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再带您看!这场大展上,他们为什么被江苏深深吸引
2019/09/27 08:40  新华报业网  方思伟 卢晓琳  

  

  9月26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迎来开展后的第二个公众开放日。

  上午9时许,北京展览馆里前来观展的观众络绎不绝。新中国的70年征程中,江苏始终是先行者、主力军和排头兵,不少江苏元素引得参观者驻足观看、拍照留念。从江苏赶来参观的王萍激动地告诉记者:“能在一个国家级的发展成就展中见到众多江苏元素,作为一名江苏人,感到‘与有荣焉’。”

  “这速度,真是越来越快!”

  蓝天白云映衬下,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横跨长江两岸。建设大桥的工人和南京人民群众聚集在桥下,放飞手中的彩色气球,庆贺大桥的顺利通车。在“屹立东方”展区,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图片让参观者林杰驻足许久。

  

  “那天的场景,我现在想想还觉得激动。”林杰告诉记者,1968年12月,刚满8岁的他有幸到现场和父亲一起见证了大桥全面建成通车的历史时刻。“通车时,桥面上4排大客车同时并行驶过桥面,场面非常壮观。”

  建设时长8年,耗资2亿多人民币,使用38余万立方米混凝土、6万多吨钢材……这座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1960年还曾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大桥,在众多参观者心中,是南京旅游必“打卡”的景点。76岁的徐国寿是北京人,几年前去南京旅游时专程在桥头堡附近走了走。“这座大桥在当时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那时总想着有机会能亲眼看一看。”

  一桥跨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南京市民的出行。“建成前,要想过江基本只能靠轮渡。”林杰回忆道,他的父亲曾是采购工人,需要经常往返长江两岸,错失一班轮渡就得再等上三四个小时。“现在南京有五座横跨长江的大桥,还有两条过江隧道,两条过江地铁。10分钟,江南到江北,快得很!”如今南京长江大桥经过桥面维修,依然是南京市民过江的重要通道。

  同样感叹速度之快的,是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通车图片展板前的参观者。来自甘肃的杨林姐说:“从绿皮车到高铁,这速度真是越来越快!”在北京工作的戴一萌曾到过南京,她大赞在南京通过铁路出行十分方便,“印象中是半小时一班,基本上可以做到随买随走,非常快!”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运营,2017年实现时速350公里的商业运营。通过近几年的规划发展,江苏高铁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279公里,此外还有多条高铁同时在建。预计到2020年底,总里程将超过1800公里,江苏“三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江苏省内所有设区市到南京将基本实现1.5小时到达。

  “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改革开放”展区展示的两张1978年江苏省地方粮票,吸引了一群学生好奇地观看。

  

  “从前这米、面、油,啥都要凭计划供应,凭票购买,光有钱还不行呢。你们年轻,没经历过这个,那时候穷啊!”一位老人对学生感叹道。

  1993年2月,国务院决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价格,放开经营,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方向推进。从此,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结束,伴随城乡居民近40年的粮票退出历史舞台。

  来自淮安的马艳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家庭场景布景前看了又看,感慨“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她指着桌上的一台老电视机回忆,当时家里有一台12吋黑白的松下电视机,买的时候花了525元,“当时一个月工资可只有大概四十块,一台电视是一年多的工资收入。”现在,家里已经用上了55吋的液晶彩电,“如今买电视只需要一个多月的工资。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马艳说。

  

  如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限于物质生活越过越好,更多人将目光放在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上。

  在展厅的苏州十全后街图片前,来自北京的朱丹告诉记者,三年前她因探望一位亲戚曾到过苏州。“既有高楼林立,也有小桥流水”,这是苏州给她最深刻的印象。

  

  1994年2月,我国和新加坡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在苏州工业园区今昔对比图前,朱丹告诉记者自己的亲戚曾是一个普通工人,搭乘苏州发展的快车,找准机会,如今已成为一名小型企业负责人。

  

  在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的同时,苏州也没有丢失自己的古城特色。1982年2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1997年12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丽江及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名城保护工作得到国际认可。

  2018年,江苏PM2.5年均浓度在48微克/立方米,全省林木覆盖率达23.2%,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乱污”规模以上企业3600多家……在展览“数读70年——各地发展成就星图”中,马艳点击数据,了解江苏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她感到江苏做得挺不错。

  

  “拥有核心科技,这感觉,很踏实!”

  在“走向复兴”展区,许多来自江苏的科技发展成果以模型的形式被“复制”进了展厅。这些日常难得一见的高科技成果,如今在展览现场可以与观众“零距离”接触。

  中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是由位于无锡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研发的,展区里,它的模型被放入海洋的背景图中。来自北京的姑娘田甜站在模型面前,感到仿佛穿越回到了2012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沟。正是在这个海沟,“蛟龙号”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再看到一旁“蛟龙号”采集到的锰结核、多金属硫化物样本,田甜当场竖起大拇指,为“蛟龙号”点赞。

  

  在2016年6月夺得世界超算冠军,落户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模型前,北京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峰让同伴给自己拍了张照。“这是我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超级计算机。”杨峰对眼前的“神威太湖之光”似乎颇有了解。他告诉记者,在学校时,就听老师说过这个“神器”。

  

  “能够实现所有核心部件国产化,将核心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感觉,很踏实!”杨峰表示,作为一名南方人,江苏是他理想的就业地区之一。“江苏科技园区众多,企业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目前他已经向3家江苏企业投去了简历,并收到了其中两家的面试通知。他表示,也许未来自己会在江苏工作生活,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交汇点记者 方思伟 卢晓琳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