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名画里的瘟疫,人类灾难的特殊记忆——江苏著名画家陈世宁解读8幅与疫情相关的油画作品
2020/04/15 21:19  新华报业网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回顾历史上不同疫病暴发期,即使在至暗时刻,也总有画家用作品记录下灾难的瞬间。

  文艺周刊今日邀请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陈世宁教授,为读者解读历史上8幅与疫情相关的油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诚然,不同历史时期有各自的问题与危机,但这些反映不同疫情的经典作品,却是人类苦难的共同记忆,其中也蕴含着经验、智慧和启示。赏析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人类命运的关照,也给创伤的心灵以希望之火。

  1、《圣母怜子》

  提香(Titian,1485-1576)是威尼斯最负盛名的画家,他在油画色彩和造型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使其在欧洲获得了极高声誉,教皇、皇帝、宫廷贵族竞相预约其为他们创作肖像画,他的肖像画显示出深刻的心理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在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圣母怜子》是提香一生中的最后一幅作品。1576年,瘟疫袭击了威尼斯,提香也不幸感染,但他却以坚强的毅力完成了这幅作品的创作。

  画面描绘了圣经中的故事:在一个巨大的壁龛背景前,圣母深情地凝视着耶稣的面容,一旁跪在台阶上的老人尼哥底母正在为耶稣祈祷。当时已数日高烧不退的提香借助这一情节,将自己的形象刻画成祈祷着的老人,在作品之中融入了自己与儿子奥拉西奥同患瘟疫的不幸遭遇,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

  2、《死神的胜利》

  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1525-1569)是十六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深深扎根于尼德兰的艺术传统,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其中,《雪中猎人》《盲人的寓言》等作品在美术史上均有重要的影响。

  这里介绍的作品《死神的胜利》,画于1561年,是勃鲁盖尔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这幅作品深受他的前辈画家博斯作品中怪诞、奇异画风的影响,甚至比博斯的“地狱”更为恐怖。

  作品描绘了14世纪中叶欧洲黑死病流行时的惨烈情景,画面的左边是象征着死神的骷髅骑着瘟疫之马正疯狂地夺去人们的生命,并将眼前的人们赶往刻着十字架的巨大的棺材之中,左下方的王公贵族同样在劫难逃,教堂的牧师已经化为骷髅,画面一片狼藉,充满恐怖,揭示出在瘟疫面前无人可以幸免这一主题。

  3、《医院里的圣洛克》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是继提香之后在威尼斯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他宣称的志向是将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在两位大师的影响下,形成了其作品独特、宏大的场景和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及激动人心的戏剧性效果的艺术面貌。

  这里介绍的作品《医院里的圣洛克》,画于1549年,也是描绘人们与病魔抗争的画面,大幅作品的创作是他艺术追求的一个方面,其悲怆的情调似乎是十六世纪多灾多难威尼斯社会的缩影。

  画面描绘了人们在医院中应对鼠疫的真实情景,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病人们,在被病毒缠身的时刻所呈现出的各种痛苦和躁动不安的神情状态。画家十分重视人物动态和情绪的把握,不放过微妙细节的捕捉与刻画,加上坚实有力的形象塑造和强烈的光影运用,使观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4、《亨蕾克切斯托芬肖像》

  伦勃朗(Rembrandt,1606-1669)是荷兰画派的杰出代表,也是十七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闪烁着写实绘画的光辉,其天才的艺术气质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出类拔萃,不仅在同时代的画家中脱颖而出,而且在世界美术史上放射出非常夺目的光彩。他的代表作《夜巡》以及一系列的肖像画给人以震撼。

  这里介绍的作品《亨蕾克切斯托芬肖像》是伦勃朗肖像画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虽然伦勃朗本人没有感染瘟疫,但作为他作品中重要人物的原型,亦是他后半生的恋人亨蕾克切斯托芬则在1663年感染了病毒,成为瘟疫的受害者,并深刻影响了伦勃朗后来的绘画状态。

  亨蕾克切斯托芬的形象充满活力,水灵明亮的眼睛,丰满白皙的肤色,楚楚动人的姿态,被伦勃朗描绘得惟妙惟肖。在绘画的表现力上,伦勃朗显然在描绘她时做了相应的调整与变化,绘画语言似乎更加整体概括,大笔触的流动在伦勃朗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可以想见,伦勃朗在面对亨蕾克切斯托芬作画时的激动状态,是对美和生命的由衷礼赞。

  5、《阿什杜德的瘟疫》

  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是十七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的重要画家,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古典主义画家们主张理性至上,强调人性、理性的理想美,绘画题材多为神话、圣经、历史故事,构图严谨,注重精准的素描造型,绘画语言端庄典雅。

  这里介绍的作品《阿什杜德的瘟疫》是普桑根据史料创作完成的。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公元二世纪中叶突然爆发的“安东尼瘟疫”,罗马史学家迪奥卡记载着,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000人因感染病毒而死去,死亡率高达25%。

  作品以宏大的构图再现了当时瘟疫暴发的恐怖情景,在画面最前方、最醒目的位置塑造了遇难中的母与子,让人揪心不已!周围各种呈痛苦状的人们显示出面对疫情的无助与无奈,远处躁动的人群更加突出了此次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冲击与威胁!

  6、《古城的瘟疫》

  米希尔史维特斯是十七世纪的比利时画家,其画风一如古典主义的典型特征,端庄而典雅。在美术史上,通常将整个十七世纪的欧洲称为巴洛克时代,虽然巴洛克风格并非是整齐划一的风格样式,但实际上,尽管因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所差异,在深层次上却是连为一体的。

  这里介绍的作品《古城的瘟疫》是米希尔史维特斯的作品,画家通过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所描述的雅典鼠疫的见闻:“有些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甚至狗也死于此病,吃了躺得到处都是人尸的乌鸦和大雕也死了,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

  画面以典型的古典主义绘画手法,严谨坚实的人物造型,强光暗影的交错变化,成功地再现出雅典瘟疫的悲惨场景,哭泣与痛苦触及着人们的心灵,引发着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7、《患西班牙流感后的自画像》

  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是挪威杰出的表现主义绘画先驱者,他在艺术创作中竭力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其绘画所具有的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关注和表现这种关注的手段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

  这里介绍的作品《患西班牙流感后的自画像》,是蒙克于1918年画的,作品的表现手法与他的代表作一样,都十分强调绘画的表现性,强调人物精神层面的揭示。

  画面中,蒙克身着睡衣,端坐而面向前方,面露疲惫虚弱的病态,但痛苦中却透露出战胜病毒的渴望和不易察觉的坚定信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蒙克张嘴发出的怒吼,与他的《呐喊》有异曲同工之处。他5岁时母亲患肺病去世,14岁时姐姐也患肺病离他而去,现在,他自己更在西班牙大流感中不能幸免,在作品中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对人生永恒主题的感悟充分地宣泄出来。

  8、《家庭》

  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一位重要画家,具有倔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强烈的绘画风格,其作品显著的特征是擅长运用充满张力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内在的情感波澜,手法简练、造型坚实。特别是在表现被扭曲的心灵和肉体方面,具有独树一帜的、憾人心魄的力量。

  这里介绍的作品《家庭》画于1918年,也就是同一年,这位奥地利绘画天才因感染流感而英年早逝,这件作品是画家在病情危重、悲伤不已的情形下,挣扎着完成的最后一件作品。

  画面中一家三口的原型应当是席勒一家的理想状态,画中男主角显然就是席勒的自画像,一脸惆怅但又充满希望;女主人的表情与男主人的情绪如出一辙,即在无奈中等待希望;在孩子的神情中,似乎希望的成分更大一些,这或许是这件作品更催人泪下的核心所在。尽管怀着六个月身孕的妻子爱迪斯因这场流感在席勒去世之前三天先行离去,但作品依然饱含了席勒对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交汇点记者 傅秋源 徐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