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 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 ——第十五届中国传媒年会嘉宾发言摘编(下)
2020/09/11 07:09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把握大趋势,推动媒体双向融合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去年以来,我国传媒界聚焦主战场,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根本制度,贯彻党管媒体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作出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要把握大趋势,于变局中开新局,把内容建设作为根本、先进技术作为支撑,推动媒体双向融合。要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以理性之光观照人类世界,深入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内容质量为生命,打造世界一流的多业态、多形态、多领域的高端媒体;以智能技术为重点,创新未来的传播能力;以融合发展为方向,建设世界一流的传媒集团军;以创新为动力,加快实现中国媒体治理的现代化。希望通过中国传媒年会这个政产学研互动交流、沟通研讨、共谋发展的平台,把智慧聚合起来,为建设强大的中国传媒、为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为媒体改革发展注入更加强劲思想动能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姚晓东

  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在中央深改委对加快媒体深度融合作出新部署之时,选择在江苏召开新一届传媒年会,对江苏是鼓励也是鞭策。

  “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 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既是新时代传媒发展的大课题,也是各级媒体改革发展面对的必答题。希望与会嘉宾把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放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去审视、放在新的传播科技带来的颠覆式革命中去谋划、放在业界学界携手构建融合发展共同体中去解答,以年会召开为契机,加强彼此探讨争鸣、交流互鉴,产生更多真知灼见,碰撞更多思想火花,为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改革发展注入更加强劲思想动能。

  构建全媒体格局,提升媒体影响力

  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副局长 段玉萍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主流媒体要服务大局、抓好主题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精心做好主题宣传,利用全媒体形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要巩固优势、深化融合发展,推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增强优质内容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媒体深融平台,加大技术创新引领,丰富发展业态,形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要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规范新媒体新闻活动。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完善新媒体新闻采编管理制度,完善媒体内容审核把关制度,规范采编发工作流程。

  要夯实基础,提升队伍能力,打造高素质全媒体人才,夯实主流媒体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媒体融合人才库。

  要坚持守正创新,自觉承担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努力构建全媒体格局,全面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抓住媒体融合发展2.0的新机遇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吴 兢

  抓住媒体融合发展2.0的新机遇,要坚持导向,正面引领,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增强“四力”,保持内容定力,放大传播优势,始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要深化服务,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不但要更好发挥舆论引导、信息发布的传统功能,更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扮演更多角色、发挥更大作用。

  要强化创新、放大优势,强化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全媒体优势,创新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从内容生产、技术再造、队伍建设、组织管理、产业运营等各环节全链条加强创新,不断提升媒体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从人心抓起讲好中国战“疫”故事

  中国新闻社党委副书记 张明新

  在抗疫报道中,中新社从贴近现场抓起、从观点抓起、从人心抓起、从融合抓起,推出“同心战‘疫’”专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我们加强统战领域各界力量支持抗疫的报道,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各国战“疫”最新动态;联合百余家世界华文新媒体,搭建服务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群体“同心战‘疫’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报道我国驻外使领馆为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提供帮助情况;聚焦各地复工复产复学,展现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进展。截至5月底,中新社抗疫新闻产品全平台阅读总数约430亿次,微信10万+稿件逾450篇,463篇稿件被全网推送。展现中国战“疫”作为的全景纪录片《中国疫录》,累计播放量逾亿次。

  明确定位,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

  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 崔士鑫

  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

  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媒体需要明确定位。头部央媒要建成新型主流媒体“航母”“旗舰”,其他央媒着力打造专业优势、鲜明特色,行业媒体立足本行业精耕细作打造品牌,省级媒体要建好区域性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地市媒体要自建平台或建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体发展、科学布局、改革创新、内容建设、技术支撑、管理保障等诸多方面。

  5G影响传媒格局与传播体系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会长 张志安

  5G影响下的传播业态发生诸多变化,首先是媒体格局变化,技术在重塑媒体竞争力格局中会发挥主导作用。二是核心资源重塑,大数据及智能传播决定媒体优势。三是变迁传播权力,互联网平台深刻改变着传播系统。最后则是移动沉浸传播,基于场景传播的内容呈现娱乐化、消费化、碎片化、视觉化的特点。

  5G影响着传播和传媒,最终会回归更加连接的本质,本质上带来人联网、物联网、互联网的深度连接。

  媒体如何迎接这些挑战?首先应对技术的积极应用保持敏锐。要持续拓展和开发新型传播场景,在其中嵌入媒体的服务价值和数据捕捉分析的能力。专业媒体和数字平台之间也要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整合,使主流媒体在政务数据化、服务公众中有更大的存在价值和数据捕获能力。

  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精准传播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 卜 宇

  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精准传播、精准营销,江苏广电总台进行一系列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借鉴国际传媒机构的做法,成立节目研发与用户研究中心,对内容产品进行测试,以科学手段获取的数据支撑内容产品的精准传播。我们的受众测试实验室规模、设备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地位,已针对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个板块,开展100多项话题调查、30多项播前测试。

  谋划媒体融合的基础性云平台。荔枝云平台具备内容汇聚、智能分析等六大基本功能,形成“多来源素材汇聚、多媒体制作生产、多渠道内容发布”的全新生产模式。

  自主研发基于大数据的用户智能服务平台。基于大数据,获取全平台、全渠道用户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持续完善用户画像,并基于用户画像对用户进行商品和内容的智能推荐与精准推送;运营服务板块负责内容生产、审核、发布等。

  推进实施数字化生产“新基建”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 王 嵬

  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主流媒体,我们进行积极探索。龙虎网实现以视频、直播为主的传播变革和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的业态变革,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门户新闻网站和有较强实力的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数字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媒体所面临比较大的难题。我们实施数字化生产的“新基建”。首先保证软硬件基础投入。重点做好智媒采编系统和融媒经管系统,通过智媒采编系统的再造,使得策采编发一体化;通过融媒经管系统的再造,使长期的业务和财务实现一体化。其次,推动移动终端建设,重点抓好新闻客户端和时政公号的建设。

  加快推动新技术和媒体融合发展

  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杨 崑

  融合发展已成为媒体行业的主流方向,能否建立资源集约和协同高效的融合运营体系,是决定媒体现阶段转型成败的关键。以新技术为支撑,以内容生产创新和传播模式创新为主线,在全要素创新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机制的根本变革成为重要趋势。目前,国内主流媒体机构积极构建的多屏联动播出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终端类型不断增多,通过多渠道的同品质融合联动形成全景化传播形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的联动和组合能力不断加强。

  加速新技术和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我们探索二者的结合道路,从智能化功能向智能化体系转变,构建更为全面的数据化运营能力,实现向新一代信息呈现业态的过渡,构建万物互联的“泛媒体”环境,加强媒体服务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协同联动。

  疫情倒逼,加快媒体融合转型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总编辑 赵洪松

  这次疫情倒逼媒体转型,为媒体融合向深度拓展提供了契机和窗口期。

  疫情发生后,楚天都市报休刊持续75天,无纸化办报直到武汉“解封”当天复刊,全部在新媒体平台运行。楚天都市报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全员上阵,24小时投入新媒体策、采、编、发,从除夕一直到4月8日武汉“解封”。这期间,湖北日报34件新媒体作品阅读量过亿,千万以上阅读量的有326件,10万+作品更是常态。

  疫情期间,湖北日报和楚天都市报微信公号用户数双双突破200万大关。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用户数较疫情前增加一倍,抖音号粉丝量暴涨10多倍达1900万。湖北日报全媒体用户数从春节前不足2000万上升到3556万;楚天都市报全媒体用户数从2200万增加到3100万。上半年,楚天都市报新媒体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24%。

  突破圈层,挖掘传媒发展可能性

  新浪微博副总编辑 汪 抒

  科技传媒概念很多,技术层出不穷,像微博这样的互联网平台需要做的,就是把技术转化成最便捷的服务来提供给媒体使用。

  要实现传媒和科技更好结合,我想分享一个概念——破圈,也就是突破圈层。在当下科技迭代的时代里,传媒的发展会面向无数可能性和多样性。

  在内容生产方面,我们需要打破一些原有的模式或规律。很多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得素材,进行内容生产,微博本身也搭建交互平台,媒体可从中抓取有效信息,来扩充自己的内容库。

  在商业化方面,媒体同样有能力破圈,很多媒体开发视频电商、进行知识变现、打造文创IP,都是非常好的尝试。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新科技,不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借助平台方的技术等,以破圈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 敏 卢晓琳 方思伟 胡兰兰 陈明慧 孙 巡/整理 陈 俨 万程鹏/摄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