1/7。

  戴洪兵:早在125年前,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来到位于运河畔的唐闸,开始实业救国的历程。通扬运河南通唐闸段,既联通京杭大运河,又联通长江、黄海,有独特的水域优势。所以当年的唐闸是“模范小镇”,被称作“小上海”。在当时,原料和货物的运输基本要依靠大运河来完成,而大运河穿唐闸而过。可以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唐闸工业。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担当”

  贺云翱

  贺云翱:推进大运河全线及周边地区协调联动,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落在江苏的国家发展战略,比如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以及江苏的一些地方发展战略,比如淮海经济区、宁杭生态带,包括沿海发展区等重要战略完全覆盖,能够为实施这些国家战略提供动力和机制,提供历史深层次的一种运动的肌理。

  季培均:把握重要历史机遇,主动作为、率先作为,扬州充当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力军”,体现扬州担当,推动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最前列。为此,扬州近几年全力打造国家文化公园,争做运河遗产保护、运河生态文明、运河文化产业、运河特色乡村建设和运河文化研究与国际交流的示范,体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担当”。“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已经在扬州连续举办13年,加深了江苏与世界各运河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下个月,扬州又将举办第十四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扬州将打造样本城市,推动建设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增强运河的国际化影响力。

  张建闯

  张建闯:淮安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纳入省对市、市对县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积极推动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淮安以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主线,统筹推进“五园三带十点”主题展示区建设,形成大运河淮安段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

  发挥“人文之河”在美丽江苏建设中的价值

  戴洪兵

  戴洪兵:历史的车轮到了今天,我们要把社会效率、经济效益双轮驱动放在首要位置。南通唐闸如何做好运河这篇文章,我们做了一些思考和努力,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把通扬运河南通唐闸段地标文化做起来,给大生码头等做了亮化、打造灯光秀,并按照大运河文化公园的要求,把文化标识进行了制作和展示。运河文化是唐闸古镇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未来还将打造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公园。二是唐闸是民族工业风情小镇,再加上有运河文化概念的加持,我们有信心打造成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运河文化的传承地、休闲旅游的目的地。

  贺云翱: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核心其实是两方面:一是美丽的自然,二是美丽的人文。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公园正好包含这两方面,大运河整个的网络体系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它是“天人合一”的智慧创造。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体系像有大运河文化带一样,有能够支撑美丽江苏建设如此深广的体系,因为这是美丽江苏建设最好的体系。

  大运河不单单是一条河,大运河几乎涉及到江苏所有的城市、城镇、乡村,甚至很多运河人家。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实际上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在整个大运河文化带上,一些城市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建设得十分美好,但还有一些城市还没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如果能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所有城市、村镇和所有人民共同来建设美丽江苏、共同分享大运河文化创造性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的成绩,就能把美丽江苏建设落到实处。

  夏锦文:古时有一幅趣联,叫“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此次此刻,我们有了一个最佳下联——“古运河今运河古今运河运古今”!运河从传统走来,向现代奔去;从历史走来,向未来奔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当好这个“三好生”是我们江苏的目标。

  交汇点记者 黄欢 王宏伟 吴雨阳 钱晶晶/文 乐涛 刘畅方达/摄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