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土专家”“田秀才”香飘大城市,首届中国江苏乡土人才“三带两助”建设成果展开幕
2020/11/06 19:20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54位乡土人才大师现场展艺, 100多种江苏名特优产品展销,600多件工艺大师经典作品展示……11月6日,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江苏乡土人才“三带两助”建设成果展暨长三角乡土人才发展论坛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人才办、省人社厅联合主办,围绕乡土人才“三带两助”作用发挥,采取“展、演、会、销”四位一体方式,立体呈现2017年以来江苏乡土人才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观众可现场观摩大师技艺技能,近距离目睹各个种类、各个流派乡土人才的绝技绝活,感受历史经典文化的魅力。

  在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展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能手现场展演绝技一亮相,就吸引了很多观众围观,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拍照。南京林业大学一位退休教师在泰州馆根雕艺术大师帅春燕的作品前驻足良久,“我很喜欢根雕,自己平时也尝试做一些,但跟大师作品差远了。”帅春燕表示,随着百姓生活富裕,作为工艺品的木雕市场也越来越大,“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来学,已经带了200多个徒弟了。”为了鼓励根雕产业发展,泰州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木雕产业园。“一门手艺带动一个产业。”泰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钱晓媚告诉记者,随着线上线下销路渠道的畅通,泰兴当地的土专家们将传统的黄桥烧饼、小提琴、盆景园艺等做大做强,致富一方。

  在苏州馆,一名年轻的秀娘坐在木机前拿着梭子和拨子上下翻飞,这位年仅17岁的秀娘来自苏州技师学院,是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缂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华惠英的徒弟。学缂丝刺绣才一年,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法。“一位成熟的秀娘起码需要在绷架前苦练5年,过去不少当地年轻人坚持不下去,导致缂丝刺绣出现青黄不接。”华惠英说,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传统技艺的重视和保护,以及“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推广,越来越多年轻人拜师学艺,新老携手,将这项古老的非遗项目注入新的创意,展现了新的活力。

  展示场馆内,最热闹的莫过于可尝可买可观的名特优产品展销区。 “给我来30块”“给我称半斤”…… 一个早上,常玉兰盆牛肉展台前始终排着长长的队伍,两位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常州丰裕园糕团、连云港桃林烧鸡等展位前也是络绎不绝。中午时分,在南京情侣园晨练吕阿姨左手拎着常州烧饼和糕点、一顶蓝印花布帽子,右手一盆南京友邦菊花,满载而归,“没想到在这里一下子遇到了这么多好东西。”

  开幕式上,政商学企各界人士和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乡土人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共聚一堂,共话“展乡土人才风采,谱乡村振兴新篇”。 三省一市人社部门联合发起成立长三角乡土人才发展联盟,共建长三角区域乡土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共同谋划乡土人才一体化发展大计,共同展望乡土人才美好未来。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表示,江苏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为人先,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评选支持一批“三带”名人、“三带”能手、“三带”新秀;率先举办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率先开展乡土人才高级职称评审,产生362名“教授级”乡土人才;率先选树乡土人才大工匠、大能手……一系列开创性举措,推动乡土人才从幕后走向前台、从单向匹马到集团作战、从乡村民间到香飘全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在致辞中表示,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更应勇立潮头,积极进取,更大力度推动乡土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倾尽所能、倾力所有,提供更优的平台、更好的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更多乡土人才在江苏大地迸发能量、施展才华、展现作为。

  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泽锋、陆琴脚艺三把刀公司董事长陆琴分别发表主题演讲。贺云翱说,每一位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者都是国之宝物,都值得尊重、呵护和礼敬。“今天,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再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把能工巧匠掌握的技艺看成是‘雕虫小技’,而是把他们视为‘大国工匠’,把他们传承的技艺视为‘文化遗产’,并纳入法律保护,接受社会的尊重和爱戴。”

  展会期间,还有12个由知名大师或非遗传承人领衔演出的传统文艺展演节目,室内节目包括江苏省演艺集团专业演员演出评弹、昆剧等曲目,以及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南京白局、锡剧、丹剧、秧歌、杂技、木偶戏等节目。室外节目由省级非遗传承人领衔主演侯冲手狮舞、竹镇龙行女子高跷、鞭龙共舞等节目,向观众展现江苏乡土文化的独特艺术特色和魅力。

  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