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拼搏的小镇青年、解读《孟子》、跟着《儒林外史》游长三角、新常态需要指南针|人文周刊荐读
2020/06/19 07:11  新华报业网  

  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第137期)

  【记录】

  【悦读】

  【文脉】

  【百家】

  【记录】

  有一种拼搏,叫“小镇青年”

  审美土气、收入不高、缺乏品位,是人们对小镇青年的刻板印象;“市场下沉”、“新崛起的消费力量”是资本为小镇青年贴的标签。然而,社会之丰富、人生之多彩、时代的舞台之广阔,远远不能被简单定义和分类。

  “小镇青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一次,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有过繁华城市经历却最终回到乡镇的年轻人。他们看过外面的世界,却还是选择了故乡,他们不仅创造了个人的事业,还带动了一个地方和一个群体的发展。这些小镇青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奋斗者”,他们身上最宝贵的精神,是拼搏。

  小镇就是他的“罗马”

  2008年夏天,谢洋洋接到通知却没有去取毕业证书,当时他正在北京中关村一家饭店后厨干活儿。透过厨房油腻腻的窗户看着外面衣冠楚楚的“天之骄子”们,他觉得那张职高毕业证对他没什么意义,在北京也不会有什么机会。

  谢洋洋在职高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还没毕业就孤身一人来到中关村,当时他对北京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没钱租房子,哪家饭店提供床位我就在哪儿干活儿,我想着这里是计算机行业最发达的地方,也许会有什么工作的机会。”然而9个月过去了,机会没出现,无意中听到的消息却让他眼前一亮。

  两位常客在店里商量筹备开一家LED灯具的淘宝店,从连续几天断断续续的对话中,谢洋洋大致了解了关于灯具电商销售的模式,谢洋洋说:“我想试试,不开实体店,自己组装,这样成本很低,也许能比在北京打工挣得多一点。”

  带着在饭店打工存下的几千块钱,谢洋洋回到了老家——徐州市张集镇下的一个村庄。创业很不顺利,淘宝店订单很少,收入微乎其微。为了积攒更多成本,谢洋洋养猪、养鹅、养羊,甚至烧锅炉、种庄稼,把从小在农村练就的技能都发挥了出来,从早到晚一刻不闲,现在小青年们不愿意做的农村活计他都做得很好。2009年年底,半年的淘宝店运营让他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增添了更多的信心,他热情地邀请发小跟他一起创业,却被对方家人堵到着家门口骂,认定他是怂恿发小去做传销,邻居们都站在门口看笑话。

  除了这场纷争,谢洋洋还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交往了几个月的女友有了成家的打算,但岳父家却嫌弃他穷……在看不到希望的坚守中,他坚持了三四年,淘宝店铺虽然有了起色,但同行增多竞争异常激烈。

  2014年,他决定放手一搏,从普通淘宝商家“升级”,入驻天猫商城,购买商标,将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入驻天猫后,店铺年营业额逐步达到千万元级别。2016年,他重金聘请运营团队专业运营店铺,店铺营业额很快又从两千万增长到四千万。他终于走出了困境,经历过失败后的成功让人格外满足。

  谢洋洋的灯具不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更多的人。他工厂的工人和公司的员工都是本镇的居民,大部分是他同村的发小和亲戚。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大家跟他一起开店,由他统一供货、提供培训,并与店主共担成本,盈利五五分成。现在他旗下的几十个网店中一半以上是员工创业,店主月收入2万元左右,比很多大城市白领还要高。

  互联网填平了地域和信息的鸿沟,给小镇上的人们带来了更多机会。按照谢洋洋的模式,镇上又出现了两家规模较大的电商企业,一家做灯具,一家做家具。谢洋洋的堂弟谢国立在打理店铺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专业运营知识的重要性,目前他正筹办一个电商运营培训机构,想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学习专业的技能。

  谢洋洋的经历,改变了镇上人们对电商的印象和观念,更多的人开始通过“一根网线”连接外面的世界。谢洋洋旗下拥有丰富的工厂类灯具产品线,年营业额即将攻破7000万大关,个人年收入近千万元,他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越来越多的长辈们接受子女将事业的帆船驶入网络的海洋中。

  10年来,谢洋洋一直住在张集镇,他衣着简朴,神色谦逊,微信朋友圈展示的也都是老婆、孩子的日常,看起来和普通的小镇青年无异,一点也不像人们刻板印象中的企业家。他的两个孩子也都在镇上上学,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像有钱人那样离开小镇,送孩子上贵族学校,他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家人朋友都在这儿,有归属感。孩子们也很喜欢这里,他们自由自在的没什么烦恼。”谢洋洋说这段话时神色放松且平静,曾经的贫困艰苦、闲言碎语和误解质疑丝毫没有在他和这个镇子之间立下隔阂,反而让彼此贴得更近了。

  谢洋洋并不是一个孤例,小镇青年不全是无可奈何没有选择的,相反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足够了解自己,进而作出主动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罗马,小镇就是谢洋洋的“罗马”。

  村里来了个年轻人

  总有几个重要时刻决定着人生的走向。对张凡来说,2018年8月的一个夜晚,就是这样的时刻。那天晚上张凡和父母软磨硬泡到天亮,才让他们支持她承包100亩大棚种莴苣。此前两个外地老板先后来种辣椒和香瓜,赔得都挺惨。

  此前两个月,张凡辞去了无锡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会计工作,回到家乡宿迁市泗阳县里仁乡,被安排到老家张郑村当村党支部副书记。比她早一年通过“新村干”招引政策回来的年轻人开始种冬枣、栽草药、养龙虾、育蝉蛹,使原本空心化的乡村变得生机勃勃。“看到他们在县乡两级大会上总受表扬,我很羡慕,不甘心落后。”张凡最初的创业动机来自要强劲儿,这个从小到大当班长的姑娘围绕“农”字文章,决定搞家庭农场,带村民致富。为此她去山东考察过,还写了项目书,她坚信乡镇村是创业热土,她创业不是为自己发财,而是要带着叔伯婶姨们一起富起来。

  张凡找来远房舅舅负责管理,乡里帮助协调了10万元低息贷款并指定了农技干部作技术顾问,随后张凡签下了100亩地56个大棚的承包协议,从城市白领转型为“土”味村干。

  包大棚后头一件事就让张凡吃了苦头,100亩地撂荒半年多,草长得比人还高。生在农村却从没干过农活的张凡每天早上5点起床带人下地锄草,一天下来浑身酸痛,拿镰刀的手上水泡撂着水泡。前两个老板亏钱主要因为内涝,张凡请人挖了蓄水池、买了水泵,有备无患。接下来,莴苣选了紫色品种“飞桥紫叶香”,10月种下去却长得无精打采,请土壤鉴定公司一检查,原来是碱性太重,赶紧进行土壤改良……

  创业的日子紧张而忙乱,焦灼又充满希望。4个月后,尽管受了霉灾和雪灾,但第一季莴苣挺争气,4个月后亩产达4000斤,每斤卖4毛钱,刨去成本略有盈余。但村干部张凡最满意的,是这100亩地带动了50个村民就业,勤快的人能拿四五千元的报酬。

  然而第二季就没这么顺当了。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张凡带着几十号人收割装车,忙到晚上十点,货车刚发往苏州,买家在电话里反悔了:“1000元定金就送给你吃顿饭吧。”再拨过去,对方手机关机。张凡又气又急又累又无助,紧急和堂哥分头跑到盐城、淮安和宿迁的农贸市场,夜里三四点才找好买家,贱卖了这20吨莴苣。“创业不易,遇上难的时候我会找没人的地方哭一场,但是那天晚上我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张凡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人总在摔打中成长,尝遍酸甜苦辣之后,家庭农场走上了正轨,张凡也成了村里叔伯婶姨们的主心骨。就在这时,她又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到丁窑村当村党支部书记。丁窑村是省级经济薄弱村,10年换了七八个书记,干群关系紧张,25岁的小姑娘能驾驭那个局面吗?

  张凡心里也没底,但她知道得先和村民交心。乡亲们很朴实,认可你这个人才会支持你做的事。每天上班前2小时,下班后2小时,张凡都会走到村民身边,说家长里短,摸人情民意,理工作重点。

  接下来,张凡争取200万元资金把乡里通丁窑的道路进行硬化拓宽,还装上了路灯;推动土地流转,让土地产生更大价值为村民增收;让低收入户以劳动力入股,参与冬枣经营……

  乡村历练出张凡的勇敢、果断和雷厉风行,而她让村里人树立了脱贫志。村民杨为成两年前因病双腿残疾,加之家庭变故,她一度内心崩溃。张凡带着村干部帮他申请了小额低息贷款,让他承包了70亩池塘养小龙虾,还免租金提供农机仓库,让他开商店,现在他一年能挣6万元。他说:“以前以为天都塌下来了,张凡让我明白,人穷志不短,好日子就能用双手干出来。”

  如今,丁窑村132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已全部脱贫。

  就在今年年初,丁窑村成为泗阳惟一一个脱贫攻坚示范村,而张凡也从村民口中“那个小丫头”变为“小张书记”。

  现在的一切都源自2018年那个无眠之夜。那晚天气燥热,妈妈的脾气更燥:“包大棚种莴苣?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一天农活没干过,不知道天高地厚。老老实实在村里当干部拿工资行不行?”

  张凡回答:“我一定要干!”那晚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她的人生,而且影响了两个村庄和一群人。

  一双袜子也可以不走寻常路

  “喜宝们,快来买它!买它!买它!”每个周五的晚上,朱澄就会从“传澄”制袜公司的董事长变身为带货主播,口罩面膜乳胶枕,龙虾手串老爹鞋,在他热情卖力的吆喝声中,短短四个小时内,他在直播平台上的销售额就达到了两三百万。

  今年,是朱澄返乡创业的第13个年头。

  22岁那年,朱澄作出了一个“任性”的决定——休学回家,自己创业!按常理,像他这样出生小镇的年轻人,拼抢过高考的独木桥,毕业后的“最佳选择”就是留在大城市。可朱澄却偏偏不走寻常路,他想要回到家乡,在那里大展拳脚。“我是一个有家乡情结的人,我的名字中有个澄字,澄是江阴的简称,所以我想回到家乡创业,在故乡的大地上扎下自己的根脉。”

  朱澄的创业梦,始于大学二年级,当时在河海大学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他,从老家江阴批发了一些外贸尾单的袜子,逐个宿舍敲门贩卖,大三的时候,朱澄靠卖袜子已经攒下了15万元。

  退学创业的想法一说出口,立刻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在两位老人眼里,江阴是袜子的传统产业基地,华士镇上大大小小的织袜厂有50多家,一个没有背景、没有经验的小伙子想要在经营袜子这条路上闯出一番天地,谈何容易!但朱澄不听,他执意要走自己的路,僵持了几个月之后,母亲选择了妥协,对他说:“那就试一试吧,就算失败了也算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最终,怀揣着全家卖掉房子换来40万元,和从亲戚那里七拼八凑来的创业资金,朱澄回到了老家——江阴华士镇,租了一间200平方米旧屋,买来6台织袜机,招聘6名工人,创办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袜子工厂。

  和当地袜厂热衷于给国外做代加工不同,一开始经营,朱澄就注册了“传澄”牌商标,并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市场动态,先期投入市场的是当年最受欢迎的几款时尚袜,第一年,朱澄就挣回了投资成本。之后,凭借着对市场的独特眼光和商业的灵敏嗅觉,朱澄的事业越走越顺,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他的个人账目上已积累了3000万元。

  创业路上向来充满着困难和艰辛。因为没有踏准市场行情,朱澄的一次决策失误,令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也让他从千万富翁变成了负债千万的“负翁”。兜转一圈回到原点,或许不少年轻创业者都会选择逃跑、放弃,但朱澄心有不甘,“如果我为了躲避债务而选择放弃,这将成为我人生的信誉污点。”那一年,朱澄把朋友圈的签名改成了——“一句话形容自己:打不死的小强”。

  “人只要能活下来,一定能活得更好!”朱澄笃信这句话。

  为了“活得更好”,朱澄以“打不死小强”的精神,开始调整传统经营模式,主攻微商平台。“2015年,我碰到了几个微商团队,他们和我建议,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微商?来拓展袜子的销售渠道。”原本对微商持怀疑态度的朱澄,决定要试一试。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仅仅用了4天的时间,微商就卖出去40万双袜子,而同期销售的互联网渠道,只卖出去几万双,这个对比让他很震惊。朱澄看到了微商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于是亲自带队操盘,打造一支“微商+”的精锐团队,通过数万个代理商在微信平台进行销售。

  “现在政府鼓励大家摆地摊,其实,我们团队也就是摆地摊,只不过摆的是朋友圈的‘云地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微商因为经营门槛低、产品来源不明晰、缺乏相关部门监管等原因而饱受诟病,但朱澄一直努力让团队撕下这些负面标签,他立下的规矩是“不卖假货,合法纳税。”几年来,他率领的团队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仿佛细胞裂变一般,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奇迹,“代理商最多可以达到一年2个亿的销售额,最少的一年也可以有一两百万的收入。”年年攀升的销售额不仅帮助朱澄还清了所有的欠债,还带动了当地数百人创业,其中90%是女性。

  今年,直播带货成为了一个热词,朱澄又在自己创立的“喜刷刷”平台转型做起了“网红主播”,创造了新一轮增长的销售业绩。“做企业必须顺势而为!”朱澄感慨道,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唯有加快脚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前说三年一大变,而现在是三个月一小变,如果你不努力抓住这个时代的风口,就会被淘汰。”创业以来,朱澄一直抱着这样居安思危的心态,未来,他希望打造一个7×24小时的不间断直播间,创造一个企业级的产品和一个现象级模式。

  有人说,时代在变化,上升的渠道在变窄。但事实上,在下沉市场里,有着无数像朱澄一样努力拼搏的年轻人,他们如同细密的毛细血管,构筑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交汇点记者 王慧 王宏伟 实习生 付娜娜

  【悦读】

  三重维度解读《孟子》

  在浩如烟海的国学宝典中,《孟子》是堪与《论语》比肩的重要著述。我们生活当中经常提到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等重要思想,都出自这部著作。

  大思想家孟子和他的传世之作《孟子》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文学评论家张定浩用新书《孟子读法》(译林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对孟子及其重要思想,进行了新颖别致的解读,为我们理解和把握这部宏阔巨著,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孟子约出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前后,早年丧父,家境衰落,由母亲抚养成人。史载,童年时的孟子顽皮好动,经常逃课,一次母亲为了激励他发愤读书,拿起剪子把自己正织的纱线剪断,以此告诫他读书学习切不可半途而废。在母亲的不懈教导下,知耻后勇的孟子幡然醒悟,勤奋攻读,终成大器。《孟子》系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一起编撰而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对于这类重量级的原著原典,史学界的惯常做法,大都是一句文言文,一句现代文,然后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孟子的读法》中,张定浩却别出心裁地指出,今天我们读《孟子》,完全可以采用三种读法,一是文学的读法,二是历史的读法,三是哲学的读法。“文学的读法理解怎么说,史学的读法理解说什么,哲学的说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或者到底想说什么。”

  首先,作者从修辞入手,用文学的读法赏鉴孟子文辞中的雄辩与缜密,体会其文章写法的千转百折,蕴藉不尽。《孟子》中的文章大都气势雄浑,饱满刚健,其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许多文章都长于论辩,又不失艺术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层层论证,步步深入,常于曲径通幽处,闪耀出理性的光辉。值得一提的是,《孟子》中还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掷地有声的语句,让人心悦诚服。

  其次,全书从训诂入手,用历史的读法,提示注解《孟子》中涉及的帝王圣贤之行事、三代制度之典章,帮助读者理解春秋战国历史风貌。孟子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强调君王要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反对实行霸道,即用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他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再次,张定浩还从义理入手,用哲学的读法,从对《孟子》和当时社会文化的理解,引出现代人安身立命的体会,帮助读者在先贤的生命中看到一个更丰富充盈的自我。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孟子的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比如,他总结出的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都有其一定的进程,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等等,时至今日,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来说,都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张定浩从文学、历史、哲学三重维度拆解《孟子》,令人耳目一新。这种与时俱进的诠释,为构建书香社会、提高全民阅读的精神质地,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从不同视角,阐发国学宝典的做法,更是值得推而广之。刘昌宇

  【文脉】

  《儒林外史》:回望长三角的市井风俗

  诞生于清朝的小说《儒林外史》,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不论是“范进中举”的故事,还是“吝啬鬼”的典型代表严监生,都在文学长廊上留下了生动的人物肖像。一般认为,《儒林外史》书中假托以明代社会为背景,实际上该书反映的主要是清代社会生活。正如书中所言,“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如今,我们重新走入《儒林外史》这部巨著,可见一窥当时长三角地区的市井风物以及文化交往的生动风貌。

  地缘相近 流动频繁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1701年-1754年)出生在安徽滁州全椒,虽然是名门世家之后,但他命运不济,科举不第又逢家道中落,乃至漂泊浪荡,移居南京秦淮河畔。《儒林外史》书中上百人物如走马灯式轮番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从空间结构上来看,这本书涉及了山东、广东、江西等中国多个地区,但是长三角无疑是其中最热闹的地区。从第八回蘧公孙的故事开始,整个故事框架开始转入浙江地区,随后笔墨多在南京、杭州、扬州、芜湖、天长等地逗留,秀才、举人、进士以及各色官员,乃至僧道、戏子等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为我们描摹出一幅长三角市井生活的浮世绘。

  长三角地区,江河湖海纵横交错,孕育出丰富的水文化,《儒林外史》中也处处可见行船之景。流落他乡的落魄年轻人匡超人要从杭州回老家温州,过了钱塘江,要搭船。看见一只船正走着,他就问对方可带人。船家说,这是抚院大人差上郑老爹的船,不带人。匡超人正要走,船舱里的老者对船家说,看他是个单身客人,带着也罢了,“添着你买酒吃”。从这个细节里可见,当时有钱人乘船比较洒脱,可以包船,经济不宽裕的只能搭乘客船或者“蹭船”了。

  在当时,在长江、运河上行驶的客船,已有一定的航线,比如江船、南京船、扬州船等。牛浦是芜湖人,想去淮安,于是他搭了江船,一日一夜就到了南京燕子矶,他在这里转搭扬州船,在船上结识了“叔祖”牛玉圃。水的流动,赋予了长三角地区交通的发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因此我们才能在书中看到各类人命运的碰撞。

  《儒林外史》还善写湖景。书中多见文人雅集,其中,莺脰湖、西湖和莫愁湖三次聚会都在湖边。虽然作者对于这些“雅集”多有嘲讽之意,但是吴敬梓也用一支灵动之笔,写出了江南旖旎风光。

  长三角地区两大名胜玄武湖和西湖,名闻天下。吴敬梓笔下的玄武湖:“这湖是个极宽阔的地方。左边台城,望见鸡鸣寺。那湖中菱、藕、莲、芡,每年出几千石。湖内七十二只打渔船,南京满城每早卖的都是这湖鱼。”西湖更诞生了“马二先生游西湖”这一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书中称赞:“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 然而,马二先生却满脑子的迂腐思想,一路只顾“逛吃逛吃”。而一看到宋朝皇帝御书,却恭恭敬敬,扬尘舞蹈,拜了五拜。在这里,吴敬梓用轻松的笔调嘲笑了这位先生迂腐的性格,一展绵里藏针的笔法。

  六朝烟水 繁盛旖旎

  在实际生活中,吴敬梓在南京度过了人生中后期大部分时光,南京城的富贵繁华、温柔旖旎,在他的笔下都有着细致刻画。根据一份统计,《儒林外史》全书共56回,其中以南京为背景的内容就有25回。

  书中,吴敬梓用优美的笔触,刻画了南京城的“六朝烟水气”:“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渐渐好了。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撑了进来。船舱中间,放一张小方金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游船的备了酒和肴馔及果碟到这河里来游,就是走路的人,也买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洗练的几笔白描,将南京城生活的闲适惬意描摹得栩栩如生,读来恍如置身其中。此外,三山街、大报恩寺、雨花台、清凉山等一系列南京经典地标,都纷纷出场,成为书中人的活动空间。

  如同《红楼梦》一样,江南的风物美食,在这本书中也随处可见,不过《儒林外史》中的食物更加接地气。《儒林外史》中,南京美食的高频词是“鸭子”。端午节,庄濯江给杜少卿送来礼物,“那礼是一尾鲥鱼,两只烧鸭,一百个粽子,二斤洋糖,拜匣里四两银子。“鲥鱼、烧鸭都是地道的南京传统美食。此外,书中出现的茯苓糕、软香糕等金陵美味小吃,也都朴实亲切,让人垂涎。这些精细的日常生活描写,凸显的还有人物性格。比如杜慎卿是个矫情的人,太阳地里看见自己的影子,也要徘徊大半日。“他勉强吃了一块板鸭,登时就呕吐起来”,令人忍俊不禁。

  书中,寄托着作者文化理想的一件盛事“泰伯祠祭祀”,就发生在南京。泰伯奔吴,开启吴文化之先河。《儒林外史》全书中的高潮,就是通过一丝不苟的描摹,再现了杜少卿、迟衡山、虞博士等群儒祭祀泰伯的过程。这一件盛事之所以发生在南京,也体现了南京文化之繁盛、对天下文人士子的向心力。

  诗性文化 照耀人心

  江南文秀典雅、人物风流,但是吴敬梓也并非一味颂扬。《儒林外史》曾被鲁迅先生誉为“指摘时弊”,吴敬梓通过批判性视角冷峻审视江浙之地的人物,剖析人性、针砭时弊。

  湖州娄府两位公子喜欢结交名士,然而他们单纯幼稚,先是被伪名士杨执中、权勿用欺骗,继而又被张铁臂蛊惑。张铁臂吹嘘自己的手臂上可以行车,结果他用一颗猪头当人头,骗走了两位公子五百两银子。娄府两位公子的遭遇,充分说明了文化浮夸风对人心的蒙蔽。

  扬州盐商群体,也在《儒林外史》中亮相。盐商万雪斋喜欢附庸风雅。文人牛玉圃听信别人传谣,以为程明卿是万雪斋的朋友,于是便向万雪斋吹嘘,说程明卿是自己“拜盟的好弟兄”,结果把万雪斋得罪得不轻。原来,万雪斋曾经是程明卿的书僮,后来因缘际会成了暴发户而赎身,对过去的身份十分羞耻。这里,所谓的“文化”,只是装点门面的招牌。

  另一方面,作者也热情歌颂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物。自安徽天长移居南京的杜少卿,全书倾注笔墨较多,甚至被研究者视为吴敬梓“自我代入”的角色。他性格豪迈,重义轻财,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另外,一批重要角色如南京人庄绍光、句容人迟衡山、常熟人虞育德、常州人沈琼枝等,他们在南京的风雅相会,也为沉闷的现实生活带来一丝理想的光亮。

  “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地消磨尽了”,吴敬梓一边哀叹,一边在普通人当中找寻理想生活。书中,杜慎卿同友人同游南京雨花台,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茶,回来再到雨花台看落照。’”于是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长三角地区的江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诗性文化,也是一种包容力极强的文化。《儒林外史》不仅写人,更写出了文化性格与文化理想。所谓六朝烟水气,对于个体来说,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在书结尾处,吴敬梓描写南京市井中出现的几个奇人:写字的季遐年、卖纸火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个性独立、人格自由。至此,作者将漫游四海之笔落实于江南的市井浮生,这些平头百姓身上绽放出理想的光芒,惹人神往遐思。

  交汇点记者顾星欣

  【百家】

  “新常态”到来,领导者该怎么做

  文 | 陈春花

  今年我们遇到了一段极其特殊的日子,这段日子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巨大的考验。我们无法再回到那个熟悉的世界,以前习惯的所有商业环境、增长方式以及发展模式,在此次疫情之后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整个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变化更快。这些改变发生在每个行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前一阵有很多人问我,疫情过去之后会不会像“非典”过去一样,有一轮报复性的反弹消费,让经济比较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我的答案很明确:暂停键后不是回放键,历史不会重演。

  大家之所以觉得挑战特别大,是因为这一次疫情危机跟以往的所有经济危机不太一样。以往解决危机和恢复经济的方向是一致的,但这次是一种完全相反的关系,我称之为“左右手互搏”,即“全面停摆的风险+全球性的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两种力量左右互搏。换句话说,如果把防控做得特别严,可能恢复经济就很难;如果想促动经济尽快恢复,防控就会有风险。这就使得整个经济活动非常困难。

  要在这样不确定的环境中活下去,必须自我变革、创造未来。在过去的研究中,我深深感受到,任何一场危机当中都有企业崛起,找到自己的发展模式。1978年底,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汽车业都很萧条,著名的汽车公司轮番创造亏损的记录,而日本的汽车企业却抓住这样的危“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迅速崛起——到了80年代,日本丰田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品牌。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韩国三星挑战极限式降低成本,崛起成为世界一流的品牌;2003年“非典”来袭,淘宝诞生,推动阿里巴巴成为今天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在不得不去做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被动退出,也可以选择追求内心的强大,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没有地图可以拿来去选择一条求生之路,没有经验可以依赖。所有的信息都在动荡和模糊之中,整个组织朝哪里走,需要有一个“指南针”,这个“指南针”是谁?就是组织中的领导者。对于领导者而言,如果想要成为危机中的“指南针”,最重要的不是沮丧和担心,而是依赖自己内心,好好想想组织真正拥有的是什么。人最强大的其实是拥有内心的力量,这恰恰是考量领导者的重要部分。

  领导者如何成为指南针?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点,真正的领导者并不在于职位,而在于尽责,职位只是一个外在的尺度。如果你能够发挥领导的职责,能够去担当责任,实际上你已经成为了危机中的“指南针”。我以前在做组织研究时,对组织领导人给予极高的关注,原因就在于只有领导者能够承担三个功能:第一是决定组织的高效运转;第二是能够指引方向;第三是摆脱危机。能引领大家突破迷雾的领导者们,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大多就是我描述的这三个功能。

  第二点,高效行动力彰显领导者的担当。我们常常会告诉别人自己愿意担当某件事,但是大家并不是通过你的理念或者观点来评判你的履职能力,而是通过高效的行动力来判断你是否尽责。企业的领导人面对变化时,要凭借高效的回应速度,在危机当中比别人更快找到方向,更快地调整企业运转节奏。毫无疑问,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当中讨论一个领导者的担当,更要注重看他的整体行动力和响应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高效响应变化的能力,源于这几点:整个组织的执行力、运营的基础水平;整合资源的能力;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以及领导者的价值观。很多企业想在危机中快速调整过来,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运营基础,可能会无计可施。所以我常常跟很多企业家说,整个组织管理当中,一定要夯实运营基础,比如坚实的财务基础、行业当中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水平、上下同心的团队、能够很好理解顾客需求的策略等等。有了这一切,还要有能力对全部资源进行整合,有能力打开边界去和其它组织共生,能够寻求彼此合作的可能性。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也影响着企业家能在多大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去影响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第三点,经营的意志力格外重要。跟不上变化的环境,说明自身成长的速度不够,企业的规模体量成长得还不够。企业成长的问题,实质上是管理者态度的问题:是愿意主动带领员工拥抱变化,还是停留在惯性优势、惯性模式、惯性取得的成绩当中?如果选择前者,意味着领导者拥有非常强的意志力,会主动要求自身做出改变。当成长速度超过环境变化的速度,企业能够用一种新的模式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那么眼前的危机就能成为开辟未来的机遇。

  第四点,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危机中,整个社会遇到的挑战都非常大。在这种情形下,领导者如果有能力去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会产生显著效果,这种举动会给组织成员带来非常大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也同样会带来社会公众的认同和美誉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入,汇聚更大能力来共同面对巨大挑战。愿意去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能帮助人们在危机当中看到希望,感受温度,鼓舞人心。

  日本商业实业家稻盛和夫曾经归纳优秀领导者具备的资质:具备使命感;明确地描述并实现目标;挑战新事物;获取众人的信任和尊敬;抱有关爱之心。我对领导者也有相关的描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具有鼓舞成员朝着目标去共同奋斗的魅力,具有群体组合能力,能够通过有效的联系带领成员获得集合力量。 希望这些关于领导者的研究能对大家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启发和帮助,在危机背景之下,找到自己增长的机会。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