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人文周刊荐读|揭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2020/11/20 07:26  交汇点新闻  

  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第156期)

  【记录】

  【悦读】

  【文脉】

  【百家】

  【记录】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进入倒计时

  2500年6400里,运河精彩浓缩在这里

  穿越2500年时光,纵贯6400里大地,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通航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运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期间,专门到扬州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调研,察看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情况,了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就在三湾公园内,造型如同巨船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露出真容,100米高的唐式大运塔也即将拆去围挡。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扬州建设,南京博物院运营,预计明年7月1日开馆。作为最能反映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博物馆会如何呈现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运河两岸的美好生活、运河全线的文化遗产和全球运河城市的交流互鉴?交汇点记者独家采访了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

  这座博物馆是中国大运河“百科全书”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将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览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龚良表示,观众在这里将可以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以及运河上的水利工程、漕运盐利、商业贸易、宗教信仰、饮食风物、戏曲诗词、舟船样式、市井生活,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运河如何与“一带一路”交汇,并专题展示我省组织创作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

  简而言之,这座博物馆就是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展览的总体定位是“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共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沿岸的传统生活”“大运河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中国大运河艺术史诗”“紫禁城与大运河”“隋炀帝与大运河”“运河与自然展”“运河上的舟楫”“流动的文化——中国大运河”“探索大运河:青少年互动体验展”等11个专题展。

  虽然展览内容极为丰富,但是展厅有一个精神内核,那就是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龚良解释说,中国古代开凿和维护大运河的原动力是漕运,即以水转谷,大运河是中国南北融合的战略通道,在维护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基本价值表述。“大运河的一头是江淮和江南,另一头是国家的首都,首都的变迁决定了运河的变迁,如宋代定都开封,通济渠依旧发达,但从洛阳通往北京的永济渠就衰落了;南宋定都杭州,开封到淮河的汴河开始淤塞,扬州、淮安的地位就下降,苏州成为运河沿线最重要的城市;元代定都北京,必须新开河道,截弯取直形成了京杭大运河。”龚良说,“从隋唐起,国家的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固定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往往在北方,古代国家层面的物资调配主要靠大运河,进而带动了民间和商业的交流,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创造出灿烂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到目前为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共有1万件展品,其中有20件(组)大体量展品,将成为展示运河巨大规模和人利用改造自然的最佳体现,例如复制的山东汶上南旺水利枢纽模型,将再现京杭大运河最高点如何引水济运、“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创举;明代鲁王出行仪仗俑构成了3米宽近10米长的队伍,浩浩荡荡,气势非凡;展厅里还会部分复制回洛仓中一座可存粮50万斤的粮窖,观众可以从巨大的粮窖底部穿过,感受运河漕运仓储巨大空间带来的震撼;开封是宋代汴河的终点,展厅里会陈列20米长的河道剖面,唐、宋、元、明、清历代地层堆积七八米高。

  淮安的清口水利枢纽位于黄河、淮河、运河的交汇处,是运河漕运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节点,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之大成,展厅将用数字技术再现“蓄清刷黄、束水攻沙”的治水思想,这种理念至今仍被用于黄河治理。

  馆内特别设置了500平方米的环形数字馆,通过水、运、诗、画四个篇章展示运河美的意境,观众在空间内,随着“时空河道”自由地穿梭流动,展开人与自然、历史、现实的穿越时空的对话,通过“科技+艺术+文化”的创意表达方式,让大运河流入每个观众的眼中、心里。

  舟楫往来通南北,船运载了四面八方的货物,南来北方的行者。运河上的船有多少种类?“运河上的舟楫”展厅将展出七八十种古船模型,其中最大的沙飞船长20米,宽4米,相传沙飞船是扬州沙氏所造,由于跑得快,人们称之为“沙飞船”,后成为明清时期扬州至杭州一带的舫船,是大户人家娶亲或看戏之船,也是康熙南巡时的伴驾之船、乾隆南巡时的御座船之一。展厅里的沙飞船本身就是一个小展厅,尤其在虚拟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化身为康熙随行画师,南下途中结识驻于淮安府的漕运总督,讲述漕运总督日常管理漕运等相关事务;经由扬州邂逅江南曼妙女子,见证一场婚俗;途经苏州与文人骚客把酒言欢,听昆曲,感受江南水乡的婉约繁华;最终抵达杭州码头,与船工一起感受市井生活的富足美满。

  展厅中那些小型船模,同样让人大开眼界:双体游船复制自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龙舟和翔螭舟分别是隋炀帝下江南时自己和皇后的乘舟;沙船是中国竖帆最多的船型,也是明清漕运的主力船型;“两节头”是清代货运的载重船,可以拆分成两船,尤其适合枯水期运输;高邮漕船尾部刷黑漆,俗称“黑屁股”;镇江客船的模型收藏于比利时国家航海博物馆,是清末首届万国博览会上参展的120多艘中国古船模之一;“米包子”是一种口小肚大的运米船,清代征收运输船税按舱口尺寸计算,船民为了少纳税,便把船只改造成“包子形”,这种特别的形制是一种民间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绝技。

  看到听见,运河两岸的美好生活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在三湾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一条运河繁荣了沿线的城市乡镇,运河的重要节点必定是幸福生活所在,展览中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运河给人带来的美好生活。

  “因运而生”展厅就复制了中原、燕京齐鲁、江淮、江南四个地域的城镇村落的街巷空间,再现了四幅“运河繁华图”。

  “进入这个展厅,观众会有时空穿越的感觉。”龚良以第一单元“盛世东都,汴水繁华”举例说,展厅内分别呈现唐代洛阳和宋代开封的街巷、民居,小摊和遮阳伞取自《清明上河图》,屏风复制自宋代名画,码头和集市上叫卖采用方言,工作人员穿着的唐宋服装让人想到宋徽宗的《捣练图》,街巷上分布着果子铺、茶肆,卖宫灯、首饰、年画的店铺,在针灸馆观众还可以体验简单的针灸治疗,用于夜市小吃的道具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可以用来在公众餐厅兑换特色美食。

  接下来的三段街景,分别表现临清钞关街景、京师闹市繁华、淮扬雅致风物、南船北马要冲,以及江南地区的锦绣文章、物阜民丰和烟雨水巷,走在展厅中,仿佛行走在一幅自北国到江南的民俗风情画中,四合院、古戏台、盐商豪宅、千年邮驿、书院、商号、天下粮仓、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真实重现运河城镇村落的历史场景和生活场景。

  运河流淌着绵延千年的非遗技艺,承载着两岸人民的美丽期许,在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运河沿线,戏园里演出着才子佳人的故事,茶楼上演绎着侠义天下的情怀,庙场上回响着插科打诨的笑声,都是两岸生活的缩影。展厅中“乐韵流淌”单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780年乾隆南巡时,全国各地的戏班子汇聚扬州,为皇帝和市民演出。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艺汇演”,当乾隆皇帝继续南下时,意犹未尽的戏班子群却沿着运河一路北上一路演出,在此过程中雅戏、花戏杂陈,运河之水融合了各种戏曲,一个新剧种呼之欲出。1890年乾隆皇帝80大寿,四大徽班进京,当诸腔杂陈变得和谐统一,国粹京剧就这样诞生了。

  在非遗展厅内,扬州清曲、京韵大鼓、苏州评弹、山东琴书、昆曲、京剧、木偶戏、皮影戏……各种戏曲、曲艺交相辉映,此外,五彩的颜料、考究的湖笔、精细的梳篦、玲珑的核雕、典雅的折扇,以及用织、绣、染等各种方式创造出的云锦、缂丝、苏绣、蓝印花布,各种技艺巧夺天工;四季交替,日月轮回,庙会、庆典、祭祀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情思,中国传统生活的魅力,就蕴藏在这些非遗项目中。

  大运河不仅是古代交通大动脉,而且积淀了千姿百态的戏剧曲艺、传统技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民俗歌谣……一条水道沟通融汇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以及水利文化、漕运文化、船舶文化、商事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形态,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民俗文化,让观众在展厅中感受着生生不息的情思、代代相承的美好。

  好看好玩,这里上演运河版“密室逃脱”

  开放后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除了11个主题展览外,还设有考古研究所、文创商品、茶馆、咖啡馆、小剧场等,未来这里不光好看,还要好玩,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文化客厅,免费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内专门设置了一个青少年互动体验展,在展厅中,孩子们可以化身为古代官员,去游一游大运河,看它如何爬山过黄河,人们运用了什么智慧让它听话,那些从没听过的水利工程究竟如何运转,往来如梭的大船上都运载了什么货物……

  不仅如此,展览还为10—15周岁的青少年设置了一个“密室逃脱”环节。这是一个角色扮演的互动游戏,参与者有一个身份:监水使者林镜,当时远在北京的皇帝染疾,急召鲁王回京担任储君,林镜的任务就是护送鲁王沿运河返回京城。

  游戏一开始,玩家会在都水监衙门的屋檐下用身份证刷闸机,并运用运河知识获得密码和卷宗(解谜手册),打开密室。接下来,玩家将面对一个复古沙盘,并正确连接运河路线,机关被触发后,墙壁上将投影运河视频变迁,并提示运河中最难通行的地方,而这就为接下来的剧情埋下了伏笔。

  启程之后,为了防止有人加害鲁王,玩家需要挑选一艘漕船,并仔细检查船身、桅舵,坐船北上的“行程”中,玩家需要操作船只、利用河工工具解决河道淤塞、河水暴涨等危机,在整个通关过程中,共有10个左右的机械,涉及运河航运、管理机构和漕粮仓储等相关知识,当“林镜”把储君安然送回京城后,就可以用手机打卡,生成成就令牌(含角色 IP 形象与自拍),分享至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

  对于博物馆来说,更多刺激而神秘的故事情节暂时还不方便透露,但对于运河版“密室逃脱”的吸引力,馆方表示情节、道具和悬念的安排一定会让参与者过瘾。

  为了让博物馆更好玩,展陈还把大自然搬进了展厅。海河平原的黄栌、紫椴、蜻蜓兰、花尾榛鸡和普通翠鸟,黄淮平原的旱柳、刺槐、狗尾草、苍鹭、普通秧鸡,江淮平原的榉树、朴树、石楠、芡实、中华绒螯蟹、鳗鲡,以及长江下游平原的马尾松、木芙蓉、乌桕等,还有湿地里的动植物,都将被放进博物馆,组成一个个生态系统,“普通生物就用实物展示,珍贵生物就展示标本。江南园林追求‘虽是人造,宛若天成’的效果,这个展厅我们希望它能成为博物馆馆内的自然园林,能够让观众在这里感受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龚良说。

  当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时,观众可以通过楼梯直达楼顶花园,进而通过廊道进入大运塔,站在塔上俯瞰整个三湾景区。三湾是明代水工遗产,扬州城北高南低,运河水原本在此倾泻直下,威胁航行安全。明代扬州知府郭光复带领当地百姓,将河道变直为弯,减缓了水流速度,使行船变得不再有风险,达到了“三弯抵一坝”的效果。

  这里还是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处,大运塔与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成一直线,形成“三塔映三湾”的美丽景观。

  未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边将建成一座码头,观众在此坐船,向南可达长江边的瓜洲,向北可达东关街码头、天宁寺御码头,进而像康熙、乾隆南巡时那样,经瘦西湖直达蜀岗平山堂,串联起扬州最具特色的运河游览线路。

  “我们的目标是在开馆后花三年时间,使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每年接待150万人次。”龚良表示,博物馆本身不盈利,但是它可以促进文旅融合,把更多的观众变成扬州的游客,为这座古城留下更多的人,体验一座运河古城的千年文脉与现代文明。

  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悦读】

  这七本书,带你走近2500岁的大运河

  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大运河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在持续推进中,“悦读”版选取了近年来出版的、产生较好反响的运河主题图书,让读者走近美丽的大运河,了解大运河悠久的历史文脉。

  《舟楫往来通南北——中国大运河》

  作者:邹逸麟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邹逸麟先生是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著名历史地理研究专家。他所编撰的这部《舟楫往来通南北——中国大运河》是一部让读者了解中国运河、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该书总结了中国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及其特点,反映中华民族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智慧和毅力,从制度、运输过程管理、运输能力等角度阐述了运河的运输管理,从运河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交通网络形成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总结了运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该书还分析了运河发展的局限及其造成的影响,并简要介绍近百年来的运河现状,对运河的遗产保护和进一步科学利用提出了建议。

  《北上》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江苏籍作家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北上》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意大利人小波罗(意大利名为保罗·迪马克)和弟弟怀着对马可·波罗书写的美好中国的期待,先后来到中国,他们与同船的谢平遥、邵常来、孙过程、如玉等由北往南,从摇晃的运河行船到运河两岸,将一个想象中的马可·波罗的中国,转化为耳闻目见、鲜活生动的中国。百年后,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

  《北上》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曾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两京十五日》

  作者:马伯庸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两京十五日》的故事来源于《明史》里的一段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五十个字的记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太子是如何在匆忙间从南京到北京的,有谁陪同,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威胁?马伯庸抓住了扣人心弦的疑问,写出了70万字的故事:洪熙元年,太子朱瞻基宝船在南京秦淮河畔被炸沉,同时天子病危消息传来,一场横跨两京的惊天剧变令太子踏上了疯狂的极速之旅——他必须在15天内跑完两京之间的两千两百余里路。

  两京十五日,也是在京杭大运河上行驶的十五日。故事以明初最热门的几个话题“迁都”“漕运”“靖难”为背景,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要场景,串起了大明王朝的社会百态,为读者展示了一副明代大运河沿岸民生的鲜活画卷。

  《大运河诗词三百首》

  编者:程章灿 赫兆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500多年来,大运河持续发挥着航运、水利等作用,也流淌着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隋唐以降,众多著名文人流连于运河沿线,创作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为了呈现这条诗词的大运河,南京大学文学院程章灿教授和赫兆丰博士,从历代诗词总集和别集中精选了227位诗人吟咏大运河的古诗词三百首,编纂成《大运河古诗词三百首》一书。

  程章灿教授说,大运河古诗词是一条诗歌之河。这些诗词体裁形式多样,有五七言绝句、五七言律诗、五七言古诗,还有词作,小令慢词皆有。《大运河诗词三百首》将诗词混编,以诗人生卒年先后为序。这三百篇历代诗家词人们优美的诗作,犹如文学献给大运河的三百颗珍珠,串成一串项链,披挂到大运河身上,也呈献于读者眼前。让人们沿着古典斑斓的诗句,沿着时间这条“逝者如斯”的流水,走进“万古流不绝”的大运河。

  《运河两岸有人家》

  作者:晓庄 丁宏、干有成、姚乐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运河两岸有人家》是一部基于个人视角的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发展史。著名女摄影家晓庄在几十年摄影生涯中,积累了万余张江苏运河图片。她与丁宏、干有成、姚乐三位青年学者合作,从海量照片中挑选出300多张,从学术角度进行解读。

  苏州市郊农民摇船从运河进城、淮阴段大运河上的水上人家、邳县运河公社渔民在大运河中捕鱼、宝应县广洋湖公社社员挖淤泥筑堤抗洪……《运河两岸有人家》中的300多张珍贵照片涉及运河景观、运河建设、运河生活、运河遗产等方方面面,拍摄时间从1953年延续到2019年,跨度长达66年,全面彰显了大运河江苏段及其沿线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大运河文化》

  作者:姜师立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本书作者姜师立是著名运河研究的学者,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担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亲历了中国大运河申遗的过程。他的这本《中国大运河文化》是首部从中国大运河的视角解读运河文化的书籍,对中国大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

  全书以中国大运河文化为切入点,将中国大运河文化分为漕运文化、水工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城市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非物质文化、旅游文化等10个系列进行介绍,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概念特点、中国大运河的文化内涵、传统功能和历史价值,对于中国大运河后申遗时代的发展、中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中华文脉、实施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唐宋帝国与运河》

  作 者:全汉昇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探研大运河与唐宋帝国兴衰之关系的经济史著作,首次发表于1944年,其学术成就为学术界所公认,被誉为“千古不刊之作”。

  《唐宋帝国与运河》综合分析了《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大量历史典籍中关于大运河的史料,将自隋以来运河之畅通与否与帝国国运兴衰的因果关系作了有条不紊的分析,得出结论:运河通,则国运兴;运河塞,则国运衰。这一学术成果对于我们了解隋唐至明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建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对自东晋以来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这一历史进程的描述,以及京杭大运河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有莫大贡献。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整理

  【文脉】

  在文物中寻觅张謇的家国情怀

  11月12日,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总书记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言犹在耳。来到位于濠河之滨的南通博物苑,张謇塑像立于庭院中央,神态坚毅果决、踌躇满志;两株先生手植的藤萝仍绿意盎然,恰似其不泯的风骨。在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的引领下,我们透过一件件珍贵的馆藏文物,再度走进了那段传奇的历史。

  状元办厂,走上实业报国之路

  1903年,张謇东渡日本,观摩日本第五届国内劝业博览会,对其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亲身感受到明治维新带来的日本社会发展。这一时期张謇写下的《癸卯东游日记》详尽记录了此行的所见所感,后来这本日记由南通州翰墨林书局印行,成为晚清重要的域外游记。

  如今,透过泛黄的纸张、略有残损的书页,我们仍能感受到密密麻麻的铅字背后,张謇亲睹日本强大后愈加迫切的救国济民心理。博览会上,日本“聚其国内所产制物品,分列农业、园艺、林业,水产,矿冶,化学,工艺,染织,工业制作,工艺机械,教育学术,卫生、经济、美术及美术工艺为十门”,展现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从幼稚园到小学、中学、高中的完整教育体制已经形成,学科设置注重均衡发展,工业学校的细菌室里,购自德国的显微镜“可自五十倍至一千三百十五倍,以视极微茫之肺病了然莹澈”……在张謇看来,“政府有知识能定趣向,士大夫能担任赞成”,举国上下“孜孜矻矻、心慕力追”,是日本明治维新仅30余年就天翻地覆的重要原因。

  “东游日本期间,张謇‘实业教育迭相为用’‘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思想进一步确立。他提出‘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以儒家士大夫‘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奔走在实业救国的道路上。”杜嘉乐说。

  事实上,早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这位晚清状元就萌生了“跨界”办厂的念头。“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张謇日记里的这两句话,书写时笔触格外顿挫有力,可见其椎心泣血。几经奔走后,1899年,拥有2.04万纱锭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由于张謇是“文章魁首”,大生纱厂便以“魁星”图案作为商标,当看到那“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朴拙设计,参观者们忍不住会心一笑。

  博物苑珍藏的大生纱厂《厂约》和股票是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发展史上“大生模式”的生动阐释。《厂约》阐明了纱厂的办厂宗旨是“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规定了一套章法严明、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由张謇亲手书写的《大生机器纺纱厂股票》是中国最早的股票之一,同样体现了状元办厂的世界眼光:以招股集资的方式灵活变通,“一介寒儒”走上了实业报国之路。

  厂房鳞次栉比,荒凉冷清的唐闸变成兴旺发达的工业区;纱厂车间里,自英国购进的新产纺纱机有序运转;铺设铁道、疏浚河道,“大生”建设起自己专属的水路运输设施和工具……南通博物苑里陈列的一幅幅黑白照片,拼凑起“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的繁盛情景。杜嘉乐介绍,张謇早就有了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自觉意识:纺纱时剩下的棉籽可以用来榨油,于是开设了榨油厂;油渣可以制作肥皂,于是建成了肥皂厂;面纱需要用面粉来浆洗,索性建了面粉厂;在垦区“就地取粮”建造颐生酿酒公司,颐生酒摘下意大利万国博览会金奖……这条精密衔接的循环产业链,令后人赞叹不已。

  教育为本,激励“人人肩上各自担起”

  张謇在家中排行老四,老南通人习惯把他称作“四先生”,“先生”亦是对师长的敬称。张謇一生兴办或捐助了300多个不同学制、不同门类的学校,创建了从学前到高等学校乃至特殊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大多数南通人都曾在张謇创办的学校里读过书——这一声“先生”,张謇自然担得起。

  父教育而母实业,以实业利润反哺教育,教育在张謇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寄寓着他深厚的家国情怀。“《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在《条陈立国自强疏》中这样反思:‘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他还提出,‘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之竞争也;农工商之竞争,学问之竞争也。’这样的观点在当时不可谓不振聋发聩。”杜嘉乐说。

  办学过程中,张謇时刻不忘将拳拳爱国之情传递给学生们。1903年4月27日,由张謇亲手创立的通州师范学校正式开学,在开校演说中,张謇以宋代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激励学生,鼓励他们为民族图强奉献力量。作为我国第一所独立开办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与南洋公学附设师范院、京师大学堂附设师范斋一同被公认为中国师范教育肇始的三大源头,张謇为该校确立的“坚苦自立、忠实不欺”八字校训,也由此成为泽被后世的精神遗产。

  一幅幅珍贵的影像定格了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诸多断面:三两个通州师范学校学生戴着斗笠奔忙于田间,这片农场专为师范生进行农业实习而设,分为农艺、园艺、畜牧区,温室、凉棚、鸡埘一应俱全;当地第一幼稚园里,凉亭、秋千、草坪为儿童提供释放天性的空间;身穿长裙、挽着发髻的师范女学生们正在练习洗濯、烹饪,忙得不亦乐乎;纺织专门学校门口,悬挂着张謇手书的著名校训:忠实不欺,力求精进——想必也是张先生谋划实业时的一句自勉。

  “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在一面镌刻着张謇《家诫》的石屏风上,我们读到了张先生希望子孙后代勤于自勉、清白为人、永葆基业的良苦用心。杜嘉乐说,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特意在首页位置登载了这段家诫,用来勉励党员干部,堪称“警言流芳”。

  造福乡梓,将南通建成“人间的天堂”

  在张謇看来,除了兴办实业、教育外,社会公益也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方面。杜嘉乐说,张謇所指的社会公益,包括社会教育、慈善事业等各个方面,“他希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素质不断地得到陶冶和提高。”

  南通博物苑馆藏的“博物苑观览证”记录了这座中国人创办的首家公共博物馆的悠久历史。1902年,张謇在通州师范学校的西侧建造了一座植物园,供学生们作为实验场地。几年苦心经营,张謇又于将植物园建成为博物苑,设中馆、南馆、北馆三座建筑,陈列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和美术作品。室外的空间则建为花圃、假山、亭阁、水榭、鱼池。一个“苑”字,道出了张謇的深切用心,这里是中国古代苑囿与现代博物馆的结合,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科学内容,乃文化荟萃之地。

  “最初,南通博物苑是配合师范学校教学的附属机构,但开放之后,吸引来的人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纷纷涌入博物苑参观。张謇因此修改了《观览简章》,制作了观览证牌,这件‘观览证’保存至今,成为我国最早的参观门券。”杜嘉乐介绍,从那时候起,南通博物苑就很好发挥了社会公共教育的作用。另一件馆藏文物《南通博物苑品目》见证了博物苑发展的脚步。地柏、蒲葵、方足币、方首刀……这份编印于1914年的目录上显示,当时博物苑的文物和标本,按照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共有2973件之多。

  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兴办博物馆只是张謇在南通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一小部分。他这样阐述实业、教育、慈善三者之间的关系:“窃謇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时,惟赖慈善。”他把慈善事业看做自己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重要补充。

  在南通博物苑的展厅内,老照片还原了张謇在南通留下的桩桩义举:他主持建立了医院、育婴堂、养老院、残废院、栖流所、济良所、贫民工场、聋哑学校、游民工厂等慈善公益机构。育婴堂内,弃婴各得所养,婴儿养至7岁后,送入幼稚园,然后再送进学校培养;设在南通城西门外的栖流所,专收在社会上流浪的乞丐,传授其谋生技能,使其自食其力;张謇在南通、东台、仪征三地创办的贫民工场,收留盐区贫民,将他们分别培养为木工、织工、漆工等。

  杜嘉乐介绍,张謇兴办种种社会慈善机构,基本都由自己出资,1912年他过完60岁生日后,拿出了朋友们送来的贺寿之金,在南通城南兴办养老院,收养大批生活无着的孤寡老人。养老院建成后,建设费用和日用开销全部由他一人承担,甚至孤老们去世后的棺敛安葬,也由张謇出资料理。

  在张謇的主持下,南通社会和谐、安定祥和。当时的一篇英文版张謇传记这样描述南通的情景:“美国的流浪汉、欧洲的醉鬼,这些街头熟悉的身影和其它令人不快的事情在南通州是没有的。这里的工厂、农垦工程、公路建设项目有效地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而余下的老弱病残则被张謇帮助设立的慈善机构很好地照顾起来了。”日本人内山完造将南通形容为“理想的文化城市”,《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评语赞南通是“人间的天堂”。

  濠南别业里,一幅张謇手书的对联引起参观者久久凝望:“贵贱无常,惟人所速;日月可爱,忽去便过。”言语之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不舍。既是岁月不居,不如闻鸡起舞——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传承先生身上的爱国情操、实干精神、奉献意识,便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于锋

  【百家】

  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

  文 | 贺云翱

  长江流域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和早期发展的最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制作技术诞生地。长江流域的先民利用较为稳定的农业定居生活,发明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达的木结构建筑技术、木船制造技术、漆器制作技术等,那些令人惊叹的榫卯技术实物,为后来中国乃至东亚区域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和家具工艺开启了技术先河。

  5000年前左右,中国境内最早的国家文明良渚文化出现于长江流域,其玉礼器系统,可谓开启了中国后来夏商周时代玉礼器传统的第一页,随后长江与黄河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早期阶段的多彩场景,为此后广域国家的出现奠立了最深厚最广博的文化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最终形成了三个主流文化圈,上游的巴蜀文化圈、中游的楚文化圈、下游的吴越文化圈,吴人开挖的“邗沟”成为后来中国大运河的滥觞,秦蜀郡守李冰父子创设的“都江堰”造福成都平原二千多年,它们今天都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楚国的道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原生态思想。

  长江流域攀登上更高的文化高峰从六朝时代开始。当时长江流域上游有蜀汉政权定都成都,中下游有东吴政权定都建业(今南京),南京从东吴开始成为都城,此后又先后成为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一举改变了长江下游长期以太湖平原苏州作为中心城市的格局,从此南京便成为长江下游中心城市,这种格局一直到近代鸦片战争之后上海的崛起才被改变。

  西晋末年,晋室琅琊王司马睿率领一批大臣渡过长江,史称“衣冠南渡”。这一时期,横贯东西的长江成为阻挡北方胡马南下,保护中原百万南渡人士及江南土著民族的一道天险,黄河流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江南大地得以保存和发展。这一时期北方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与江南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得江南经济文化迅速发达。六朝时代文化成就突出,如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南朝石刻、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昭明文选》、范晔的《后汉书》、裴松之的《三国志》、葛洪的《抱朴子》、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法显的《佛国记》等,皆为当时文化智慧之凝聚,展现了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区域建康文化的一时之盛。其时,因为长江流域成为华夏文化之中心,故而以都城建康为代表的文化远播到东亚列国,对日本、韩国、朝鲜一带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隋唐统一和秦汉统一最大的不同,就是长江流域的全面崛起,韩愈说:“当今赋税出天下,江南居十九”,长江下游的扬州和上游的益州成为全国性大都市,有“扬一益二”之誉。隋炀帝开挖大运河构建了以大运河为纵轴、长江为横轴联通整个国土的水运系统。

  两宋时期的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均达到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其中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冠,有“苏常熟,天下足”之说。这一时期,长江流域教育发达,科技称雄,民间书院兴起,理学兴盛。四大发明中的毕升是杭州人;被世界最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技史中最卓越人物”的沈括在镇江完成了“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的撰著;火药及火枪制造中心主要在江陵、安陆、寿县等地;指南针已用于海上航行。宋代长江流域名人辈出,古文运动大师欧阳修,名满天下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南宋四大家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词作大家晏殊、苏东坡、周邦彦、秦少游,爱国诗人文天祥等,皆是长江流域的文化巨子。

  元代对隋唐大运河进行改道,形成“京杭大运河”。又在长江口一带设立上海县、太仓等海运港口,从太仓刘家港北运元大都的漕粮最高年份达350多万石。长江流域棉种植业和棉纺业都堪称发达,出现了黄道婆这样的纺织技术改革家,景德镇创烧青花瓷,从此成为中国及世界的“瓷都”。

  明清两代每年通过大运河北运的漕粮大致在400万石,漕粮所出主要是在长江一线各省域。明代的南京是沿江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借助长江运道,一举成为海上丝路的中心城市,在这里,郑和七下西洋,28年间航行世界30余国,把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推到了历史的巅峰。

  明清时代,长江流域整体上处于全国经济的高位,由此推动了文化的发达和思想的创新。如在长江下游,以南京、杭州、苏州、徽州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江南文化圈,由教育、科举、出版、藏书、学术、手工技艺、园林建筑、书画艺术、文学创作、戏曲、宗教等文化要素组成,这一文化圈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文化高峰。在长江流域,明清时代产生过大量优秀学术成果,如王阳明的心学,王艮的泰州学派,无锡的东林之学,顾炎武为代表的实学,乾嘉学派中的吴派、皖派和扬州学派,常州学派,安徽的桐城派,湖南复兴的湖湘学派等。一个区域只有经济没有文化,经济也不可能持久,只有二者互相促进,螺旋上升,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发展,而明清时代的长江流域正体现出这种态势。

  1840年,“鸦片战争”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在侵略者的严酷挑战下走上艰难的现代化历程,长江流域既是标志着中国进入近代史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地,也是被迫接受这种挑战并率先做出积极探索的区域。从上海、宁波、南京、武汉等城市“开埠”,到“太平天国”战争的发生,从“洋务运动”兴起,到“维新运动”的参与,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到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到《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从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到瑞金第一个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从于都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到“遵义会议”召开,从“四渡赤水”到“飞夺泸定桥”,从第二次“国共合作”到抗战胜利,从打响“渡江战役”到新中国建立……近代史上几乎所有重大的里程碑事件都发生在长江一线。

  今天,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进程中,长江又肩负起新的伟大使命。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长江经济带”到“长三角一体化”,从“一带一路”交汇地到“生态文明”先行区,既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又要创新发展不止步,引领全国作贡献,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大业的坚强脊梁。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