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罗周,一个青年编剧的“空中课堂”
2020/08/12 19:30  新华报业网  

  连续线上授课三小时,青年编剧罗周才发觉嗓子渴得冒了烟。然而一想到屏幕对面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她还是打消了中场休息的念头。组织抗疫题材作品讲座、参与文旅部“千人计划”编剧高研班、开展江苏戏剧讲坛系列活动……应接不暇的“常规动作”,排满了罗周的日程表。疫情影响下,她不仅剧本创作不辍,更以“互联网+”的全新模式传递知识,传播戏曲文化。

  青春热情,点亮“空中课堂”

  “将戏剧人才的培养活动改为线上举行,是为了满足江苏青年编剧对写作知识的渴求。”罗周说,疫情发生以来,省内编剧积极投入相关创作,但由于技巧、经验局限,作品还存在不足。为进一步加强专业编剧队伍建设,江苏省戏剧文学研究院决定采用线上授课,定期举行培训。身为院长,罗周“身先士卒”,每天都会热情地在朋友圈“吆喝”授课预告,一周七天无休,守在电脑前上课成为“罗院长”每天的重要工作。一番实践下来,她对授课效果挺满意:“原先只招收江苏学员,现在全国的编剧和戏剧爱好者都加入进来了。线上授课也保证了学生的选择权,不喜欢的课可以不来,因此出席的人几乎都是出于强烈的兴趣和对专业的热情,交流互动也很热烈。”

  线上课堂的氛围虽然轻松,但课程节奏比线下更紧张,强度也高不少。尽管如此,罗周仍采用传统教学法,尽量多讲、细讲,因为“没有学生不期待老师的点评和指导”。授课现场,她坚持对剧本的人物、结构、技法逐一进行解析;详细地教学员梳理人物特色;事无巨细地剖析戏剧创作表达方式,包括如何用分场完成戏剧结构搭建,怎样通过民间叙事和官方叙事交错来推进故事……不过,罗周很注意尊重编剧作者本人的写作风格。“我就像一面镜子去照他们的作品,尽可能保持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戏剧追求。”她认为,作为老师,如果教出来的学生毫无个人风格,即使戏看起来很好,也是一种失败。

  “和青年编剧一起分享创作上的心得体会,感觉自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把对戏剧的信念和热爱传给了更多人。说到底,表演艺术重在传承和发展,这种传承发展唯有寄托在‘教’与‘学’上。”这样的言传身教让罗周感到振奋和自豪。

  罗周

  笔下功夫,源出心中舞台

  面向全网进行创作交流的同时,罗周和省戏剧文学创作院的同仁们积极邀请表演艺术家参与授课,促进演员群体通过线上和编剧队伍保持交流。 在罗周看来,要想提升戏剧文学的品质,不仅要加强艺术修养、磨练专业技巧,更重要的是与舞台深度链接,深入探究文本与现场呈现的关系。

  舞台并非空泛概念,编剧在写戏时就要对剧种、演员甚至院团了然于心。为此,省戏剧文学研究院开启了“对话场上”系列讲座,邀请“扬剧王子”李政成,锡剧名家董红,著名昆剧演员石小梅、周鑫等表演艺术家做客空中课堂,通过面对面交流,让艺术精髓以更直接的方式展现在青年编剧面前。在教学现场,名家们或回顾剧目的创排过程,或详细拆解行腔唱法,或以神态、声腔细节当场展现各色人物, “独门秘诀”让观众听得过瘾。罗周则会不失时机地对学员们“旁敲侧击”进行启发:如何让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更契合演出?怎样做好上下场衔接?舞台的氛围能不能更加从容?她希望年轻编剧在一开始就融入舞台意识,“文本和舞台的情感贯通了,作品就成了。”

  《缀白裘》系列线上讲座

  青年编剧的作品往往要接受舞台的检验才能成长,但现在新作演出的难度相对较大,这就更加要求年轻人广泛吸取前人经验。四月以来,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对接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直播演出,推出《缀白裘》系列讲座。“《缀白裘》是清代昆曲折子戏的文本合集。每周六晚,省昆会演播其中四出折子戏。对其中代表性剧目的编剧技巧、法则的剖析,周日上午就可以在院里的线上课堂听到。”罗周说,这一系列讲座一经推出,就引得全国各地的学员追剧似地前来打卡。“如何提炼和总结古典编剧法,同时作用于当代戏曲创作,身为戏剧人,都想在和舞台的对话中求一个答案。”

  昆剧大师石小梅做客空中课堂

  文艺助“疫”,见证守望相助

  疫情早期,罗周就积极围绕抗疫题材、全面小康题材、建军建党题材等主题进行新作甄选。令人欣慰的是,很快就从全国各地传来了回音,仅省内就收到20余部作品。“这些文字所传达的力量,表明年轻作者在这次疫情中深刻体会到了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

  为了鼓励后辈触碰重大题材,罗周总会告诉他们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二月初的时候,她认识的一位河南基层医生独自站在村口巡逻站岗。冒着寒风,他用手机点开了抗疫戏歌《东风春讯》,不禁激动地循环播放,还特地打电话告诉罗周。“一首歌,把许多心的呼唤传给了千里之外的一颗心,人们正是因此才能彼此依偎,不断前行。这是文学艺术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坚持的价值所在。”

  施夏明

  有一次,罗周和朋友、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半开玩笑地说:“不知道疫情的发展会怎样,这时候苦练基本功值吗?”施夏明回答说:“如果不练功,要是有一天,疫情好转了,观众迫不及待地回到剧院,演员却退步了,那该多让观众失望啊!”诚恳的话语让罗周感动:“一方面不放弃自我的锻炼和修炼,一方面想尽办法,开抖音、举办线上演出、组织平台交流,让艺术以另一种的方式抚慰观众的心,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戏剧人!”

  防疫渐渐趋于平稳,剧场以30%的上座率重新开放,剧团待上新、待落地的戏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当看到几个月来最想看到的那一幕——人们欢天喜地再次走进剧院时,罗周很激动:“希望观众看到,我们没有虚度这段特殊时期的每一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对文艺初心的坚持,为生活带来了亮色,让人与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让每个人收获了更好的自我。”

  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