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就业满意度哪里强?江苏发布全国首份就业质量蓝皮书
2019/11/13 16:16  交汇点新闻  黄红芳  

  交汇点讯11月13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南京大学联合发布《江苏省就业质量蓝皮书》,这也是全国首份省级就业质量蓝皮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肩负着“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承担着为全国探路的重大责任。去年4月,省人社厅与南京大学共同设立就业质量研究中心,在对我省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进行持续性地监测同时,加强就业工作的相关理论研究。当天发布的《蓝皮书》就是双方共同完成的一项成果。

  

  

  连续4年就业总人数稳定在4700万人左右

  就业质量的概念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2008年,欧洲工会联合会研究所构建了欧洲就业质量指数(European Job Quality Index,简称EJQI)。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建立了统一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目前该指标体系已经在多个国家使用。就业质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劳动者的角度看,就业质量是指劳动者能够自由、平等、有尊严地就业,能够享受体面的薪酬和良好的福利,工作具有稳定性且工作环境具有安全性。从区域社会的角度来看,就业质量指的是从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充分性、劳动者就业的体面性、地区人力资本规模与结构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地方政府劳动就业管理与服务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等角度对一个地区的劳动就业状况所作的评价。

  《蓝皮书》在总结国内外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开发了由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就业结构、就业公平、人力资本、薪酬水平、劳动安全、就业支持、就业保障、劳动关系10个维度85项具体指标构成的就业监测指标体系。

  从就业状况监测的情况来看,江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连续4年全省就业人员总规模基本稳定在4700万人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登记失业率连续4年在3%以内低位稳定;重点人群就业情况保持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

  无锡、常州、宿迁就业满意度位居全省前三

  劳动者就业满意度是从劳动者个体层面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个地区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的平均水平则可以反映地区层面的就业质量。为了更全面反映江苏的就业质量,中心还对全省1.5万余名劳动者开展了就业满意度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江苏劳动者总体就业满意度得分为84.45分(满分为100),总体就业满意度较高。分地区来看,苏南的满意度均分最高;分设区市来看,全省总体就业满意度均分最高的城市是无锡市(86.85分),其次是常州市(86.52分),宿迁以85.04分高居第三位。

  个人收入是评估经济情况好坏的一个有效指标,也是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程度的重要体现。从调查结果来看,劳动者年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设区市有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和扬州。其中劳动者年收入均值最高的是常州市。

  收入满意度是指劳动者对现有收入的满意度情况,它是一个最能体现劳动者获得感的指标。从总体来看,我省劳动者对其收入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全省被调查劳动者中有81.85%的人对其收入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从各设区市情况来看,常州、淮安、无锡、扬州、泰州等地被调查劳动者对收入满意度较高;从行业来看,满意度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房地产业,教育,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在这些行业中分别有88.30%、88.25%、87.44%的被访者对其收入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从单位性质来看,除了党政机关外,各类型单位的劳动者中均有80%以上的劳动者对其收入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其中港澳台企业劳动者对收入表示满意或者基本满意的劳动者占比最高,为87.03%。

  技能人才成影响就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蓝皮书》将就业质量分为充分就业、体面就业、人力资本指数和就业服务四个主要的维度,并对全省13个设区市就业质量进行了分别评估。

  从调查结果来看,各设区市在不同维度上有优势,也有短板。总体而言,多数设区市就业质量还有待提升,特别是苏南一些传统经济强市的就业质量亟待提高。

  2017年全省就业质量综合指数得分在80分以上的设区市包括:南京、扬州、镇江、常州、苏州等,其余各设区市就业质量综合指数得分均中80分以下。多数设区市的就业质量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人力资本主要体现了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水平等方面。一个地区人力资本状况直接作用于该地区就业充分性和就业质量。从全省的角度看,江苏的人力资源指数不容乐观,各设区市人力资本指数得分都相对较低。从设区市比较来看,南京、常州和扬州人力资本指数排名相对靠前。从人力资本指数的指标权重来看,技能人才成为提升人力资本指数的关键。因此,加大人才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对现有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应成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对于人力资本指数过低的设区市,尤其如此。从调查走访来看,近年来江苏各级政府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均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全省及各地人力资本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