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苏写高质量 奋斗新时代 | 百姓生活添幸福 社会发展有温度
2019/09/27 16:44  交汇点新闻  

  

  

  9月26日,我省举行“人民生活高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纵观全省,新中国成立的70年里,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一幅谱写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画卷就此翻开。

  “钱袋子”更充实

  收入来源趋多元

  【切片】 镇江市的离休高级工程师叶滋茎,从1949年参加工作后就开始记录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至今已坚持70个年头。

  从叶家的账本看,1966年全家仍负债76.87元,并且多年入不敷出。转折点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这一年,叶滋茎一家开始“扭亏为盈”。其后的1990年,叶家家庭存款突破万元;2000年,这一数字刷新为10万元。如今,叶滋茎保存的45本家庭账本原件已被中国统计资料馆永久珍藏。

  不仅是叶家,整个镇江的民生账本在70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294元,提高到去年的4.89万元,增长165.3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145元提高到去年的2.47万元。

  【发布】 鼓起百姓的“钱袋子”,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回首7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1年的99.6元“低位”逐步提升。198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千元,2004年突破万元,到去年,这一数字已达4.72万元,比1951年实际增长56倍。

  富民增收,在农村地区同样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景象。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45元,比1954年实际增长33倍,实际年均增长5.6%。

  【纵深】 省统计局副局长刘兴远介绍,江苏进入富民增收的快速发展期,要以改革开放为重要时间节点,“随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以及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出台,居民生活显著改善。”

  数据为证,去年,全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6.1%和26.2%,较1978年分别下降33.9个和36.1个百分点。“钱袋子”越发充实的同时,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缩小。

  购物清单越来越长

  消费质量提档升级

  【切片】 富民增收,消费兴旺。9月23日,在全省多地大闸蟹开捕当天,苏宁和阿里便依托企业冷链系统,第一时间将美味送至“寻常百姓家”。苏宁大数据显示,南通如东县、海安市与徐州睢宁县、沛县,跻身“全国爱吃螃蟹县镇”前五。

  饮食消费,追求的不仅是新鲜,还少不了品质提升。今年中秋假日期间,无糖、低脂月饼销量持续上升,绿色原材料成为百姓首选。

  【发布】 翻开江苏人的消费清单,衣食住行等支出变化显著——

  去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687元,比1951年增长108.3倍;农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4338元,比1954年增长64.4倍。

  去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926元,比1951年增加152.3倍;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812元,比1954年增加107.3倍。

  去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56.4平方米。

  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由1985年的7元增加到去年的3820元。在教育娱乐方面,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去年达3129元,农民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去年为1547元,分别较1978年和1983年增长259.8倍与296.5倍。

  【纵深】 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479.2亿元,同比增幅为7.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攀升。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出行方式悄然改变,通信工具也由传统的邮政传递变成了更加便捷的电脑和智能手机。

  从消费内容看,由改革开放之初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老三件”,到90年代电视、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再到眼下数码产品、音响乐器、汽车,高档消费品不断普及,消费品的升级换代也在加快。

  民生事业不断健全

  多方保障越筑越牢

  【切片】 今年8月,31岁的无锡市民李女士因身体不适,专程到省中医院看专家门诊。两周后复诊时,她在家中打开手机APP,和省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周慧芳通过“云门诊”视频通话。周慧芳根据李女士的视频反馈调整用药,一次跨越市区的“云门诊”顺利完成。

  【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现代民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13.5万个,民政服务保障对象2200多万人,覆盖全省常住人口的27%,去年各级民政事业经费投入366亿元。

  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丰富,医疗卫生机构从1949年的259个增至去年的33253个,增长高达128倍。

  在儿童福利事业方面,目前全省共建有儿童福利机构55家,保障孤儿9220人。完善健全儿童福利机构的同时,我省于2011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孤儿养育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今年,孤儿集中养育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322元、1672元,比10年前增长132%和107%。

  【纵深】 医疗教育,事关民生。“以去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为例,江苏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获奖总数及一等奖总数均位居全国首位。”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介绍,目前,全省有83.2%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全省三星级以上优质普通高中465所。

  就业是民生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实现从统包统配到自主择业、从二元分割到城乡统筹、从固定用工到自由流动的重大转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健说,2013年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140万人,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199个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7105个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壮大。“1994年,镇江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试点,2015年,我省被国家确定为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岷表示,我省深化医改工作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个开展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第一个开展社区医院建设,第一个在全省范围推动卒中、创伤等五大救治中心建设。”

  

  聚焦民生关切 增加百姓满意度

  9月21日,常州地铁1号线一开通,随即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地”。当天,在两个女儿的陪同下,特意赶来体验地铁的87岁老人王宪义感慨地说:“第一次坐地铁,以为里面肯定黑咕隆咚,没想到原来这么亮堂!”地铁的开通,极大地便捷了当地市民的出行,而像这样提升百姓衣食住行“幸福感”的举措在常州并不少见。

  “围绕破解‘上学难’‘择校热’等热点问题,常州通过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新优质学校创建、扩大集团化办学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常州市副市长曹佳中介绍。

  放眼全省,江苏教育的发展正处在从世界中上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历史新方位。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表示,教育事业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民生关切,不仅在于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好医”,同样直击百姓诉求。记者了解到,全省养老机构从上世纪50年代末的39家已增长到如今的2378家。“全省系统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鼓励多元参与,提升服务质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介绍。

  针对过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泰州市副市长王学锋说,泰州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县级医院和区域性基层医疗卫生中心服务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健康泰州”。

  此外,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常州成为全省第一个在市级层面实施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城市;镇江晒出“一山一公园”“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建设理念;泰州则以“共性、通用、基础”为纲,精心制定了公共服务专项规划和分类建设标准,创新提出18类85项公共服务项目清单。

  兜底帮扶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走进句容茅山镇一个简单农家,屋顶上整齐铺着12块光伏太阳能板,门口挂着崭新的电表箱。年过六旬的严先生和妻子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每当太阳出来,我看着我的太阳能板,心里非常喜悦。”

  句容市作为江苏省残疾人光伏扶贫工作试点县市,为茅山老区5个镇(管委会)22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据统计,句容市残疾人光伏扶贫项目家庭月均发电量均超过300度,户均年收益均超过3000元。

  困难群众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群体。“我们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累计实施295个帮扶项目,帮助189个经济薄弱村达标,近1.1万户、2万余名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镇江市副市长潘早云说。

  我省城市低保起步于1996年,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于2005年,经过20多年发展,已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投入救助资金548亿元,实施医疗救助2067万人次。“目前,全省共有城乡低保对象87.4万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721元/月和720元/月。全省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达到520元/月。”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介绍。

  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还需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泰州大力开展技能扶贫,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免费职业培训专项行动,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增强就业技能。“泰州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救助政策,采取营养补助、学费减免、助学贷款以及奖学金等方式,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救助全覆盖。”泰州市副市长王学锋说。

  边脱贫、边返贫也是需要避免的现象。镇江深入实施“健康镇江”战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25年来,镇江医疗费用年均增幅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大额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最高达98%。

  交汇点见习记者 丁茜茜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朱 璇/文

  长图制作:廉昕朦 郑诚 金勇

  绘就绚丽多彩的民生画卷

  —— 六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品质、更高质量。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重温家庭“小账本”和时代“大数据”,可以清晰看到人民生活“微缩影”与国家发展“大图景”融汇共生、交相辉映的生动脉络。

  江苏素来是富庶丰饶、宜居宜业的鱼米之乡。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台实施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分配格局明显改善;消费结构渐趋合理,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文教娱乐和医疗卫生服务长足进步。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昭示着江苏人民生活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民生幸福成为最有质感的现实景象。

  绘就“强富美高”新江苏美丽画卷,民生应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展望未来,江苏民生建设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就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补齐民生短板,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以发展指数提升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有更多民生含量,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活新变化。

  要着力解决结构性的民生问题,着力实施普惠性的民生工程,着力办好扶助性的民生实事,着力满足多样性的民生需求,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针对教育方面存在的中小学生负担重、择校热、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医疗方面存在的基层资源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养老方面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覆盖不全、兜底不够问题,住房保障方面存在的价格偏高、供应渠道单一等问题,要从制度改革入手,让一个个民生“难点”成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

  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要从弱处攻坚、向短处发力。以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为抓手,下大力气增强农村医疗、教育等薄弱环节,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编实兜牢保障救助底线,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真正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决防止低收入人口年收入低于脱贫标准、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和住着危房“被小康”现象的发生。

  坚持向下聚焦基层基本、向上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切实让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普遍增加群众的“隐性财富”。提高基本服务保障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社会事业,做好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奋力谱写“人民生活高质量”江苏篇章,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陈立民)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