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第三届运博会丨来逛运博会的“非遗大观园”,运河非遗能赏能玩也能吃
2021/09/23 14:02  新华报业网  

  极具江南风韵的油纸伞、古色古香的月亮门、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内的这处“非遗大观园”,韵味十足,游人如织。9月23日,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六大主题展区之一的运河非遗展,以“非遗大观园”的形式,向观展者呈上一道别具风味的“非遗大餐”。

  来自运河沿线的精彩非遗工艺品

  非遗展设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E3号展厅,展馆面积3839平方米。展览以“走进非遗,感悟生活”为主题,以“游园”形式为载体,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6要素与运河城市特色非遗项目有机结合。大运河沿线城市的76个非遗项目、近千件作品在此次非遗展中集结,包括44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3个省级代表性项目,11个市、县级代表性项目,以及8家江苏省非遗创意基地。

  运河非遗展分为“食——园之味”“住——园之憩”“行——园之行”“游——园之游”“购——园之购”“娱——园之趣”6个板块,整个展览被打造成一个“非遗大观园”。观展者逛游“非遗大观园”,通过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展演、传统工艺展示、非遗体验及非遗文创、直播带货等形式,全方位让观众感受到运河非遗之美。

  来自运河沿线的精彩非遗工艺品

  步入“非遗大观园”,一步一换景,苏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惠芬、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义时等九位非遗大师,现场展演大运河边诞生、传承的非遗技艺,引得观者赞叹连连。除江苏以外的运河沿线七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也各自展示了景泰蓝制作技艺 、唐三彩烧制技艺、 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泥人张、畲族彩带编织技艺、德州(齐河)黑陶烧造技艺等17项非遗,营造出大运河沿线地区各具特色又相互联动的文化情境。舌尖上的运河“非遗”技艺既好吃又好玩,淮扬菜、宿迁乾隆贡酥、富春茶点、仁昌苏式糕点、昆山奥灶面等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运河饮食文化,它们的制作技艺也分别被列入非遗项目。

  金陵刻纸衍生品

  杨兆群埋头刻制展现淮安里运河风情的作品

  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正埋头刻制一幅展现淮安里运河风情的作品,这位连续三年参加运博会的艺术家将大量运河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看,这是篦箕巷、文亨桥、广济桥、青果巷、天宁寺宝塔,都是我们常州的运河地标。”杨兆群正致力于将运河题材的金坛刻纸,转变为镇纸、丝巾、伞、扇子等衍生产品,让运河文化进入日常生活,让更多人熟悉大运河,爱上大运河。

  镇江太平泥叫叫

  为了参加运博会,来自镇江太平泥叫叫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周宝康特地制作了一组名为《爱运河 爱家乡》的作品,形象取材于大运河中常见的鱼类“参条子”。他告诉记者,太平泥叫叫是诞生于大运河沿线的非遗项目,最初是为了纪念感恩舍身为民的张渤大将军。经过历史流变,太平泥叫叫逐渐成为极具镇江特色的民俗玩具和吉祥物,造型奇特,丰富多样,寄托着运河儿女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除了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大观园”还运用AR交互技术等数字科技手段,结合LED屏、展板和视频等形式,情境化、全方位展现了大运河沿线城市非遗保护的最新成就,展现非遗与大众生活的密切联系、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非遗传承魅力和创新活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