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江苏这样做
2019/12/08 15:43  新华报业网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经过十多年合作努力,长三角地区摸索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协商机制,为绿色长三角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江苏的担当和使命是什么?下一步,江苏将如何积极主动地协同兄弟省市齐发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背靠长江水的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3.7%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国14%的人口,2018年创造了全国23.5%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贡献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承受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高排放的困扰。

  “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长三角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对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长三角的带动、示范和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省生态环境厅综合业务处副处长周建华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相互毗邻,生态环境问题休戚相关,加强区域污染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十分必要。”

  “《规划纲要》指出,要在长三角‘坚持绿色共保’,本质就是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坚持“绿色”的发展底色,这不仅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提出的共同“底线”,更是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发所提出的一致‘要求’。”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说,在“绿色共保”过程中,既要借助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更要发挥长三角区域市场的作用,发挥市场在区域生态绿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长三角地区要更可持续地一体化发展,就必须要保住这一方水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雯说,很多人认为修护生态环境是以经济减缓作为代价,事实上,修复生态环境将为长三角带来“新生活”。首先,环境改善后,当地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将吸引更多高端人群建设长三角。从产业角度来说,未来,长三角地区可能会从环境技术、生态生产、绿色制等方面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里也可能诞生有关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集群。

  联防联控,共护蓝天白云

  太浦河,流经苏浙沪三省市,从东太湖延伸至黄浦江,是通往上海的一条关键水域。自2016年底太浦河金泽水源地建成后,上海从这里的取水规模随之扩大。

  如今,如何共同保障这条河道的水质,各方用尽心思。今年3月,毗邻而居的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建立了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不但能联勤联动,平时上下游还共同监测,共享信息。

  共同守护“一方碧水”,离不开水环境协同治理。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刘扬介绍,2016年,根据中央部署,组建由苏浙沪皖和原环保部等12个部委组成的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迄今已召开五次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工作会议。在这一框架下,三省一市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协作工作。如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探索建立“联合河长制”,推动跨省界河湖的联防联治工作。南京联合马鞍山建立“石臼湖共治联管水质改善工作机制”,共同守护苏皖交界地带的石臼湖。今年初,南通市政府与上海市崇明区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长江口生态保护战略协同区。

  去年,新一轮油品升级在长三角区域提前落实。今年7月1日,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联手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新标准。近年来,长三角携手治气,空气质量逐步改善: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9%。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背后,是长三角协同治理工作机制日趋完善。”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杨浩明介绍,201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已召开八次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工作会议,出台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江苏辖区内72个国控城市站、4个国家区域站及67个省控站等自动监测站点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国家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与长三角区域内省(市)实时共享。长三角携手保卫蓝天已成常态,南京青奥会、杭州G20峰会、进口博览会、世界互联网大会……每一次的完美表现,背后都有长三角区域跨区域环保人的合作贡献。

  奋力作为,共同守护“一方碧玉”

  美丽富饶的长三角,恰似“一方碧玉”。要让“碧玉”免遭尘染,必须依靠深层次的机制完善来保障。

  围绕加强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江苏进一步完善了一系列机制建设——

  跨界监控执法应急联动机制。成立长三角船舶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就治理船舶污染、打造船舶污染防治示范区开展深入磋商。昆山与嘉定、青浦等地环保部门突破交界地区执法机制限制,设定“联防联治区”,合力共治环境。

  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江苏与上海、浙江联合签署推进临界市区县加强生态环境协作工作的备忘录,与安徽等省也建立合作机制,着力构建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跨省水环境横向补偿机制。江苏与安徽省签订了《关于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合作协议》,已经在长江流域滁河陈浅断面率先开展试点。

  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江苏积极做好顶层设计。目前,江苏正在推进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环保专题工作组,工作组由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11个厅局组成,工作组将切实履行长三角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构建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责任体系。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环保专题工作组明确了近期(到2020年)和中远期(到2035年)工作清单。近期工作清单中,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抓紧开展洪泽湖、石臼湖等46个湖(库)生态环境安全评估,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长三角各城市高污染车辆基本信息纳入统一信息平台管理等。中远期工作清单包括,推进建立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制度;建立太湖水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建立跨区域供水水源一网调度体系等。

  “长三角地区应该从三个方面修复改善生态环境。”陈雯认为,首先,长三角地区应该科学地规划未来的发展空间,保留绿色开敞空间;第二,长三角地区应当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应用,从源头减少污染;第三,政府应制定绿色制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比如,测算绿色GDP,在GDP里增加资源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让政府更加重视生态问题。

  李志青认为,基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建议在长三角范围内开展区域性的绿色金融市场、政策和制度建设,尤其是将现有的江苏、衢州、湖州绿色金融改革成果进行复制推广,形成区域性的绿色金融改革态势。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期,江苏应围绕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强化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保护,推进江河湖海水环境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协同防治,强化区域环境协同监管,进一步完善区域环保合作机制等,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吴琼 见习记者 丁茜茜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