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见字如面!雨花英烈家书,字字句句家国情
2021/04/15 21:29  交汇点新闻  

  纸短情长,家书万金。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烈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生为民,勇于担当。他们在潮湿阴暗的监狱中,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写下了一封封感人的家书,叙述家事、寄寓亲情,更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着革命者的信念与豪情,相信共产主义必定胜利。

  “悦读”版从《雨花英烈家书》等书中撷取了数段烈士书信,在硝烟散尽的今天,当我们再次阅读这一段段写在残破纸张上的话语,依然能够被烈士们的理想、信念、情操、境界感动着,澎湃着,从中汲取不断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

  1 “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协!”

  骆何民临刑前写给爱人的信(1948年)

  枚华:

  永别了。望你不要为我悲哀,多回忆我对你不好的地方,忘记我!好好照料安安,叫她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协!

  母亲,开万报兄处不另!

  仲达留

  1948年12月27日,穷凶极恶的敌人将地下党员骆何民(江苏江都人)押上了雨花台刑场。临刑前,这位在20年革命生涯中七次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想到了他的妻子费枚华。妻子是骆何民的革命同志,这一次被捕后,敌人为了让骆何民供出党的秘密,曾安排妻子与他见面,希望以儿女情长来打动骆何民。但这位铁骨铮铮的革命者不为所动,他对妻子说:“不要悲伤,死并不可怕,只是对不起你,今后也只好靠你的努力了。望你好好抚育孩子,告诉她,爸爸希望她做个好人。”

  生死关头,骆何民匆匆在一张手纸上写下遗书,通过一位医生带给了家人。短短的几十个字,饱含了骆何民对妻子的挚爱、对孩子的不舍和对敌人的痛恨,体现了共产党人钢铁般的坚定意志和不可动摇的革命信念。

  2 “我们是真理的追求者”

  高文华狱中写给父亲的信(1929)节选

  亲爱的父亲:

  今天已是十二月二十一号,只有九天就要过年了。雪下的这样深,天气是这般的冷,在我倒不觉得什么,就困苦了家里了。我每每喜欢下雪,不是吗?雪景是多少美丽,银白的宇宙,咳!银白的屋,银白的天空,银白的地面,一切是白了,一切都闪闪的发亮了,就连那粪坑、秽堆都穿上了最光荣最洁白的雪了。虽然它的本身是那末糟,但是在我眼里却只看见一个整个的银白的宇宙了!因此,我是十二分的喜欢!喜欢这样的雪永远永远压盖着宇宙。父亲,你说我是怎样的回转到小孩一样的心地了。

  父亲,我诚然很年青,我应该还是个小孩才好呀!但在过去却偏偏又是老大得了不得,几乎什么都像八十岁的老公公了。我自己也总喜欢去学着老,总以老的为好的,老资格为光荣的事体;但现在转变了,我处处都想学着小孩子,学着她那种天真、自然的形状,我只觉得我应该请小孩子做我的先生呀!

  父亲的身体如何?母亲的身体如何?我非常想念。我总希望母亲也能看穿些,快活些,不必兢兢于一切,不必过分忧愁忧思呀!这是一时的情形,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做人不吃苦,人是不能算人的,我们也真像吃青果一样的有滋味,我们在辛涩的里面有甜味。我们虽然苦,但我们的良心没有受罪。我们虽然苦,我们依旧有我们至高无上的精神的愉快。总之,我们是真理的追求者,我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人,我们是最快活的人呀!

  儿子 潮上

  1929.12.22

  1929年12月,被关押在南京国民党监狱里的原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高文华(江苏无锡人)给父亲写去了一份家书。此时,距离他被捕已有一年多时间了。虽然身陷囹圄,狱中的环境极其恶劣,高文华却丝毫没有动摇革命意志,他始终抱持着乐观的革命精神。

  当时已经是年底,外面下起了雪了,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在信中,他用雪来比拟自己的纯洁,以此表达对信仰矢志不渝的忠诚。他知道父亲也许不会理解自己,他在信中这样表示,他从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追求了共产主义真理,自己才成为“最公正无私的人”“最快活的人”!

  3 我并不希罕个人的“名”和“利”

  孙晓梅写给母亲的信(1941年)节选

  母亲大人:

  快信已由陈先生转告我,在昨日下午看后,付之一笑。问题在我看来,并无这样严重,请放心,一人做事一人当,一切全由我来处置,你可不必挂居胸怀。

  我是一个有理智和勇气的青年。我不会被人家利用和愚弄,我有我的人生目标、理想前途,我决不会让自己盲目的陷入黑暗的深渊里去;我有我天付(赋)的顽强心,我不怕任何压力、威胁、非议;我能毅然的打碎封建礼教所束缚我的镣铐。我所要的“名”和“利”,是大众所需要的“名”和“利”,我并不希罕个人的“名”和“利”。对于这种问题,在我们的眼睛里看来,实在太平凡了。在我们事业的过程之中,不过是属于私人生活的最小一个环节而已。他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根本没有什么道理。我们除了为大众谋福利而奋斗外,个人的利益本来是放在后面的。“全忠不能全孝”,这是历来的忠臣义士的名言。母亲!请原谅我不能如你的愿,让我自己去做封建社会下的牺牲品。

  这封信是孙晓梅烈士(浙江富阳人)于1941年写给母亲的家书。当时,皖南事变爆发,由于国民党的造谣和挑拨,社会上流传着很多对新四军的流言。母亲给当时在新四军某部的孙晓梅写信,劝告她不要被“坏人”利用。孙晓梅用一封长信回复了母亲的误解。她说,新四军是真正为中华民族谋解放谋幸福的武装。这封家书表达了孙晓梅为革命为国家甘愿牺牲一切的无畏精神。两年后的1943年,担任中共长江工委交通的孙晓梅在南京龙潭被日军宪兵队逮捕,不久壮烈牺牲。

  4 “ 我现在是死了,为革命而死了”

  贺瑞麟狱中写给姐夫的信(1928年)节选

  姐夫:

  我现在是死了,为革命而死了!你们待我的一翻热情,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同时也请你们不用为我而怨伤,而流泪 !

  在忙忽之中,你们几次的为我而奔走,我真是说不出的感激。从今天此时即刻起,我们永远没有再说一句话的机会了,我们就此长别罢!

  我站在雨花台下,在机枪还没有转动以前之片刻,我,将死的我——你们的亲戚,一个飘流的孩子,还向你们有最诚恳的要求!我在没有拖出牢门以前,我忍着感情之水滴,写在下面,千诚万诚的请求你们按照我的遗言,安排我的东西和未完的事……

  1928年10月,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贺瑞麟(江苏铜山人)在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是1928年7月被国民党逮捕的,在人生的最后三个月,贺瑞麟在狱中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大量日记和书信。烈士绝笔,字字血泪,在给父母、姐夫等亲友的信中,他抒发了为革命付出生命的无怨无悔,袒露了革命者慷慨赴死的坚强决心。正如他在一篇日记中写到的:“未来的世界终归是我们的”,这位牺牲时年仅19岁的青年,是带着对革命胜利的满怀信心走向刑场,英勇就义的。

  5 “我的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

  史砚芬在狱中写给弟弟妹妹的信

  亲爱的弟弟妹妹:

  我今与你们永诀了。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底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我的不昧的灵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护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

  妹妹,你年长些,从此以后,你是家长了,身兼父母兄长的重大责任。我本不应当把这重大的担子放在你身上,抛弃你们,但为着了大我不能不对你们忍心些,我相信你们在痛哭之余,必能谅察我的苦衷而愿谅我。

  弟弟,你年小些,你待姐姐应如待父母兄长一样,遇事要和她商量,听她指导。家里十余亩田作为你俩生活及教育费。固我死以后,不要治丧,因为这是浪费的。以后你能继我志愿,乃我门第之光,我必含笑九泉,看你成功;不能继我志愿,则万不能与国民党的腐败份子同流。

  现在我的心很镇静,但不愿多谈多写,虽有千言万语要嘱咐你们,但始终无法写出。

  好!弟妹!今生就这样与你们作结了。

  你们的大哥砚芬嘱

  1928年9月27日是中秋节前一天,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曾任共青团宜兴县委书记史砚芬(宜兴人)却从容地走向了雨花台刑场,牺牲时,年仅25岁。在他内衣的口袋里,藏有一封写给弟妹的诀别信。直到他的亲人冒险前来收殓遗体时,人们才发现了这封血迹斑斑的信件。

  史砚芬以满腔的热情为党工作,打响了江南农民暴动第一枪。被敌人逮捕后,他依然坚贞不屈,宁死不向敌人屈服。在绝笔信中,史砚芬也将这份对党的赤诚传递给弟妹,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未成年弟妹的殷切嘱托与深情眷恋。

  6 “胜利在向我们招手,光明就在明天”

  成贻宾写给未婚妻的信(1944年)节选

  芬妹:

  (将来)有一天,全国的婴儿诞生了,使送到国家组织的托儿所去。他们的母亲照常去种田或教书。孩子们有最好的营养、科学的设备,活泼地长至到四五岁。有专门的教师教他们的如何用正确的姿势学习走路发音,直到被送入了幼稚园。幼稚园的年限应延长,包括了童年的初期,幸福而快乐地他们进了小学、中学、大学。他们将来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家、政治家,一直保持着小时所受教育的优良传统,把这世界建设得像天堂!

  这不是梦想,这是可以实现的伟大的计划,别的国家已部分地实现了。只愿国内的大环境能够安定下来,自己不腐化、不堕落、认清目标,一点一滴地埋头苦干,胜利在向我们招手,光明就在明天!

  1949年4月19日晨,年仅22岁的成贻宾因为脾脏破裂、伤势过重停止了呼吸。这月的1日,这位中央大学的进步青年在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争生存、争自由、争和平”游行示威时,惨遭反动军警特务殴打以致血流满面、身负重伤。

  成贻宾一直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曾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他给未婚妻彭毓芬的多封书信中没有太多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而是对光明和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用崇高的理想信念点燃生命的强光,用纯洁高尚的信仰指引前进的方向。他深信,只要青年人们埋头苦干,反对国民党的统治,就一定能迎来光明的未来。

  新华日报·交汇记者 于锋 实习生 张珺洁 整理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