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实话实说·当代书法江苏论坛”呼吁:回归书法本质,引领审美价值
2020/09/09 18:55  新华报业网  

  9月3日,由省文联主办,省评论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实话实说·当代书法江苏论坛”在位于镇江的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举行,省内30多位书法界、评论界代表参加论坛,就“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研讨,直言当下书法创作与研究存在的问题,并纷纷为“书法评论如何引领当代书法审美风尚”“如何提升全社会书法审美能力”“如何营造健康的书法批评环境”等话题建言献策。

  守正创新,须立住“主心骨”

  书法,具有形式美和精神美的双重意义,既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又能陶冶修养、提升人格境界。然而,如今一些不正之风却在侵染书坛,部分书法家将书法作为谋利的非常手段,让艺术变味,这些书坛乱象虽是个案,却也折射出当前书坛加强“守正”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现场,中国标准草书社社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徐利明以“书法家的人生目标”为题,向当代中青年书家发出呼吁:要有定力,耐得住寂寞。他说,林散之、启功这些老先生,他们六七十岁时每天还在临帖。而现在书坛常见的研讨会,批评声不见了,充斥着浮夸的表扬和吹捧,一些中青年书家见面之后,不讨论技艺,只顾互相津津有味地讨论作品价位与运作手段。“为什么现在有些书法家水平上不去?基本功锤炼不够,同时也失去了‘主心骨’。”

  “一个人一生的志趣、目标,决定了你的境界与结局。”徐利明以江苏老一辈书法家林散之、高二适等人为例,称他们的生活非常简朴,不为名利所动,追求的是“入史”,让作品长久地伫立在历史长河中。“老一辈的精神应当继承发扬,对于当代书坛找回主心骨,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非常重要。”

  著名作家、评论家王干则辩证地分析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他说,“正”字确立起来之后,才能谈创新。“许多人以为用毛笔蘸点墨写字就是书法,其实不然,实际上书法是一种高雅艺术。”他指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书法的正宗是:正、雅、秀;书法的对立面是:甜、俗、丑。

  怎么样创新?王干坦率指出,当代书法家的书写手段非常丰富,但是书写内容却很单调。“古人的书法内容都由书家自己撰,而当代不少书法家没有创作能力,来来回回抄写‘月落乌啼’那几行名句,这也是制约当前书法创作的一个瓶颈,所以书法家要多读书,增进文化内涵与修养。”他指出,书法不是工艺美术,而是创造性的艺术。

  如今的绘画艺术、造型艺术甚至行为艺术,对书法本体造成了很大的挤压,传统书法怎样在这种挤压之下拓展创新,这是值得书法家去探索的。但不论如何创新,技法始终是书法的核心。江苏省书协副主席、秘书长刘灿铭称,纵观数千年书法史的脉络,审美风格是多姿多彩的、多元的,也是丰富的;书法是有难度的,技法支撑着书法的难度,是衡量专业与非专业书家的核心要素,也是书法评判中唯一可以量化的核心指标;他提倡“回归书法的本质”,认为“书法的本质就是书写性。”他说,除了这一点外,书写性体现了书法的写意,王羲之首创提出书法要写“意”,这个意就是表示意趣和风格,书写性还体现着书法的生命,它让书法有了气息,气韵生动。

  书法评论,多介入当下创作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艺术评价对于推动艺术的发展而言不可或缺且意义深远。与会专家纷纷指出,与当前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相比,书法评论滞后的现象是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

  “如今的书法评论,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书法史论,书法理论比较少,对书法创作的研究更加少。”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书协副主席金丹指出,繁荣的书法创作背后,理论、批评发展处于不相匹配的状态。“相比于美术评论、文学评论的广泛性与普及性,书法评论还存在明显不足。当代书法创作的很多弊端中,最严重的是模拟与跟风之作遍地开花,这需要评论家加以观察、分析与引导。”

  不少书法评论与书法创作相脱节,也是当今书坛的一个严峻问题。东南大学博士方弘毅提醒,“批评应该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但是具体到作品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以观念话语架设于作品之上谈一些现象。而真正以作品为中心的、微观到具体作品创作的还不多。”他分析说,这些书法评论从话语的角度而言,某些概念可能是一些不从事书法创作的人生造的,有时仅仅就是为了发一两篇论文,抛出这样的概念,实际上常常偏离了书法创作本身。”

  直指时弊是文艺批评应有的担当。当前,书坛部分违背书法本体现象,惹来不少争议。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董水荣表示,当代书法的属性比较复杂,“正本清源”才有助于书法审美标准的确立。“我们要重新回望经典,用艺术经典来提升大家的审美观,以经典为标准,来辨别这些现象是属于艺术本身还是哗众取宠的艺术行为,这是非常关键的。”

  审美引领,提升全民鉴赏力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度提升,全民对书法的关注度也水涨船高。让书法更好地走向大众,成为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当代书法家的社会责任。

  “艺术作品是为接受者而创作的。你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别人在阅读欣赏的时候,它的美学意义与社会价值才显示出来。”江苏省评协原副主席、秘书长毛贵民以“接受美学”的观点,呼吁“书法家要把创作的过程延长,将这个链条延长到读者那里去,要组织专家学者去举办研讨、评价、介绍、推荐这一类传播活动,多让书法作品走向观众。”

  “我们不仅需要阳春白雪的理论家,我们更多地需要全民审美鉴赏力的提升。”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书协副主席黄正明认为,全社会的审美素养提升,是书法更健康发展的基础。他说,“守正创新的前提是你首先要读懂经典,然后才可以判别它是美和丑。否则,就容易出现创作与学术背离、创作与经典背离的现象。”他自己今年尝试着做了几场在美术馆里的现场讲解。同时,作为省直书协主席,黄正明倡导书法家在办展时附上自己的创作介绍,介绍创作工具、创作理念,以此来架设创作者与观众的交流桥梁。

  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表示,艺术的最本质功能是审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当前,书家怎么来认识书法、怎样来创作好书法作品、怎样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给予人们以美的享受。他提出,我们不仅要加强书法创作,更要注重在书法艺术传播过程中的评论引导。要通过评论引导,传播优秀书法艺术,提高欣赏者的水平,从而提高全民艺术素养,向公众传递更有价值的艺术。

  “实话实说”系列论坛是省文联、省评协精心打造的一项涵盖美术、书法、电影、电视、杂技等十多个艺术门类的持续性学术活动,系列论坛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艺术门类进行研讨。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称,这次论坛主题突出、旗帜鲜明、有的放矢,对当下书法界存在的问题、不良书法社会现象开展健康的批评、研讨,更好地发挥评论在文艺创作上、引领文艺风尚的功能作用。

  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