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朱熹为何为南京“明道先生祠”作记,这块碑曾立在夫子庙
2021/03/24 20:12  交汇点新闻  

  3月22日下午,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2018年6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朱熹所说的“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理学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纵观朱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与江苏并没有多少交集。但他写给建康(今江苏南京)的一篇“祠堂记”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宋淳熙三年(1176)四月,建康知府(相当于当时南京最高地方官)刘珙重建了建康府学(学庙合一的府级官办教育机构),并在学宫大成殿东设立“明道先生祠”。据考证,建康府学的位置大概在今天南京夫子庙一带。

  “明道先生”是谁?他就是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

  北宋嘉祐五年(1060),程颢从鄠县(今陕西户县)主簿调任上元县(今江苏南京)主簿。北宋的地方官中,主簿是一个不大的官职,主要负责管理文书档案,起草文件等工作,但程颢这个主簿却政绩斐然,他勤政爱民,断案英明,治理有方,解决了上元县长期存在的田税不均等问题,他广泛发动百姓修堤抗涝,确保农民获得丰收。程颢调离上元县后,南京百姓非常怀念他。到了100多年后,刘珙在南京重修建康府学时,还特地设立明道先生祠,祭祀程颢,表达南京百姓对程颢的尊崇和思念。

  为了让建康的明道先生祠更加广为人知,使更多人了解程颢的思想和功绩,刘珙写信当时正在婺源的朱熹,邀请他为明道先生祠撰写“祠记”。朱熹是程颢、程颐兄弟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朱熹继承并发展了程颐创立的天理论哲学,继承了二程的道统思想、经学思想、格物致知论、公私义利观、理欲之辨以及对佛道的批评与吸取,建立起了完整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为“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欣然答应了刘珙的请求,撰写了《建康府学明道先生祠记》寄来。在文中,朱熹表达对程颢的追慕之情:“吾少读程氏书,则已知先生之道学德行,实继孔孟不传之统。顾学之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他赞扬了“先生(程颢)之学,自其大者而言之,则其所谓考诸前圣,而不谬百世,以俟后圣而不惑者”。他批评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浮躁自大的风气,“世之学者,舍近求远,处下窥高,所以轻自大而卒无得焉”。在朱熹看来,“先生之学固高且远矣,然其教人之法,循循有序”,虽然和其学术贡献和思想体系相比,程颢在南京的政绩和功劳并不算特别耀眼,不能展现其学说之深远,但“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程颢实干为民,他为百姓所做的贡献和其思想贡献一样,都不能被遗忘。朱熹的这篇《建康府学明道先生祠记》后由他的好友黄铢书写,刻成石碑,陈列在明道先生祠中。

  南宋淳祐九年(1249)二月,建康明道先生祠改建为明道书院,吸引江南学子前来求学。宋理宗亲笔题写“明道书院”匾额,明道书院声名大振,盛极东南,与当时岳麓、白鹿洞等四大书院相媲美。元代以后,明道书院多次重建,一直到清嘉庆年间才渐渐荒废。

  交汇点 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