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南通:还江于民修复生态,腾退岸线重布产业
2020/06/03 23:33  交汇点新闻  

  滚滚长江一路奔流,至江苏南通段水面豁然开阔。这个拥有166公里干流岸线的城市,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也是“长江大保护”的“最后一棒”。

  然而,“化工围江”、码头林立、岸线被占曾让这座城市的居民“滨江不见江”。这几年,在污染防治上做“减法”、在生态修复上做“加法”、在产业升级上做“乘法”的南通,走出一条以“腾挪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还江于民,城市“后巷”变“绿肺”

  初夏时节,驱车行驶在南通五山滨江风光带,抬眼可见江上碧涛万顷,侧耳可听林间鸟鸣啁啾。只要有空,家住优山美地小区的黄冉就会开车到这附近的滨江体育公园来跑步,“一段时间不来,五山就变得更美了”。

  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临江而立,与园博园、啬园等被当地居民合称为“五山地区”,如今,这片占地面积超1000公顷的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八成以上。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港口、企业、民居交错相生的城市“遗忘角落”,与仅几公里之隔的新城区形成鲜明对比。

  “我从小在城区长大,但以前从来感受不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滨江临海的城市。”南通市长江办副主任周雪莹坦言,“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的窘境影响了当地百姓的获得感,质态偏低、环境污染更是影响了产业和城市发展。

  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从2016年开始,南通下定决心还山以林、还江于民,优化长江岸线布局,市区段建设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生态绿肺”。不仅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一把手”牵头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还专门成立“五山办”,集中力量“猛药去沉疴”,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体系。经过三年多的修复,变化有目共睹:17平方公里内,共拆迁“散乱污”企业203家,清理“小杂船”162条(户),拆除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腾退修复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区域内7公里沿江生态廊道全线贯通。如今的五山及沿江地区,一泓江水依城而过,市民悠游其间,实现从“临江”到“滨江”、从城市“后巷”到城市“绿肺”的蜕变。

  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的蝶变,成为南通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的缩影。周雪莹说,该市在全省率先以多规合一的思维编制实施《沿江生态带发展规划》,项目化推进沿江示范段建设,项目数占全省1/5。随着透支的长江生态环境渐渐恢复,长江边“水清岸绿人流连”的景象得以重现。

  港口腾退,生产岸线变生态岸线

  5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曾经热火繁忙的南通狼山港区。原来堆成小山似的硫磺和铁矿砂早已不见,港区建筑已经全部拆平,码头仅保留了几座门机,一座塔吊正在紧张拆卸。

  “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硫磺集散地,老港区助推了南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紧邻城区、存在污染,港城矛盾逐步凸显。”南通港口集团安全总监华正东介绍,老港区原来业务主要为铁矿石、硫磺储运和集装箱运营,虽然硫磺、铁矿石运输的利润可观,但为了百姓生活质量的改善、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当地坚决贯彻“长江大保护”政策,将港区统一搬迁。随着去年4月最后一批硫磺清离堆场,南通彻底舍弃污染严重的硫磺货种。

  “我从小就生活在老港区附近村子里,那时风一吹,铁矿石粉末到处都是,鼻子里常常都是红色的。”南通市滨江地区建设指挥部前期保障组组长陈玉华的经历已彻底成为记忆,南通港口集团及其下属分公司搬迁后,原址将开辟为滨江景观带。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期。眼下,一条全长5.3公里、国内同电压等级下最长的GIL管廊工程正在搭建,建成后将彻底消除空中“蜘蛛网”,美化沿江风貌。2.6公里生产岸线将蝶变为生态岸线。

  港口的腾退,既解决了困扰南通多年的港城发展矛盾,也为该市港口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沿江行驶30多公里,在老港区下游的通海港区,记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一排现代化岸桥巍然屹立于苏通大桥下游两公里的江边,码头上工人有序作业,各色集装箱整齐堆放在港区腹地。“2018年,原南通港口集团集装箱分公司整体搬迁到这里,不仅面积翻了一倍,运输也不用再穿过城区了。”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葛建华拿出一组数据——去年,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3.6万标箱,同比增长70.9%,跻身全国内河港口前三强,“我们计划到2022年,年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远期达到400万标箱。”

  思维“腾挪”,“化工园”变“医药城”

  5月29日下午,当记者来到海门临江科技园时,一场生物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正在这里举行,云集了国内外十余位业内大咖和百余家知名药企。这样顶级的研讨会,在这座沿江小城时常召开。

  1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化工园区。海门市政协副主席、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园区转型的苦乐他比谁都清楚。徐骏指着沙盘东侧一角告诉记者,2008年时,临江新区曾定位为精细化工园区,先后入驻化工企业16家,“当年我们就决定,化工污染重,不能再扩大规模了。”

  一边严控化工企业入驻,一边思考调整发展定位“腾笼换鸟”。园区发挥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建设20万平米的生物医药科创园和18万平米的国际中小企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吸引150多家双创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以医药健康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沿江化工退出是必然的趋势。去年我们一口气关停5家化工企业,有一定损失。但如果不是10年前‘不发展’的‘硬杠杠’,如今损失就远不止这些了。”徐骏坦言。

  “不仅岸线空间、发展空间要腾挪,思维也要‘腾挪’。只有转换思维,才能借势升级。”周雪莹感慨。“化工园”变“医药城”的案例再一次说明了,腾退并非一退了之。围绕一个“转”字,南通推动沿江产业调高调绿调优,一方面,加速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速推动沿江产业向沿海升级转移,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

  走马南通岸线,从向深海进军的中天海缆等高精尖企业,到以招商重工为核心打造的邮轮产业园,再到沿海四港合为一港的“大通州湾”,无不风生水起……以系统性思维全局谋划的南通正加快优江拓海、江海联动的步伐,扬起更高质量发展的航帆。

  交汇点记者 付奇 颜颖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