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特展”南博开幕 135米当代《清明上河图》描摹运河2500年
2020/08/28 21:07  新华报业网  

  从湖光山色到江南风貌,从两岸街景到商贩走卒,一幅长达135米的震撼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 8月28日下午,《中国大运河史诗长卷》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隆重登场。这幅长卷高达三米,从时间、空间、文化等多个维度,把大运河全域散落分布的文化瑰宝串成一串“珍珠项链”,绘制出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

  如果说,万里长城是莽莽神州坚强的脊梁,那么,千年运河就是泱泱中华充盈的血脉,蕴含着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江苏作为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始终致力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在此背景下,《中国大运河艺术史诗》百米长卷美术精品创作应“运”而生。

  据悉,在历时一个多月的考察写生行程中,主创团队行经浙江、江苏、山东3省,天津、北京2个直辖市,横跨20多个城镇,采风、写生、考察,纵览大运河全貌,5个月的集中精心创作,其中“中国古代伟大创举”三易其稿,“新时代辉煌篇章”五易其稿。自2018年10月起,来自全国8省(市)15位书画家秦剑铭(江苏)、江可群(江苏)、孙晓云(江苏)、赵晓钟(江苏)、许坚(江苏)、钱广信(河北)、茹峰(浙江)、安玉民(江苏)、张建京(河南)、刘明波(山东)、徐光聚(北京)、赵彦国(江苏)、方勇(天津)、詹勇(江苏)、徐钢(江苏)全心投入了百米长卷的创作。长卷由丁帆作序,杨志纯题跋,夏坚勇、叶兆言等文学名家撰写各篇章文字介绍和题记,全部文字由孙晓云书写,赵彦国治印。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样式在这里和谐交融,形成了既磅礴开合又细致入微,具有高度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的精品力作,让观众在纵览大运河迷人风光的同时,得以全景领略大运河历史人文的无穷魅力。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是一次穿越时空凝聚而成的艺术结晶,诉说着千年流淌的大运河故事。上卷以描绘与大运河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人物为主。着重表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发展、通航等历史进程。通过“春秋争霸,吴凿邗沟”“雄才大略,沟通江浙”“汴河畅通,繁荣京华”“一统天下,南北交融”四个篇章,讲述了大运河的2500年历史,再现历史时空中人物的时代特质及精神面貌,展现了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鲜活生动的场景铺垫、细腻精致的人物刻画,千人千面的描绘手法,构成了生机流动的故事画面,栩栩如生!整个百米长卷的“中国古代伟大创举”和“新时代辉煌篇章”构成的正是跨越时空的古今清明上河图,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英雄与人民共同开天辟地,大运河的全程开掘凝聚着世代中国人精心编织的宏图大业。下卷以描绘大运河两岸的山川新貌为主。通过“北国瑞雪”“冀鲁高秋”“江淮绿野”“吴越花雨”四个篇章,表现中国大运河沿线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致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气象。由浅入深的色彩将这条河流的空间标识勾画得富有层次感和地缘特色,从皑皑白雪的银妆素裹,到渐次微黄的湖光秋色,再到绿满春山的葱茏美景,最终织出的是浓淡相宜、参差错落的江南入海口的多彩画面,使其色调在最佳饱和度的高潮呈现中戛然而止,给人留下的是绵长隽永的美学回味。

  长卷主题鲜明,视野宏大,立意深远,无疑是展现中国大运河文化的艺术佳作。艺术家们撷取了数十朵最流光溢彩的耀眼浪花呈现给当下,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曾经是承载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动脉,是历史盛衰的见证者。它留下的不光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遗产,更是一种能耐劳苦、坚忍不拔的精神承传。徜徉在《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之中,既可领略这幅鸿篇巨制的无穷美感,又能“听”到悠悠两千年、迢迢四千里的运河故事……

  交汇点记者 傅秋源 实习生 何君成

  视频 何君成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