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锡剧《烛光在前》:于舐犊情中听“惊雷”
2021/04/14 21:01  新华报业网  

  “你能说就说,若不能说,那就不说。我总归信你,是在做好的事体。”舞台上这句话,道出了陆静华对丈夫张太雷、对中国革命发自内心的质朴情感。

  “我们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何等快乐的事呵……”幕后张太雷读家书,道出共产党人的百年初心。

  4月12日晚,大型原创锡剧《烛光在前》在江苏大剧院首演,这部剧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张太雷的真实人生为原型,以他的妻子陆静华作为第一主人公,从她面对三个孩子要去参加革命时的不舍与放手,折射出共产党人为信仰前仆后继、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光辉,深情讴歌了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所有的革命先烈。

  因为立志“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曾经的张曾让才改名为张太雷,而以陆静华与孩子们送别的故事来表现革命精神,可谓于舐犊情中听“惊雷”。

  真实,是这部剧打动人心的力量来源,张太雷一家人的真实经历已经足够震撼。编剧罗周告诉记者,她花了2个月时间为陆静华做了详细的年表,在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过程中,一个没受过完整教育,极其普通却极其伟大的女性形象逐渐清晰。

  她说:“以前很多人说罗周文字好,词藻华丽,但这次我回归到最朴素的表达,张太雷一家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真实的细节,已经构建了作品的骨架,丰盈了作品的血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那些曾经鲜活过,用尽力气生活过的生命本身呢?那些真实的细节让我非常虔敬地理解他们,感受他们。”

  在四场剧情中,真实的细节无处不在。开场时,二女儿张西蕾要带上张太雷的家书去上海寻找组织,为了防备敌人盘查,家书被剪去抬头和落款。如今,这份残缺但却承载信仰的家书就被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1938年张西蕾在上海接受党组织安排,加入皖南新四军;

  第二场中大女儿西屏本已决定去延安,但最终为了照顾家庭而留下是真实的,剧中她说:“他们去走爹爹的路了,就让我走姆妈的路吧”,这是张西蕾回忆大姐作决定时的原话;

  第三场中,陆静华有机会带着全家人去延安是真实的。1939年2月,周恩来指示陈毅派人去常州接张太雷家人赴延安,陆静华因婆婆久病在床行动不便而放弃。儿子张一阳坚决要去参加新四军,陆静华在岸边扔衣物上船,嘱咐“你当心身体,听二姐的话”也是真实的。皖南事变中,张一阳被俘后关押在上饶集中营,感染回归热病毒高烧不退,敌人以特效药做诱饵引诱他写悔过书,他一口回绝,在狱中离世时年仅18岁。

  这个革命家庭的真实经历,要比虚构的情节更打动人心。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是对革命的投入和支持,尽管充满担心和不舍,但陆静华都选择了支持和放手,无数“张太雷们”的身后,有无数“陆静华们”的支持。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会长方标军评价道:“在孩子们心目中,如果说张太雷是那烛光,陆静华就是那擎起烛光的人。”

  “我每次排戏都会掉眼泪,陆静华这样的女性质朴善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母亲,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坚强后盾。”《烛光在前》的总导演、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童薇薇在首演前接受采访时说,“这部剧的情感张力很足,但它不是喷薄而出或倾泻而下的,而是含而不露的,它像潺潺溪水一样地流淌,在观众的心里泛起涟漪。”与她同时导演的《共产党宣言》《李大钊》相比,《烛光在前》不是洪钟大吕、追求史诗感的作品,却能够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它很克制地使用革命、主义、壮烈、传承这样的“大词”,却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情感力量告诉我们,曾经有多少人用生命、以家庭为代价,为今天的每一个平常的日子奠基。

  剧中最有意象性的物件是萝卜干。第二场陆静华以腌萝卜干来比喻人生,“爽然一身洗泥淖,断作寸寸受千刀”“去生去涩去水分,任你缸底苦哀号”“踩之踏之又几遭。缸盖上、巨石一块压得牢”……陆静华认为人生本来如此,“苦尽甘来慢慢熬”。

  她并不知道革命的意义在哪里,是张太雷点醒了她。剧中,张太雷告诉她,好友瞿秋白的妈妈当尽家产、子女失学、债台高筑,为了让亲族接济孩子,自己和着烧酒吞服了火柴头自杀。这同样是真实的历史,也警醒了陆静华,自己和无数个母亲随时可能落到瞿母的境地,这不是她们自身不勤劳,而是内忧外患的中国的“时代病”,自己的丈夫和瞿秋白所做的事,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新社会,“让天下再无饥饿的孩子、再无辍学的少年、再无绝望的母亲”。

  首演之后,一位朋友给罗周发来这样的观后感:“陆静华自己是怕的,但要承受丈夫和子女的不怕;她自己是不甚懂革命意义的,但是她爱她们而能懂,她自己是不想所有人走的,但是又要一个个送走所有人。”

  支撑她这样做的,既是对家人的爱,也是对一个美好世界的向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实习生 张珺洁 通讯员 靳扬扬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