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城市掀起抢大学风潮——城市发展“合伙人”如何实现共赢?
2019/09/05 22:42  新华报业网  杨频萍  

  交汇点讯  9月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正式启用。溧阳市迎来了该市历史上第一所大学,今年该校区将迎来2000名新生。近日家门口迎来名校的并不仅有溧阳,就在上周,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工奠基。近几年,名校或南下、或东进,或在省内纷纷开启异地办学模式,背后的“大棋局”值得深思。

  

  城市掀起“抢”大学风潮

  过去,江苏高教资源主要集中在南京、徐州等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抢”到了好大学。

  就在今年3月,苏州市领导亲自带队,与南京大学领导签署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成功将南京大学“拉到”苏州,2021年部分校区将搬迁至苏州。今年1月,无锡市与东南大学签约,无锡签订协议,共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在去年9月,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9月正式开学。

  高校异地办学,本身有其发展的现实需要。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教授说,学校发展需要包括土地、校园设施等物质资源。“距离最近一次大规模的大学校园扩建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如今一些校园又出现不敷使用的状况,在所在城市进一步扩大校园基本不可能的情况下,一些高校纷纷与县级市合作,建立新校区实现校园扩张。”

  南航党委书记郑永安坦言,老校区的现有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目前南航将飞行学院,以及民航学院的部分专业放在了溧阳校区,未来南航还将在溧阳校区新增一些专业乃至新的学院。记者发现,包括南航在内的七所工信部直属高校已经全部开启异地办学模式,力图在激烈的“双一流”竞争中突围。

  大学异地校区为何能迅速发展起来?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热情。“这是溧阳的梦想。” 在南航天目湖校区启动仪式现场,溧阳市市长徐华勤激动地表示,为此,溧阳也拿出了一块靠近天目湖区域的“最好的地”。

  对于南大落户苏州一事,苏州高新区负责人也表示,“苏州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有三四个像南大这样的高校都不为多。”

  城市大学抢夺战的风潮不仅仅在江苏省内。记者发现,通过“异地办学”方式补充短板的,往往是高校匮乏的经济强市,如深圳、青岛、苏州、威海、珠海等。

  对一些经济发展的先行城市来说,增加高校数量已经成为一项明确的工作计划。如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都有分校区,深圳还曾透露过“小目标”,到2025年全市高校将达到20所左右。青岛则提出到2020年当地高等教育机构总数由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

  区域竞争下的内生需求

  “异地办学的冲动,不是源于教育自身,而是来自地方政府。”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部主任马陆亭曾表示。

  操太圣表示,地方抢大学风潮背后,是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传统产业进入产业升级阶段,二者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类似苏州、深圳等城市,高校布局较少,而产业发展速度快。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本地高校配置,自然显得供不应求。“人才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其发展迫切迫切需要与本地产业相符的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促使其产业提档升级。”操太圣说,此外,大学校区的建设还可以带动其他多产业的发展。

  有专家指出,过去地方发展经济首先是建工业园区,后来是建科技园区,如今则是办大学,建大学城。

  早在2017年,溧阳市就开始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接触,推进合作。溧阳市长徐华勤表示,溧阳要融入南京都市圈,引入南航就是首选的一个方向。通用航空产业是溧阳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未来溧阳将依托南航,建设位于天目湖的通用机场,助推通航产业大发展。

  对于地方而言,本地高校资源的协同效率,比依靠与外地高校合作更高。他们希望高校能够进入到城市的产业发展配套体系,融入到城市的产业生态圈,因此在合作中,双方尤其强调学科产业的匹配和对接。

  在南大与苏州的合作办学中,双方特别强调了分校要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南大方面表示,“苏州校区将依据苏州制造业或产业发展现状需求去提升、优化学科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表示,“大学与城市是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西北工业大学将以太仓校区为依托,合理布局学科和专业,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人才需求也是地方上迫切需求的。记者了解到,此次溧阳市一口气给了南航200个事业编制。郑永安表示,南航将面向全球一流大学,招聘高层次的人才。“在两三年以后,南航将有一两百个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到这里来任教,不当‘飞鸽牌’,而是要扎根当地。”

  开局后,异地办学仍面临“大考”

  高等教育是百年大计,城市“抢”到了大学,仅仅是双方合作共赢的开局。

  教育部曾指出,已有的高校异地分校或校区存在一定问题,包括部分高校对各校区统筹定位不够,异地校区办学成本较高,异地办学大多缺乏高水平稳定师资队伍。

  “高校异地办学”要双赢,说到底,还是要依靠人才的培养。有专家指出,异地办学中,高精学术资源的入驻,还存在“访问式”的特点。很多高校的主校区与分校区距离太远、资源互通严重受限。

  由于部分异地办学校区与母校相隔太远,生源也不太稳定。记者观察发现,不少大学的分校区近年来的高考录取分数均低于本校区。生源不稳定,师资力量受限,容易陷入声誉下跌的恶性循环。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在广东省的平均录取分数线年年超过本校区,今年更高出本部30多分,出现严重“倒挂”。

  此外,部分高校异地办学还存在规模相对较小,办学目标和定位不清晰等弱点。

  操太圣建议,地方和高校要最大化地实现合作双赢,双方需要明确合作的目的,要聚焦人才培养,实现教育兴市的战略目标;优化学科布局,围绕地方发展的需要,以培植可持续竞争力为导向进行学科布局;建立合作机制,理顺政产学研各方的权力边界和承担的责任;摒弃功利思维,明确教育的公共性特质,着眼于教育的长期效应。

  “大学异地办学太多还有一个影响,就是会打破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有专家表示,教育部对高校异地办学一直秉持不鼓励、不支持的基本政策,这也是考虑之一。如果过度鼓励异地办学,中西部高校可能会一窝蜂到沿海发达地区设立校区,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摄影 刘莉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