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且看一抔土里的乡村振兴
2019/05/25 20:19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拥有着悠久制陶历史的江苏宜兴,是闻名世界的“陶都”。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成为宜兴这个城市最响亮的一张名片。作为紫砂壶重要原料紫砂泥的原产地,丁蜀镇是宜兴紫砂壶产业最集中的地区。据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的数据,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的30年时间里,丁蜀镇仅有一家工厂,几百人做壶,最少的时候仅有40人,紫砂手艺面临失传。而目前已经有数万人直接或者间接从事紫砂壶行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潜力不断深挖、紫砂文化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从集体到个人,从工厂到工作室

  一走进丁蜀镇,无论是商业区的店铺里,还是居民区里的房间里,随处可见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组成的小小紫砂壶工作区,做壶氛围极其浓厚。可当时光倒流回60年前,却不是这样的场景。“那时候的丁蜀镇成立了紫砂壶合作社和工艺厂,把能做壶的人全部集中在了一起。”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对着交汇点记者回忆道。

  集约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当时对抢救紫砂手艺、恢复紫砂生产、培养紫砂人才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带来了分配不均、思维固化、库存积压等弊病。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受到改革开放思潮的影响,很多在紫砂工艺厂上班的做壶工人,纷纷辞职,开始独立在家里做壶。丁蜀镇的紫砂行业由原来的集体工厂发展模式再次回归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

  “紫砂行业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回归民间是行业发展道路上的必然转折。”史俊棠表示,在自由市场竞争、外来艺术形态的冲击和不同领域资金的涌入,丁蜀镇的紫砂行业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紫砂、喜欢上紫砂,并且拿起工具做起了紫砂壶。

  民间派和学院派,传承和创新

  谈燕华,作为中国坐式女排队主攻手,和队友一起连续在雅典、北京和伦敦三届残奥会夺得该项目的冠军。身为宜兴人,自幼接受紫砂文化熏陶的她,出于对紫砂行业的热爱,在退役后她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紫砂手艺人。虽然在体育界早已是残奥会冠军,但在紫砂领域,谈燕华却是彻彻底底的新人。“学习做壶的头三年真的特别辛苦,冬天做壶的时候,泥胚像铁块一样冰冷。”谈燕华对交汇点记者谈起了自己的学徒生涯。

  

  良好的紫砂行业发展环境给谈燕华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条件,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她已经先后得到了顾绍培、夏淑君、顾勤等多位紫砂名家指导,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今年5月初,还参与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残疾人紫砂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力争在紫砂技艺方面更上一层楼。

  和很多半路入行的紫砂手艺人不同的是,翟亚博可谓是学院派的典型代表。出生于河南漯河的他,本硕均就读于清华美院陶瓷艺术设计系,2013年硕士毕业的时候选择来到宜兴,成为一名紫砂手艺人。在清华的七年中,他广泛学习了各类陶瓷的制作技艺和设计手法,而紫砂壶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毕业后他将其作为未来创作与艺术探索的方向。

  

  “和民间手艺人相比,我觉得我的创新意识和欲望相对会强烈一些吧。”翟亚博在谈到“学院派”和“民间派”的不同时这样说,“但同时我们的工艺和对传统的理解,相应地也有不足。”清华美院在丁蜀镇设立陶瓷艺术研究所以来,已经有十多位像翟亚博一样的清华美院毕业生选择扎根宜兴,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继承和发扬紫砂艺术,为紫砂艺术添砖加瓦,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迎接下一个紫砂时代

  从不足40人的技艺队伍,到带动一个小镇的发展,丁蜀镇紫砂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史俊棠表示,首先这个行业面临一个产能过剩的问题,太多人加入做壶大军,导致市场上的紫砂壶供过于求。其次,紫砂壶制作作为一种纯手工的非遗技艺,受到了机器生产模式的挑战。“过去一看这把壶,就知道作者是谁。现在很多人为了图快,用机器拉胚,做出来的壶千篇一律。”除此之外,近年来紫砂壶的价格被人为地拉高,导致普通消费者无力购买,非常不利于紫砂壶市场的培育。

  对于这些现象的出现,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已经开始出手整治,力求让紫砂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世界。史俊棠对交汇点记者说:“我们紫砂人常讲,成名前靠作品,成名后靠人品。”首先这个行业要自立,从业者要有敬畏之心。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行业内的一些行为。最后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多了解紫砂文化,找到适合自己的紫砂壶。

  最后,史俊棠也谈到了“一带一路”对紫砂文化的作用。“以前我们是器皿的输出,现在是文化的输出。”未来,宜兴丁蜀镇的紫砂行业将继续创新,形成集聚效应,培育更多的紫砂文化品牌,培养不同类型的紫砂人才,从而推动宜兴紫砂持续不断地发展。

  不止于紫砂,工业陶瓷就在你我身边

  从神舟飞船的电子器件,到过滤尾气的蜂窝陶瓷,从传统冶金的炉火耐材,到现代通讯的光纤电缆……工业陶瓷因其特定的精细结构和高强度、高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可替代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用于极其苛刻的工作环境,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环保、汽车、医疗等众多领域。其中,宜兴丁蜀镇的工业陶瓷依靠过硬的质量、科技含量高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大工业厂商的青睐。

  凭借着深厚的陶瓷文化积淀和坚实的陶瓷产业基础,丁蜀镇把传统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作为富民工程;把属于陶瓷新材料的高科技工业陶瓷,作为强镇工程。每年五月中下旬举办的中国宜兴工业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就像是该镇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从2010年至今,丁蜀镇连续举办十届工业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以及各类产业学术研究活动,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工程院等众多协会学会、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联系,进行了深度合作,120多项科技成果在丁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相关协同创新联盟、院士工作站、科技孵化器等科技人才载体纷纷落户丁蜀,有力推动了丁蜀陶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平台搭建、人才集聚、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同时,也为该镇多年来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018年,丁蜀镇工业陶瓷产业应税销售超过百亿,占全镇总数近一半,相比十年前翻了一番,高新技术企业从26家增长到43家,目前拥有专利数15000余件。

  通过培育紫砂文化,让宜兴这张“世界名片”传播得更远;通过发展工业陶瓷,让宜兴的陶瓷走进千家万户,和世界的脉搏一起跃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丁蜀镇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乡村特色和综合实力,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强镇富民齐头并进。

  交汇点记者 焦贤颖

标签:
责编:周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