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古代蹴鞠和现代足球有什么不同?
2022/11/23 21:18  新华报业网  

  最近,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如火如荼进行当中,这届世界杯的宣传片中出现了蹴鞠元素。在中国古代,蹴鞠这种最早形式的足球,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爱,人们对蹴鞠的激情,也绝不亚于如今我们熬夜看世界杯的疯狂。不过古代蹴鞠,并不完全是比赛,即使是比赛,和现代的足球规则也不一样。那么古代蹴鞠和现代足球有哪些不同呢?

  功能:蹴鞠还用于军事训练和表演

  据文史作家侯印国介绍,早期蹴鞠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于军事训练。

  蹴鞠,“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是指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蹴鞠传说是黄帝发明的。明朝陈继儒所撰的《太平清话》记载:“踏鞠始于轩后(黄帝轩辕氏),军中练武之剧,以革为元囊,实以毛发。”意思是说蹴鞠始于黄帝,用于军事训练。鞠是用皮子做成圆形,里面装满毛发。

  如果说黄帝发明仅是传说的话,那么有一个重要的证据是在《汉书•艺文志》中。兵家兵技巧类的图书中,著录有《蹴鞠》二十五篇,这也是最早的足球专著。所谓的兵技巧,是“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唐代颜师古的注说:“蹴鞠,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这种训练方式延续久远,三国时期的曹操、孙权都以足球练兵,直到唐宋时期,击球还是阅兵时候的重要内容。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首都杭州每年春秋两次阅兵,主要的项目就有“试弩射弓,打球走马”,不过这个打球不是用脚踢,而是用一根杆子击打,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足球。

  但是蹴鞠功能渐渐发生变化,有了娱乐的功能。

  据西汉刘向的《别录》记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蹴鞠除象征“兵势”、训练武士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

  侯印国表示,最晚在东周的战国时期,足球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司马迁《史记》中有段著名的记载,是苏秦跟齐宣王在交谈中提到当时齐国首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这时候人们已经为足球痴狂,甚至有人为踢球而死,《史记》记载安陵阪里(今咸阳一带)有个叫项处的人,有公乘的爵位。这人大概因为流连房事,纵欲太厉害,得了牡疝,神医淳于意告诫他,“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结果项处不听劝告,忍不住还要去踢足球,果然疯狂出汗吐血,急忙找淳于意来看,淳于意告诉他,虽然救不了你,但是可以确定,你大概明天黄昏时候死。到时间项处果然死掉了。

  蹴鞠还有表演性功能,就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从汉画像石上所描绘的蹴鞠表演看,有单人蹴一鞠、单人蹴二鞠、双人边击鼓边蹴鞠等形式,有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技术动作。有人称之为“蹴鞠舞”,是百戏中的重要节目。

  明朝,蹴鞠仍在广泛流行。《明史》上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可见蹴鞠已和酒乐连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蹴鞠。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但并不能改变蹴鞠的娱乐性质,也不能禁止民间的蹴鞠活动。

  材料:宋代流行充气的皮球

  蹴鞠和现代足球的材料也并不相同,据侯印国介绍,汉代的足球,也就是鞠,是用牛皮制成,里面再填充东西使之圆满,一般的填充物是毛发。也就是说,鞠是一个实心的皮球。也有用毛线制成的球,1979年敦煌马圈湾烽燧西汉遗址中发现一个拳头大的毛线球,是把麻线和绢条搓成绳子,捆扎丝织物上,成一个球形,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鞠。

  唐代开始出现充气的皮球,这就更接近今天我们所说的足球,球胆大概是动物膀胱之类可以充气的材质,外面再用几块皮缝起来。

  在宋代,充气的足球真正流行开来,人们干脆把足球就叫做气球。宋代李錞的《李希声诗话》,提到当时有个进士叫李璋,当年和人踢球的时候,一脚把球提到了一个良家妇女头上,把人家头上的冠梳踢成了碎片,被拉去对簿公堂,太守看他是个举子,就考他用把球踢到人家头上这件事写首诗。李璋应声就做了一首:“偶与朋游,闲筑气球。起自卑人之足,忽升娘子之头。方一丈八尺之时,不妨好看;吃八棒十三之后,着甚来由。”太守听了大乐,笑着把他放了回去。

  唐代足球大概是用六块、八块皮,宋代足球更加精致,用十块或十二块皮,宋人写足球的《满庭芳》词中便写道:“十二香皮,裁成圆锦,莫非年少堪收。绿杨深处,恣意乐追游。”

  比赛:有多种形式,有时仅一个球门

  今天的足球分为两队,双方各有一个球门,竞技的关键是把球攻进对方球门。据侯印国介绍,中国的蹴鞠的球门情况就稍微复杂一点。

  汉代球场称为鞠城,一度有十二个球门,两边各六个,说球门其实不太准确,这里的球门其实就是一个洞,也就是两边各有六个洞。

  根据文献记载,在汉代长安景福殿鞠城(专门的球场)的比赛中,有两队各六人比赛,两边是球门。比赛对抗激烈,竞技性很强。

  第二种形式是:只有一个球门。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

  玩蹴鞠的人分为两队,衣服颜色不同的左右军(两队)分站两边,每队十二或十六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球头与队员的帽子亦稍有区别。

  蹴鞠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左军队员先开球,球都由“球头”开出,传给“跷球”,然后按规则在“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之间传球,传球过程中,手不准触球,球不得落地,最后又传回“球头”,由“球头”射门,即将球射过“风流眼”。过者为胜。对方接球,也是按规定的传球路线完成传球,再传给“球头”射门。直到球落地为一筹,以进球多寡定胜负。

  比赛结束后,得胜一方,可获得银碗、锦缎。而输掉一方的“球头”,则要接受惩罚:用白粉抹面,并接受鞭打。

  当然,很多人玩足球并不需要球门,这个叫“白打”。不设球门,两支球队分别派出同样数目的球员,在场中轮流表演,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接触球,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而球不能落地。由裁判分别打分,以技高一筹者胜。“白打”强调的是技巧性与观赏性,有点类似于花式足球。《水浒传》里的高太尉就是靠着一身超凡绝伦的蹴鞠技艺最终官拜太尉的,他就擅长“白打”蹴鞠。很多流传至今的古人蹴鞠图,表现的都是白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