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苏写高质量 奋斗新时代】鱼米之乡,如今天更蓝水更清
2019/09/25 07:40  新华报业网  

  9月24日,江苏省举行“生态环境高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一系列环境指标让人振奋。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取得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突出成绩,鱼米之乡展现“最靓颜值”。

  

  江豚戏水鲸群回归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发布】 空气和水环境质量,老百姓最为关切。从2013年到2018年,江苏省PM2.5浓度由73微克/立方米降至4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由60.3%上升到68%。水环境2018年与2014年相比,10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由61.5%上升到69.2%,劣Ⅴ类断面比例由3.8%下降到1%。

  【现场】 近日,南京观察江豚志愿者姚斌转发的“水晶天”“火烧云”在朋友圈频频被刷屏。今年南京秋高气爽,优良天越来越多,PM2.5经常降至10左右。“不只天变蓝,江水也清了。”姚斌告诉记者,今年6月9日他在南京大胜关江边亲眼看到过十几头江豚在戏水。

  而在300多公里外的连云港灌河口,曾经消失10年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伪虎鲸也“重出江湖”。灌河入海口是鲸鱼成群交配产仔的水域,前些年由于化工企业发展,水质受到严重影响,2008年起便难觅伪虎鲸踪影,近年连云港强力推进“两灌”化工园区整治,灌河水质变好,伪虎鲸又来活动了。

  【纵深】 “无论是南京长江段江豚戏水、太湖桃花水母重现,还是连云港灌河口伪虎鲸群回归,都是江苏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直观的体现。”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富章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把“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大目标”之一,把“生态环境高质量”作为“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之一。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江苏环保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三大攻坚战任务后,江苏省建立了“1+3+7”攻坚作战体系。今年以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8月底,PM2.5浓度同比下降5%,国考断面优Ⅲ比例同比上升19.2个百分点,主要入江支流消灭了劣Ⅴ类。

  

  调轻产业调优生态

  治理修复扎实推进

  【发布】 实施“263”专项行动,江苏省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扎实推进长江、太湖等重点流域治理,建立覆盖江苏省所有国省考断面的“断面长制”,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63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9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闪回】 如今,狼山公园已是南通地标,每逢双休节假日游人如织。而在过去,这里的江岸线港口作业粗放、码头设施老旧。拆建造林、还江于民,南通前后拆迁“散乱污”企业203家,腾退岸线5.5公里,新增造林6平方公里,把这里建成了国家森林公园。

  沿江上溯,南京燕子矶绿意盎然。幕府山、燕子矶一带曾是南京的重化基地,“极盛”时有各类化工、仓储、码头200余家。南京栖霞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投入150多亿元关停搬迁化工企业,修复土壤,整治河道,规划建设40万人口的滨江新城。

  【解读】 蓝天碧水净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江苏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江苏省持续发力调“优”生态布局,调“绿”发展底色。

  改善生态环境,需从源头上调“轻”产业结构。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巡视员马小平说,江苏把能耗指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十一五”“十二五”超额完成节能目标,“十三五”前三年,江苏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5.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7.8%,完成了国家下达总体目标进度的90.5%。除了搬迁整治污染企业,江苏省还实现了大型燃煤机组和燃煤小锅炉整治“全覆盖”,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140万辆。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同样紧抓不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袁日进说,截至2018年底,江苏省建成656个种养结合型牧场、120家有机肥厂、11个大型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中心和4354处沼气工程,江苏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2.7%,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87.7%。

  “城市园林绿化,让老百姓生活更美了!”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高建说,截至2018年底,江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43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大指标全国领先。

  

  经济大省资源小省

  环保改革全国率先

  【发布】 呵护生态环境,需要严格执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9万件,侦办环境犯罪案件53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75人。此外江苏省还率先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配套出台监管考核和生态补偿办法,省财政累计安排补偿资金110亿元。

  【案例】 2018年12月4日,备受关注的江苏省政府诉安徽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态损害赔偿一案宣判:海德公司分批支付赔偿款5482.85万元。作为全国首例政府诉企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该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2018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之一。

  【解读】 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环境容量小始终是江苏的特殊省情,率先发展的江苏率先应对环境挑战,也在解决问题中探索前行。

  周富章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人大制定、修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9部,是环保立法最密集的一个时期。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建立环境司法联动机制,并在全国率先推行移动执法系统,所有执法数据实时上传,避免人为干扰。

  作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保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江苏省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通过制度改革,探索了一系列领先全国的“第一”和“唯一”: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发挥市场机制调配环境资源;率先推行水环境资源“双向”补偿,运用经济杠杆提升各地治污动力,2009年以来累计发生补偿资金超过21亿元;率先实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配套实施差别水价电价政策,这一做法已在全国推广;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2018年以来,江苏省已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87件,损害赔偿金累计4.4亿元,居全国第一。

  制度改革运用市场杠杆推动社会各方主动作为、保护环境。去年5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环保贷”,目前,共有138个环保项目获得贷款64.54亿元。对环保信用好、治污水平高的企业实施环保应急控停限产豁免,纳入豁免名单的企业已达1118家,强化了“环保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交汇点见习记者 丁茜茜 记者 许海燕 顾巍钟

  长图文案 廉昕朦 制图 朱丹清

  

  新华时论|守护好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

  ——五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水韵江苏,鱼米之乡。千百年来,古诗词里的江苏,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好风景好生态,成就令人向往的好意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诗意栖居的“鱼米之乡”,是江苏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江苏最值得珍视的竞争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九大历史性地将“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对江苏来说,地处长江、淮河流域最下游,属于“一山两水七分田”的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始终是发展之困。“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殷嘱托,就是要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向“最痛处”亮剑,向“最难处”攻坚,全力打好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的攻坚战。“263”专项行动全面打响,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全力促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南京长江段重现江豚戏水、连云港灌河口伪虎鲸群回归;徐州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十多年前遭遇太湖水危机,到如今留住万顷碧波、培育成片湿地,无锡崛起物联网生态产业群;400多公里的江苏长江岸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以生态促发展,江苏率先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配套出台监管考核和生态补偿办法;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调配环境资源;率先推行水环境资源“双向”补偿,运用经济杠杆提升各地治污动力;率先实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配套实施差别水价电价政策;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率先推出“环保贷”……从跟随到引领、从高质量发展走向更高质量发展、从广泛布点到深度融合,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正通过一项项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逐渐走向纵深,以美丽江苏建设的成就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调“优”生态布局、调“轻”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江苏正加快成为生动现实。

  孙 敏

  

  掠 影|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

  湖中时不时鸟儿掠过,湖面上的蒲草随风摇动,几只小船泊在岸边。岸上的潘安水镇房屋错落有致、青石街道古朴清幽……位于徐州市贾汪区的潘安湖湿地公园,原来是一片采煤塌陷区,现在则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获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潘安湖湿地公园是徐州城市形象转型的缩影。”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徐州市副市长赵兴友说,作为江苏唯一的产煤城市,徐州曾因煤而兴,“百年煤城”累计产煤10亿多吨;也曾因煤而困,长期的煤炭开采让城市满目疮痍。痛定思痛,徐州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升级、生态重塑、城市转型,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赵兴友说,针对徐州产业偏煤、偏重的实际,徐州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强力实施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5257家,淘汰燃煤小锅炉3855台,同时狠抓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是10年前的18倍,新兴产业占比由2010年的16.6%提高到目前的42%。

  为城市疗伤,徐州先后对近20万亩采煤沉陷区修复生态,使沉陷区变成了可耕种的农田、清波荡漾的湖泊和风景宜人的旅游区, 90%的采石宕口成为各具特色的公园。新中国成立前夕,徐州市仅云龙山第一节山有山林约20公顷,如今“石头缝里绣出绿色森林”,徐州森林面积高居全省第一位,形成荒山绿化的徐州方案。

  土地疮疤变为生态亮点,徐州弥补了历史生态欠账,走出了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收获了多项荣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去年,徐州又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掠影|扬州:一江清水向北流

  扬州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扬州如何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扬州市副市长刘禹同说,扬州的“方案”是建好江淮生态大走廊。

  “京杭运河不仅是南水北调走廊,还是淮河水下泄长江通道,淮河水有70%经由扬州下泄入江。”刘禹同介绍,扬州以南水北调输水通道和淮河入江水道为主轴,按照“一带一廊、五大板块、八大工程”的总体布局,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既守护清水北调,又保障清水入江。

  经过多年努力,扬州江淮大走廊“八大工程”68个项目已基本完成42个,释放生态红利。不仅河湖水质稳定向好,而且生态颜值稳步提升,沿江、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生态景观林建设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大走廊区域新造成片林7.4万亩,修复湿地1.11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1.2%,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累计退养还湖近9万亩,新建大走廊沿线各类公园110余个。此外,扬州规划建设的“七河八岛”等9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中心均已建成。

  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赢得了扬州百姓交口称赞。在扬州江都,占地615亩的南水北调源头公园已成为当地新景观,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周边居民张晓说,这里原来是江都城区两座垃圾填埋场之一,以前臭气熏天,没想到现在居然成了自己最爱逛的地方。扬州市民调显示,所有知晓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被访者中,对大走廊建设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98.1%;95.5%的被访者认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给沿线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