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在从容慢中,找到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慢煮光阴一盏茶:中国茶人录》书评
2022/01/07 14:33  新华报业网  

  文│与物为春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

  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文人雅士崇尚的生活美学。美得简单自然亦深情质朴。清人张潮更是受美的感召,曾欣然曰:“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如此情致盎然,归根结底是比常人多了一颗懂美的心。

  几千年来,生活美学探索的是我们怎么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更好的相处,以达安顿身心的目的。这种探索建立在精神与文化之上,以物入微,以式入道,让人在修身养性的同时,悠然通达本心。《慢煮光阴一盏茶:中国茶人录》这本书,从茶人的一茶一饭一花中,带你窥见当代中式生活美学及其精神。全书通过19位人文茶道研修茶人的切身故事和心路分享,让人得以窥见茶道殿堂之习茶奥秘,以及茶藉由人文精神融汇给人所带来的雅朴真趣与山林之逸。

  茶是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生于青山秀水之间,与山峦为伴,明月清风为侣,带着土地和手掌的温度,经过采青、萎凋、炒青、发酵、杀青、揉捻、渥堆等数道工序的历练,涅磐重生般与我们相遇。林语堂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茶,代表着一种生活审美高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也演绎着属于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在忙碌的当下,我们极易陷入焦虑和烦躁,拼命想“再快点”。这本书让我们借助一盏茶,看到生活“慢下来”的样子。这种慢生活更大程度上是一种饱满的生命状态,亦让人在从容慢中获得停歇的精神力量。

  关于喝茶:茶人MAY说,茶汤还是那盏茶汤,可是茶之外你却分明远离了不安的岁月,喝到了简宁清和。茶汤的最高境界就是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专注地泡茶,茶在岁月里安宁自知,得圆融甘润;人得茶之甘,心若莲花,自在欢喜。这是中国茶中的人文、人性之美。

  关于插花:在茶人邓萍看来,是和自己对话;喝茶,是和山林对话插花。有茶的世界养心,有花的世界清雅。人文茶席中的插花,讲究的是自成一格,需与茶席主、时令、地域等吻合。一席得体的插花,花永远是茶的配角,寄水之所味,追求自然本真的茶之意象才是其意义所在。茶和花都是从生命里生长出来的,与它们对话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关于抚琴:茶人昭雯说,习茶和抚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修得都是“味外之味”的清雅之心。懂得心法者,可神交天地、气渺无垠、旷达超脱、悠然自得。喧闹的都市需要这些清雅来静心。

  关于一席茶:茶人敬贤说,一席茶,君臣佐使,各自安好,这碗茶便有了自己的格局。一切从心,永远是人文茶道的最高境界。从器物到手法,从形式到心法,都有探索的无限可能。

  关于茶食:茶人郑耕耘说,茶是有灵魂的,它唤醒的绝不是我们的味蕾,还有回忆、味道、色彩和心情。多年习茶的审美功底与敏锐的感官,令她如同自然与味觉的精灵,以季节流转记录食材美好的生命,又总是以茶人的审美,去发现茶食的美好。因为茶事最高明的地方是它的独特审美。

  关于茶修行:做琉璃和习茶都是修行. 在梁明毓看来, 这场修行既是精神与文化的承载, 也是在走一条通往 内心深处的路. 途中, 无论身处喧嚣的红尘, 还是寂静的山林, 都是泊心而居的修行道场。

  关于茶日子:茶人颐慧则说她的茶日子,滋味恰如老茶,不热烈,不高亢,却有着静水流深的大深情——温壶投茶,沸水高冲,慢慢唤醒之,茶汤温润,但平实中却有着来自灵魂深处的香气,也还原着生命中最本真的味道。很多时候,这不是一杯老茶,这是一种“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的生命状态,不疾不徐,自然美好。

  在陆羽之前,未曾有人注意到茶的精神美学,人们只当它是一种解渴饮品。但慢慢品,茶便有了不一样的意味。这种生活美学,宋人苏轼在《试院煎茶》中有如下描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品完茶,再来看我们中国的茶器---从紫口铁足的官窑到釉中开片扣木声的汝窑,皆为民间寻常物;更有中国的茶画----“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的《陆羽烹茶图》,诗情画意的告知我们:喝茶本是寻常事。应该说,中国的美学生活很博大也很普世。普世在哪里?生活的日常即是美,而美的真谛在于用心体会、细致观察。

  中国人文茶道创始人王迎新说:事茶的人不一定要每时每刻都盯在茶上,你可以在博物馆远古的陶瓷器,寻找器物美的共性与线条,可以在北魏古石窟前拜观菩萨造像的爱与美,在泰山的山岳上赞叹经石峪上镌刻了千年的大字《金刚金》,还可以在西双版纳村落里的菩提树下捡一片金黄的菩提叶,在制手工纸的人家,为自己抄一张特别的菩提手工纸......这一切都是为了一方茶席,一场茶事。你懂,它就是为了你;你不懂,它就是为了懂它的人。

  天地大美,人文化成。中国的茶文化之所以迷人,是因为那里有宇宙的变化。茶中的山水,亦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山水。

  古代建筑里的亭子是中国生活美学的一大元素。亭,留也,古人用作旅途休息的地方,通常,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古人适时停下来,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手捧一盏素茶,坐在亭边,看外面恬静悠然的生活。即使身处喧嚣,籍由它,也能很快拥抱平静。

  生活美学的根在东方,木心曾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慢煮光阴一盏茶》这本书让你慢下来停下来接近这种生活的品相。

  慢煮光阴一盏茶:中国茶人录


  作者:萧萧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茶人生活深情录,讲述茶人有温度、有体悟、有故事的生活方式。关于一片东方树叶的深情,关于安住当下和内心的抵达,关于生活的无限可能。全书通过著名茶文化学者王迎新与18位人文茶道研修茶人的切身故事和心路分享,让人得以窥见茶道殿堂之习茶奥秘,以及茶藉由人文精神融汇给人所带来的雅朴真趣与山林之逸。

  作者简介:萧萧,原名刘晓燕。资深媒体人、作家、生活美学研修者。。热爱传统文化,对茶道美学及其精神内涵有自己独到的审美和见解。在她眼里,一盏行走的中国茶,仿若一幅中国画中水墨烟云,有天地的苍茫,也有“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旨趣。山岚萌动间,寂静与欢喜直抵心灵深处。代表作品有《今生今世:民国名媛情事》《小女人的柔软时光》《情调女人》《把性感踩了》等7部。个人公众号:素日之美。

  本书亮点:

  ✭19位茶人,19个故事,19种人生,有情有趣有态度

  19位茶人当中,既有全国最美茶艺师、琉璃艺术家、茶空间主理人,也有工会干部、私企业主。虽然他们的社会角色各不同,但当脱下疲惫的外衣,进入自己的生活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茶人。19位茶人,19个故事,19种人生,旨在告诉我们:中国茶道游于艺凝于神的儒雅之风的熏习不仅惠及自身,也会熏染到我们的生活,美好而雅致的生活方式本应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常态。

  ✭很多时候,茶不是茶,如诗,如故人,如生活本身

  茶人们故事不同,生活姿态不同,但欢喜自在的吃茶心境却相同。品茶不是流程,事茶却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很多时候,茶不是茶,如诗,如故人,如生活本身,它是一种“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的生命状态,不疾不徐,自然美好。读之,让人顿生向往之心。

  ✭四色印刷,100余张高清大图,生动还原茶之意境

  历时两载,作者写下的是中国茶文化的大美与深邃,再现的亦是当代茶人的风骨和风貌。人文茶道团队,数年来行走于各大茶山和寺院,100余张高清大图,生动还原茶之意境,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精美的视觉盛宴:器物之美,茶席之美,插花之美,茶食之美,茶修之美……尽在其中。

  《慢煮光阴一盏茶:中国茶人录》,着眼于人文关怀

  亦有茶外之味的体悟

  兼具美学价值与生活价值

标签:
责编:高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