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访谈第一排|林木西:长三角一体化+东北振兴,是互利也是共同发展
2019/08/25 15:46  交汇点新闻  华夏  

  交汇点讯 8月24日下午,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第一次会议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活动现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北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林木西接受了交汇点记者的专访。作为中国东北首屈一指的经济学家,林木西十几年来潜心研究东北经济与老工业基地振兴,曾多次参与辽宁省的重大问题决策咨询工作。他向记者表示,希望自己的家乡辽宁能够抓住机遇,在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接及与江苏的对口合作中,向有经验的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学习,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谈长三角:从四个“强”中学习

  “长三角地区我经常会来。要说专门研究,可能没有长三角本地专家了解得透彻,但我们看长三角的发展也有我们独特的视角。”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林木西反复多次地提到一个词:学习。

  “第一个就是关于“‘强政府’的问题。”林木西表示,辽宁和江苏以及上海都有一个很相似的特点:政府的作用是比较大的。“这三个地方的国企都比较多,而政府的作用是和国企相联系的。‘强政府’不能说就是不好。如何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如果是政府的作用过强,企业的力量比较弱的话,那么对这个区域的发展来讲是缺乏活力和基础的。”林木西提到了第二个“强”——强企业。

  “我觉得长三角的企业有它自己的特点。比如江苏的乡镇企业发展,它要如何更好地来打造它的企业基础,浙江的民营企业,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还有上海的国有企业经过改制以后集团化运作,这些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三个就是‘强市场’。”林木西说,打造一个一体化的大市场,是一个将来的发展趋势。拿长三角来说,江苏的科技市场,浙江的金融市场,上海的要素市场,都是很好的范例。

  “再一个就是‘强产业’。江苏的产业有它自己特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装备制造业。浙江是最近兴起的数字产业、数字经济,还有就是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林木西告诉记者。

  谈挑战:有些事正在共同面对

  花了十几年潜心研究东北经济与老工业基地振兴,深入辽宁一些大型国企担任独立董事,见证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对于区域一体化的研究,林木西可以说是经验颇丰。在他看来,现阶段,东北地区更多地是在借鉴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一些做法。但同时,两地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

  “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有它自己特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从它的优势出发,来更好地取长补短。拿装备制造业来说,我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智慧制造。”

  林木西表示,江苏和辽宁东北都有各自制造业的优势,但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使制造业服务化,或者是服务业的制造化,还有就是如何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江苏有很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有这方面的科研实力。这些科研创新成果,如果能够跟沈阳、跟辽宁的产业和企业更好地结合,应该会碰撞出一些有意思的火花。”

  谈对口江苏:是互利,也是共同发展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提出江苏与辽宁对口合作。 两年多来,江苏、辽宁两省逐步建立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本月上旬,辽宁—江苏对口合作工作会议在沈阳市召开,新一轮签约的16个对口合作项目,主要涉及农产品深加工、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园区共建等,协议投资额累计达到35.6亿元。

  江苏与辽宁的密切往来,林木西对记者如数家珍。“沈阳的中德集团,现在和徐工集团水平定向挖掘机有合作,江苏的沃德在沈阳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另外一个就是苏宁集团,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苏宁在辽宁已经布局发展。在港口联动方面,营口港和连云港开展了对口合作,还有医疗健康、文旅产业,以及沈阳农大与扬州大学、南农大在农业农产品的推广和产业化上的合作,都有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这种“兄弟式”的互帮互助,在林木西看来既是互利。也是共同发展。“从增长极来看,长三角毋庸置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极。但从总体来说,产业都是有互补性的。从整个产业链,到供应链,再到价值链,它是一体化的。所以各个地区之间都有可以融合对接的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我们将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东北振兴也是国家战略,两大国家战略如何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这个也是中央所关心的。所以为什么要实行东北地区和东部对口支援,也正是出于这样一个考虑。”

  交汇点记者 华夏/文 虞越/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