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智能化时代还需要"工匠精神"吗?且听“南京工匠”怎么说
2019/10/10 15:04  新华报业网  付奇  

  交汇点讯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本月中下旬在南京举行。在智能制造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又将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组委会日前组织记者对几位“南京工匠”进行了采访。

  

  “我的工作就是与一个个精密元器件打交道,把它们根据设计图纸焊接在印制板上。” 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的翟惠敏在公司工作了32年。32年时间,她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无线电焊接专家。

  焊接是个精细活儿。有的元器件不到芝麻大,有些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只有0.3毫米,与一根头发丝差不多,并且整个印制板的焊接点成千上万,焊不好就会粘在一起,不仅需要精工细作,更需要仪器的加持助力。翟惠敏一路见证着电子元件的发展。伴随着电子产品的高集成化,器件也由直插件到贴片件,焊接方式也从传统的手工焊接转变为先进的自动化焊接,这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智能化生产系统更加复杂,这其实对操作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在翟惠敏看来,手工焊接绝不会被完全代替,样板及维修都需要手工操作。操作人员只有把设备参数设置到最佳状态,才能制造出高品质的“精品”。

  智能制造正在的飞速发展,大大节约了能源、人力、物力等资源,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那么,制造业智能化过程中为什么还需要“工匠精神”?

  

  在熊猫集团负责钳工机加工、晶片分选机安装和调试工作的傅祥有着自己的理解:“智能制造和'工匠精神'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工匠精神'不仅可使智能产品更专业,质量更精细,而且还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傅祥坚信,在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的同时,“工匠精神”作为制造业的软实力,必定会促进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

  傅祥安装的船载卫星天线上有一个组成部件叫汇流环,由于长期依赖进口,经常会受到供应商的掣肘,严重影响企业科研生产任务。为克服这一瓶颈,傅祥带领团队成员开始攻关,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刻苦攻关,终于开发出了新型汇流环,当年就为公司节约了200多万元的成本,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举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

  交汇点记者 付奇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