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服务县域发展,江苏这个“天团”又派“新兵”
2020/07/22 09:41  交汇点新闻  郁芬  

  7月20日,全省第十二、十三批科技镇长团轮换工作会议举行,来自全国的第十三批科技镇长团863名成员正式到任,奔赴全省89个县(市、区)、17个开发园区履职。半个月后,第十二批科技镇长团567名成员将期满离任。

  从2008年首批15名来自省内高校的教授、博士,组成首个“科技镇长团”奔赴常熟,到近年来每年都有近千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们集体奔赴县域发展一线,“科技镇长团”这个特殊的团队,已经从最初的强化产学研结合的“特种兵”,一跃成为县域科技创新“正规军”、助推地方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驰骋县域的“天团”,给县域带去了什么?团长、团员们又在县乡一线收获了什么?

  一组数据,彰显“这个团”的威力

  ①一年来,第十二批科技镇长团共邀请来访专家1.9万人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102人,其中,入选省“双创计划”253人,入选科技副总705人;招引高校毕业生2.6万人;培训各类人才7.4万人次;邀请创投机构举办项目路演60多场次,为450多家人才企业提供融资对接。

  【点评】

  集聚创新资源取得新成效。紧扣地方发展需求和产业特色,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促进一大批科技人才、创业项目、金融资本、载体平台向基层一线集聚,有力推动了创新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有效打通了技术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②全年共走访企业3.6万家次,签订合作项目2710个,到账资金41亿元,协助企业申报专利2.8万件,申报省级以上项目2448个。

  【点评】

  服务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解企业之难、帮企业之困,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科技活动,推动人才与企业密切交流,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服务企业自主创新需求,积极推动校企协同攻关,帮助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广泛深入走访调研,宣介推广创新政策,与企业家结对子、交朋友,有力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一年来,106个团、867名成员覆盖750多个乡镇。

  【点评】

  助推乡村振兴彰显新活力。推动创新资源向乡村基层下沉、向田间地头延伸,有效缓解了乡村发展中缺人才、缺科技的难题和困境。多渠道邀请农业专家、农技人才深入农村,指导农业发展,帮助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引导“土专家”“田秀才”与高科技、新业态紧密牵手,推动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有效嫁接,为乡村发展增添科技力量。

  此外,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科技镇长团迅速转变为抗疫先锋团、物资后援团、信息联络团,与地方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共克时艰,同时不间断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身兼“多职”,看团员们如何驰骋一线

  科技镇长团成员们是各行各业的专家,来到县乡一线后,他们发挥专业优势,盘活手上的资源,用好用足“朋友圈”,深挖高校院所创新富矿,引导基层引人才、招项目、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帮助企业补创新短板、强融资弱项,几乎个个身兼多职,驰骋一线为县域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乡村产业规划师”】

  下团前,张莹是省农业农村厅一名“老机关”;下团后,她被派到宿迁市泗阳农业园区任职,为泗阳的菊花产业发展带去了资源,也带去了思路。

  “小菊花大产业、富一村带一镇。”张家圩镇小史集村的菊花产业在泗阳团的辛勤付出之下,逐渐发展壮大。“菊花产业不是一个短期项目,我们已经做了三四年了,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历届泗阳团团队和当地领导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晶。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延长产业链,刚刚在泗阳注册了一个公司,后期我们会更加注重产品的延伸和生产链的拓展。”泗阳县副县长、泗阳团团长张莹介绍说。

  团员王海滨及其南京农业大学陈发棣校长菊花研究团队作为技术专家,优选精品母本,繁殖种苗,培训农民骨干,使得小史集村菊花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4000亩,人均年增收约5000元。“我们利用公共空间治理,将菊花种植拓展到三个村,不仅提高了村财政收入,也美化了乡村,同时还带动了无法出远门的老弱妇孺人员的收入,以发放补贴的方式发动他们积极参与除草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功研制菊花酒、菊花香皂、面膜等系列衍生产品。2019年新规划建设500亩“东篱花田”发展农旅产业,现已成为全市重要观摩点,菊花产业已成为该镇重要的产业富民、乡村振兴有效载体,去年11月,“首届泗阳县菊花文化节”在该镇隆重举办。

  一年的任职工作结束,张莹感悟颇多,“现在农业的涉及面很广,包括新农村、扶贫、农村建设等,虽然我原来接触的就是农业工作,但远没有来泗阳实践学到的多,我拓展了很多眼界 、长了很多见识。基层锻炼很有必要,参与过、经历过,才是真真切切地长见识。”

  【“重大项目执行师”】

  第十二批科技镇长团苏州市相城区团长曹岩,是苏州科技大学向相城区派出的第三任团长。在他看来,相城区虽不是苏州最强大的板块,却是苏州公认的目前最具活力的板块。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要是不想点办法做点事情、出点成绩,“自己都感觉十分不好意思”。而作为团长,他要求全团必须要以激情燃烧的工作热情,践行严谨务实且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无论是产业的升级改造、营商环境的提升,还是产业项目的引进、重大项目的申报,或是深度参与乡镇板块,帮助企业家跑高校,一切工作都要着眼压实、压实再压实。

  在他的牵头带领下,一个个大项目、大平台在相城顺利落地:相城高新区建设、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相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高铁新城无人驾驶产业……最近的一个喜讯是,国家级项目——中宣部融媒体产业中心已确定落户相城。

  曹岩自豪地透露,第十二届科技镇长团大部分省属团员都在相城任职了两到三年,源源不断地为相城输入资源。他在完成了两届镇长团团长的任务后,还将继续留任一届团长,把苏州科技大学的大学科技园搬到相城,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精准务实高效的姿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融资“达人”】

  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常州市新北区。目前,新北区初步形成了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医药及医疗器械、 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格局。在助推新北区开展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新北区副区长、科技镇长团团长孟靓表示,“我们发现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很突出,亟待解决,所以我们很努力地去促成投融资合作。”

  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是常州新北区重点打造的“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之一,经多位团员牵线搭桥、共同努力,今年6月省高投与常高新金隆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 12亿元的医疗健康类投融资合作基金,使企业研发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更多“源头活水”。“投融资不是一个短期的‘小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协力合作的‘长期问题’。成立合作基金的过程十分曲折,我们联系了很多创投机构,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经历了很多次失败,才促成了此次的融资合作。”孟靓表示,为推动该项目顺利落地,5月份以来,新北团通过登门拜访、邀请考察、宣传推介、座谈交流等方式,增进合作双方了解和互信。

  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未来5年,省高科技产业投资股份公司将投资10亿元,常高新金隆控股有限公司配套2亿元,共同发掘医疗健康类优质项目,支持常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做强做大。

  坦陈感受,“这个团”给团员们带来什么

  姜堰区政府副区长,省第十一、第十二批科技镇长团团长杨剑来自省科协下属的学会服务中心,这两年里他通过学会把重量级的专家资源带到姜堰,用科技为姜堰活跃的机械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赋能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成长。

  “之前在省里工作,接触不到县区企业的需求,很多想法停留在概念上。这两年直接与基层企业对接,了解到更贴近真实的情况,工作的思维方式也得到了转变。”杨剑说,比如,服务好苏中的传统企业,既要了解实际、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还要加强引导工作。

  “有的企业对科技创新并不是特别有热情,虽然有政府鼓励,但是面对科技投入的风险,传统企业有畏难情绪。这既要做好桥梁纽带,看看他们需要什么,还要往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引一引,打消思想顾虑。”杨剑说,引导也要有技巧,事前做深功课就是重要一条。“去年年底,我们举办机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姜堰论坛,就在之前对企业的需求进行了摸底,然后请来了江苏机械行业高校的重量级专家,还依托省工程机械学会邀请了4位行业内的院士,把来的专家成果、研究方向等编好册子发到企业精准推送,由企业事前对接。活动中,让机械装备企业既完成了技术攻关的供需对接,更看到了行业发展最新趋势,找到发展方向,解决了认识上的问题,也建立了信心。”

  作为镇长团成员的派出方,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宋力昕认为科技镇长团工作是“江苏人才强省战略最闪亮的政策品牌之一!”

  宋力昕说,科技镇长团已经成为培养锻炼干部人才,提升研究所服务社会能力,强化科研人员“将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科技报国意识的重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我所挂职科研人员累计走访省内企业300余家,先后协调所内专家学者800余人次到江苏考察调研,邀请江苏各地领导和企业家超过1200余人次到研究所调研对接。多位科研人员在江苏省兼职,转化专利成果,并获省市专项资助。同时,我所科研人才积极参与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申报工作,共有20余人获得省市区级人才称号。” 宋力昕介绍,今年5月,经科技镇长团成员积极协调联络,促成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约共建盐城新能源创新中心。“为进一步与江苏省开展科研攻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合作,我们选派了7名优秀同志参加第十三批科技镇长团,其中3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希望他们在挂职工作中担当作为,不辱使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与江苏省科技、人才交流的合作跨上新台阶,实现大发展。”

  平台上线,为“这个团”又添助力

  7月20日,人才与创新资源对接平台上线。这是一个着力实现资源要素集中共享、政产学研直通对接、供需双方互利合作的公益平台,既作为科技镇长团对接资源的工具,也面向省内广大人才、企业、高校院所及有关部门开放。

  在这个平台上,科技镇长团百团千人将搜集发布人才、科技、资本、专利、政策、服务资源及人才科技活动信息,高校院所可在平台发布科研成果、专利、人才资源等供给信息,企业也可通过平台“找人才”“找技术”“找资金”“找服务”,同时可发布人才、技术、资金等需求信息。

  通过这个平台还能实现产学研线下推进,科技镇长团将线上资源信息对接到广大企业,打通资源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打破属地界限,推动各团资源在全省范围内联通共享,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这将进一步深化产才融合,有效解决信息横向不交流、纵向不沉淀、供需不对称等问题,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郁芬 实习记者 王慧云

  图片来源 王慧云 受采对象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