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古韵新声话长江丨重阳登高揽胜,著名书法家常志成讲述《阅江楼记》碑刻故事
2020/10/25 13:23  交汇点新闻  邓晓琦 丁叮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今天(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每逢这一天,登高望远、怀古揽胜,总是人们绕不过的主题。

  “有句老话,叫‘走城头,去百病’。南京的习俗嘛,就是登高哎!”81岁的中国当代著名碑文匾额书法家常志成非常喜欢爬山、登高。他说自己75岁以前,爬上紫金山只要半个小时;五六十岁时,甚至可以用“连走带飞”来形容。不过在他看来,阅江楼所在的狮子山并不算高,或许更适合大众游览。

  狮子山,原名为“卢龙山”。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为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记因楼而写、楼因记而建,但明代时受种种因素影响,阅江楼并未建成。直至2001年,在原地基之上建造的阅江楼,建成并对外开放,结束了600多年“有记无楼”的历史,不再“空有其名”。

  在距离阅江楼百米左右的亭子里,有一块汉白玉巨碑。碑的南面刻着朱元璋的《阅江楼记》,北面刻着宋濂的《阅江楼记》。而北面的这篇就是由常志成以楷体所书写的。

  常志成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练习楷书。2001年,在景区为雕刻《阅江楼记》公开征集书法稿件时,他的作品经过重重筛选后脱颖而出。几易其稿后,石碑上最终呈现的版本,笔力强劲、气魄雄伟,用他的话说,既“‘楷’而不死、活而不乱”,又能彰显“王气”,还饱含工匠师傅纯手工雕刻的“金石味”。

  对待书法作品,尤其是对待誊写碑文这件事上,他的要求几近苛刻。“这不同于写别的东西。要体现当代最高水准,”他表示,要考究的东西很多,“比如要写明朝的碑,就必须要用明朝及以前的字。如果用了明朝以后出现的字,就会闹笑话”。

  “千古江声流夕照,九天楼影俯朝飞。”登阅江楼,览狮岭雄观,极目可眺长江,背江可望南京全景,乃一绝也。“长江气势如虹,狮子山雄伟壮观。重阳佳节,我们可以在这里登高远望,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常志成说。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2020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

  策划 任松筠 田梅

  统筹 孔德信

  文字 邓晓琦 丁叮

  视频 王昊晨 赵宇

  制图 杨晓珑 陶蓉

  交汇点“后浪”工作室出品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