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这里为你守护好15吨优质淡水——探索云南澄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样本
2019/09/21 09:13  交汇点新闻  郭新海  

  抚仙湖。

  

  交汇点讯 17日, “请蓝天作证 邀碧水赴约”——全国党报媒体走进云南澄江活动启动,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日报等20余家全国省级以上党报记者齐聚澄江县抚仙湖畔,走进诗中的世界,领略画里的风景,探索澄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样本。

  澄江县素有“生命摇篮●山水澄江”的美誉,其境内的抚仙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蓄水量206亿立方米,相当于13个滇池、7个洱海、4个太湖,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其蓄水量占国控天然淡水湖泊Ⅰ类淡水总量的91.4%,相当于为全国13亿人口每人储备了15.8吨优质淡水资源。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澄江时刻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更好地保护抚仙湖这颗高原明珠,澄江县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

  “互联网+”,河长装上“千里眼”

  澄江河湖密集,流入抚仙湖、影响水质的就有一百余条。为确保条条河沟有人管,澄江建立四级河长制并细化责任清单。在澄江县抚澄河畔,一块醒目的蓝色河长公示牌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市县镇村四级河长的姓名、联系电话、监督内容等信息。坐落在一旁的河长调度管理中心,俨然一个功能齐备的指挥部,入湖河道挂图、实时监控大屏、责任名单等信息皆在墙上明确公示。

  

  近年来,通过信息化助推河长制,使得河道监管越来越规范便利。“钉钉河长通”APP和视频监控站的上线则把治水从河里挪到“掌”上,大大提高了巡河治河的效率。通过“钉钉河长通”APP,各大河小沟被电子化清晰呈现,交接断面、污染源、河长公示牌等信息一目了然;各级河长只要点点手机就能上报、处理、反馈各种紧急涉河事件,撰写电子版“河长日志”;老百姓想要查询水质、寻找河长、举报投诉,只要定位、上传“随手拍”照片,所反映的问题5个工作日就可得到解决,公众还可以通过APP、微信、热线电话等参与治水。

  目前,澄江县河长制办公室调度管理中心共连接着20个视频监控站点,实时收录河道、水库情况,视频监控站成为河长的“千里眼”。“这20个视频监控站点投入使用后,一旦发现入湖口的水颜色不正常、水面有漂浮物或是周边有群众在河道口洗衣等现象,澄江县河长制办公室调度管理中心便第一时间将其情况反映给相关河道负责人、负责的街道(社区)、责任单位直接处理。”澄江县水利局副局长张伟说,下一步监控站将继续增加摄像头,通过信息化平台确保入湖水质。

  生态调蓄,抚仙湖穿上“隔离服”

  抚仙湖北岸,一条由生态净化河道和两岸绿化景观带组成的绿色屏障格外亮眼。它就是抚仙湖的“隔离服”——北岸生态调蓄带,阻断污染物进入湿地规划区的第一道防线。这条生态调蓄带总长7.8公里,位于抚仙湖北岸新环湖路以北100米范围内,规划面积约1330.05亩,总调蓄库容量为45.3万立方米。

  

  北岸生态调蓄带集“截”“储”“调”“回”“净”于一体的生态项目,具有水质保障功能性又有一定的水利功能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截”即截污功能,项目的实施将截断北岸片区的农业面源低污染水、千层低污染地下水、雨污不分的城市生活和农业灌溉余水,拦截随河道漂流入湖的生产、生活垃圾;“储”即储存低污染水、初期雨水,防止污水直接入湖;“调”即统一调配平衡山冲河、抚澄河、东大河等河流水资源,有效调节补充到环湖路以下各块湿地;“回”即低污染水回田灌溉,低污染水回中水厂处理回用;“净”即净化功能,通过沉淀、多塘系统、各类水生植物,使得污染物在循环运动中被吸收、降解、净化。

  澄江县水利局局长张毅介绍,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年将减少约514万立方米污水入湖,直接入湖的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污染负荷分别缩减7.84吨/年、94.58吨/年、158.78吨/年、14.04吨/年。

  此外,北岸生态调蓄带还充分展示抚仙湖的湖光山色。调蓄带建设与健康步道同步进行,全部用生态混凝土施工,具有渗水、滤水功能,种植了草、地被和灌木,与北岸湿地连为一片。目前,健康步道的亮化工程已完成,抚仙湖北岸的生态调蓄带将成为一个新的景观休闲区。

  特色民宿,百姓有了“定心丸”

  地中海、摩洛哥、欧式、美式……澄江县小湾村已成为了远近游客到澄江必须“打卡”的“网红”之地。这个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普通村落,随着保护抚仙湖生态战略的推进,充分挖掘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民宿旅游产业。

  

  

  澄江县采用“政府+社会投资+村民自主”的经营模式,在小湾村整体打造精品民宿,一次改造85幢房屋打造小湾特色民宿示范村,其中社会资本投资23幢,外来经营22幢,村民自主经营40幢。小湾特色民俗示范村项目规划面积315.56亩,涉及群众766人,如今已有35家民宿投入运营,平均入住率56%,有三分之一的群众就在民宿内打工,就地解决就业。

  “我们根据地形地势打造不同风格的民宿主题,为入住者提供不一样的入住体验。”M60创意园总经理方彬介绍。作为外来经营方,抚仙湖方寸间将在小湾村打造24栋不同风格的民宿,目前方寸间系列已有8栋民宿开始营业,这些民宿均已成网红打卡地。

  

  而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愿意自己经营民宿的,村里会协助其贷款,并免费帮助他们进行运营技能培训。不愿意自己经营民宿的,村里将房子以租用的形式统一交给企业打造。小湾村村民鲁秀芬就是把自家的房屋出租给了企业。以前上山种玉米、烤烟,一年到头,收入也就不到1万元。现在出租房子,每栋房子年收入6万元左右。鲁秀芬说。

  通过打造精品民宿,小湾村优越的旅游资源换成了百姓致富之道,同时实现统一的管理,有效地保护了抚仙湖的生态。

  党建引领,“仙湖卫士”强筋骨

  澄江县坚持基层党建与抚仙湖保护治理双推进,以“高原湖泊卫士”行动为统领,全面深化新时代“仙湖卫士”行动,形成了党建带群建,党员群众齐参与的抚仙湖保护格局。作为治本之策的三个“一次性”工程是指抚仙湖环湖“一次性”生态移民搬迁、森林抚仙湖“一次性”建设、环湖截污治污“一次性”到位。如何顺利推行,党建引领发挥了关键作用。

  抚仙湖。

  澄江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龚如兵介绍,在重点实施“三个一次性”工程的过程中,澄江县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发挥教育宣传、凝聚党员群众、识别优秀人才、先锋模范带头等作用,在环湖棚改工作中,发动党员带头签订协议,带头入户做工作;充分运用“双召集”制度整合资源,推动一次性“森林抚仙湖”建设;实施网格化管理,助力一次性截污治污全覆盖。

  “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想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管好装水的湖、治好流水的河、护好蓄水的山,澄江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方位,成为把蓝天碧水作为发展新动能的典范。

  交汇点记者 郭新海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