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文艺周刊荐读|奔跑吧江苏歌剧
2019/12/06 09:08  新华报业网  

  新华日报文艺周刊(第62期)

  【视点】

  

  【视点】

  

  【艺评】

  

  【新潮】

  

  

  【视点】

  奔跑吧,江苏歌剧!

  ——五部巨制翩跹,中国歌剧“江苏现象”透视

  

  

  五年五部,让世界聆听“江苏歌剧”

  “这是一条河,千里长河,连两三河可通四海,船行天下物畅诸国,将承载着大隋国运,将流淌着万民的福泽。修一条河哟,一条梦中的河,这是我此生最美的宏愿……”2014年9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牵头、江苏省演艺集团联手国内歌剧界顶尖力量打造的《运之河》在第二届江苏文化艺术节上正式首演亮相,这是江苏时隔多年之后推出的首部重磅歌剧作品。在同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运之河》一举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作曲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美奖及男女主角优秀表演奖七个奖项,是所有参赛剧目中获奖最多的剧目。

  自20世纪传入我国后,歌剧逐渐本土化并生根发芽,从无到有,由有至盛。但在2014年以前,江苏歌剧创作陷入低谷,已有15年没有原创歌剧出炉,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江苏的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不相匹配。2013年下半年,江苏省委宣传部下决心改变现状,并集中各方力量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调研工作,作出歌剧领域的五年创作规划。这也是江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重大举措之一。

  《运之河》大获成功,坚定了江苏在歌剧创作道路上的信心。这之后的几年时间内,江苏通过省内外一流资源的整合,汇聚了一批有国际眼光、 海外声誉的艺术家,趁势推出了歌剧《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周恩来》,这些歌剧均是以江苏元素为基础,以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和中华优秀文化为题材,把追忆历史事件与彰显精神价值结合起来,在创意策划、主题表达、内容呈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五年五部歌剧!江苏歌剧创作生产稳步有序的前进步伐让人瞩目、令人惊叹。一时间,歌剧的“江苏现象”引来业内好评如潮、观众反响热烈。不仅如此,江苏歌剧积极走出国门,将东方风韵、中国精神的故事带上了国际舞台,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传播力。

  2015年夏天,歌剧《运之河》赴欧洲巡演,陆续登上日内瓦、布鲁塞尔、罗马、米兰四地舞台。欧洲作为西方歌剧的发源地,有着眼光最为挑剔的观众。最终,这部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作品令欧洲观众深深折服。每场演出结束,现场观众都会长时间起立鼓掌,演员多次谢幕仍无法回到后台。从联合国官员、欧盟官员到普通欧洲民众,他们从《运之河》中体会到了中国歌剧独特的魅力,看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思想。

  歌剧《鉴真东渡》于2016、2017年两次赴日本巡演,掀起了“鉴真热”。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说:“用歌剧来展示一个著名的佛教题材,是了不起的挑战,我为演出深深震撼,尤其是为主演所震撼。”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鉴真的故事在日本妇孺皆知,转化成歌剧很难,相信大家在创作过程中一定像鉴真东渡一样克服了千辛万苦,最终呈现出如此精彩的节目。”今年6月,《鉴真东渡》又启程赴美,从美西的洛杉矶到美东的纽约,从帕萨迪纳大剧院到林肯艺术中心,两城四场演出,现场观众都发自内心地起立鼓掌,演出结束之后仍然不愿离场,久久沉醉在中国文化的多彩魅力当中。

  对于国际观众来说,用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切入鲜为人知的历史现场,给他们带来的是真实的震撼感。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江苏原创歌剧《拉贝日记》2018年入围了国际歌剧大奖,为该奖带来了从未有过的中国色彩。今年7月,《拉贝日记》在德国柏林、汉堡和奥地利维也纳巡演,票房炙手可热。在世界顶级音乐厅易北河音乐厅上演时,当晚总计2100座的易北河音乐厅一票难求。近2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在持续20分钟的掌声中,主唱与乐队5次谢幕。巡演时,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也来到现场观看,他激动地表示:“歌剧还原了历史的真相,我代表拉贝家庭的所有成员对剧组表示深深感谢。”

  强强联手、星光熠熠的“最强班底”,为这五部歌剧的精彩绽放“保驾护航”。这几年来,业内顶级专家纷纷加入到江苏歌剧创作队伍中来。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著名编导邢时苗,著名编剧冯柏铭、冯必烈都是创作的主力。演员方面,著名歌唱家戴玉强、殷秀梅加盟《运之河》,分别担任隋炀帝与萧后的A角演员。被誉为“最美男低音”的著名歌唱家田浩江,倾情主演《鉴真东渡》,为此特地剃去须发。《拉贝日记》的主创团队中,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周恩来》延安演出,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执棒……放眼看去,每一部都堪称是业界一流水准的制作。

  这几部歌剧在主题表达、内容呈现上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得到了专家肯定和市场欢迎。作为国内公认的一线名家,唐建平和邢时苗均对江苏歌剧这几年的发展给出了“突飞猛进”的评价。“江苏连续多年推出多部精品原创歌剧,体现了一个文化大省的担当。五年左右时间,能推出五部大型原创作品,江苏堪称全国原创歌剧重镇!”

  苏韵为底,中国故事共鸣世界舞台

  用西方音乐形式讲中国故事,立中国精神,江苏这五部歌剧以磅礴气势开局,以风起云涌的大手笔,在全世界舞台上探索着民族性与世界性共融的创新。唐建平认为,江苏的原创歌剧之所以能获得世界认同,在于其所表达的理念在西方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可以说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成功实践。”

  江苏原创歌剧在大胆“走出去”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江苏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从“走出去”的成功反响来看,也给未来的文艺生产创作找到参照与借鉴,带来启迪与思索。

  好的题材,是奠定一部歌剧作品成功与否的基础。一路走来,这五部歌剧的主题不断给人以新惊喜。以江苏地域文化为基础,以纵横捭阖的眼光,在蜿蜒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精心撷取素材:古老的大运河与江苏息息相关,大航海家郑和从江苏走向世界,鉴真大师从这里启程东渡,国际友人拉贝在这里拯救难民,这里也是一代伟人周总理的故乡……这些架构壮阔的主题,既是中国故事、江苏故事的生动载体,同时也有着世界表达的可塑性。

  优秀的音乐,是一部歌剧的灵魂。苏韵为底,中国为魂,中西艺术融合赋予了这五部歌剧独特的艺术特色。在《运之河》中,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作为大运河的主题音乐并加以改编,颇有普契尼选择民歌《茉莉花》用于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之意。《鉴真东渡》的音乐表达,则让江苏民歌与日本及佛教音乐元素融为一台。《拉贝日记》的最后,舞台上出现了一组传统歌剧舞台上未曾用过的号角,民族音乐很好地融入其中,让这部歌剧带有鲜明醒目的中国“烙印”。

  杰出的思想性,更是赋予了这五部歌剧以深刻哲思,成为承载中国价值、中国智慧的当代载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运之河》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中提炼出的历史哲思,承载着家国命运的现实思索。《郑和》呼应“一带一路”倡议,演绎了“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间的历史情谊;《鉴真东渡》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成为主旋律,对当代现实具有镜鉴意义;《拉贝日记》则用深沉的故事唤起人们对和平、对爱的追求;《周恩来》以歌剧独有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睿智坚忍、勤勉为民的大国总理形象,让初心映照现实。可以说,每一部剧都有着渗透人心、启迪观照的力量。

  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舞台美术、服装、灯光,每一处细节的精益求精,都是精品创作不可或缺的一环。《运之河》在舞美、服装等舞台呈现上精益求精,不仅萧后的首饰设计均以隋炀帝墓出土文物为蓝本,舞台上还前所未有地使用了巨大的机械翻板,利用这一新颖形式表现大运河开凿的盛况。《鉴真东渡》的舞台上,采用了大量布条来创意出各种各样的舞台艺术效果。《拉贝日记》的舞台上,舞美以一段城墙砖的断裂与弥合进行陈述,这些独具创意的细节呈现,让全世界的观众纷纷对中国当代歌剧投来惊喜的目光。

  “以一流的顶尖团队,体现出国际水准,这样才有资格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郑泽云如此概括。

  “今夜,我要以我的歌声与世界对话。”2015年夏天,当《运之河》欧洲巡演时,扬州大学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美林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这句话。担当“隋炀帝”B组饰演者的张美林在布鲁塞尔的第二场演出中大放异彩,谢幕近10次。

  如今,不管是在“世界舞台的心脏”的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还是在世界上顶级的德国汉堡易北河音乐厅,在这些全世界艺术家都十分向往的艺术殿堂里,中国人带来的不再仅仅是京剧、昆曲以及武术、杂技等传统“中国风”,而是可以熟练地使用歌剧这一西方经典的艺术样式来和当地观众“对话”。

  面对《运之河》巡演的轰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歌剧这个形式传播,能够让欧洲的观众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的根、文化的理念。”

  “带着江苏烙印、中国烙印的原创歌剧,对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郑泽云说,“几部歌剧在海外巡演的成功,有力证明了中华文化在西方是大受欢迎的,是有市场潜力的。”

  互相点燃,江苏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西方歌剧已经经历了400年发展,中国歌剧相对而言起步较晚,到现在只不过80余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曾经诞生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著名的民族歌剧。如今,做中国歌剧的当代创新可以有哪些探索方向?

  近几年,国家大剧院制作了《唐璜》《卡门》《费加罗的婚礼》《图兰朵》等西方经典。“江苏原创歌剧,则试图用中国语言演唱西方音乐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在不离咏叹调、宣叙调的技法上,走出了一条具有自我特色的探索之路。”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作曲家杜小甦表示。

  如今,这五部歌剧攥指成拳,正拱筑成一个崭新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国内乃至全世界顶尖的音乐人汇聚起来,在这里大展身手。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本是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科班出身,然而这些年她创造的歌剧角色并不多。她说:“一部成功的歌剧,前提是要有好剧本、好音乐,但这样的作品太少了!” 而《运之河》一下子就把她吸引住了,因此决定加盟倾情演绎。

  作为引进人才的江苏省交响乐团青年指挥家程晔,担任了五部歌剧的指挥。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先后参与了一百多部歌剧的指挥,而他对这五部歌剧有着更为深切的情感,“这五部歌剧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看着他们一步步地成长,心里非常欣喜。”

  在这个平台上,江苏本土青年队伍正在逐渐成熟、成长。这五部歌剧不仅为江苏留下了一部部舞台经典,更开创性地使用了A、B、C角三套阵容的配置模式,江苏探索出了一条本土歌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A角为外请的国内著名演员,B角为江苏著名演员,C角为江苏青年演员。外请演员和本土演员交替轮演,借助外力,激活内功。一批本土青年演员,逐渐由合唱团中的辅助角色,到逐步成为主要角色,甚至成为AB角的演员。

  “从没有想过在我人生中,25岁能演上第一部歌剧!”江苏省演艺集团青年演员仝濛,就是一位从C角向主要角色进阶的典型代表。他说,通过与这些名家的共演,既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敬业和专业的精神,同时也在情感处理、舞台把控上学到很多,“让我们年轻演员进步很快。”

  在这个平台上,江苏舞台艺术正在打通“走出去”的渠道,用更加科学的演出市场营销方式“吆喝”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实现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并非易事,它考验着艺术作品的水准,也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在美国、德国、奥地利的巡演,走的是商演模式,只卖票不送票,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真正融入了国际化的演出市场。

  郑泽云认为:“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是此次票房火爆的原因之一。”《鉴真东渡》演出前在纽约展开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立体宣传,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大屏被称为世界窗口,连续一周滚动播出了演出预告。此外,纽约主流媒体、地铁公交等户外媒体也纷纷刊登了演出海报,引发一股该剧的魅力热潮。

  在这个平台上,江苏舞台艺术界正在由内而外激发光彩、昂扬的精神。歌剧艺术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没有一定的人才技术储备,没有优秀的创作力量与专业的制作团队,完不成这项系统性项目。江苏的艺术工作者通过这几部歌剧创作生产的锻炼,尤其是从世界巡演以及所产生的强烈反响中,都感受到了从事艺术的那份沉甸甸的尊严与荣耀。

  五年来,时光荏苒,这是一段负重前行的跋涉,也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探索,更是江苏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有力冲刺。

  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王慧

  视频剪辑:赵宇

  

  【视点】 五年五剧,江苏歌剧艺术档案备忘录

  

  

  创排日历:2014年 出品方: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演艺集团

  故事画像:《运之河》是填补江苏歌剧十五年“空白”之作,以隋炀帝开掘大运河为经,以隋唐朝代更迭为纬,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主旨,客观还原了隋炀帝开掘大运河的历史功过。全剧形象阐述了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沟通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运输之河”,还是一条承载家国荣辱兴衰的“命运之河”,人们从这条河里看到了爱与恨、兴与衰,看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思想。

  观众说——

  日内瓦杜乐蒙剧院经理柯罗德:杜乐蒙剧院一年180多场演出,这是今年最有震撼力的一次!

  欧盟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伯恩●斯凯:西方歌剧多以歌颂爱情为主,而这部歌剧以历史故事为主题,皇帝形象的个人色彩也很鲜明,大大激发了西方观众探索中国历史文化的好奇心。

  江苏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原副会长李朝润:《运之河》是一条通向世界的“河流”。它的成功给我们两点启示: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一是需要民族化、地域化,二是需要国际化、现代化。只有用人类共通的情感来写好中国故事,才能更好地抵达人们的心灵。

  日内瓦观众Ben:为了挖一条河,中国老百姓承受了繁重的劳役,但这条河又对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之河》启示观众思考一条河流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增进对人类文明历程的理解与反思。

  新华社驻日内瓦分社高级记者聂晓阳:看完《运之河》后每一个细胞都在兴奋!中国人要受到国际尊重,不是靠我们GDP有多高,而是我们拥有怎样的文化、历史、品位,并能把我们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创排日历:2016年 出品方: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演艺集团

  故事画像:公元1405年,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从江苏起航,拉开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序幕,开启了古老民族从陆地迈向海洋的探索,歌剧《郑和》重述的正是这段航海奇迹。船队与风浪搏斗的力与美,大明王朝的巨型多层船队,“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绮丽风情,船队中各色人等的勾心斗角与权谋故事,一代“航海外交家”的雄才伟业,都在舞台上得到了还原。海洋象征着开放、进取、友谊、梦想,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宗旨,也是《郑和》渴望传递的精神。该剧入选文旅部2018年“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

  观众说——

  马来西亚华穗艺术节主席周美芬:郑和的故事在我们这里代代流传,郑和是一个文化使者,在马来西亚土地上播撒下了文化的种子。

  歌剧迷“我看艺术节”:《郑和》在艺术表现上真正做到了中西融合。第二场缝织女的《思夫曲》,西洋美声与民族小调相结合,忧伤压抑又风情万种,一下子拉近了歌剧与中国观众的距离。《等风来》的合唱唱段,大胆吸收高邮民歌《数鸭蛋》的衬词,通过巧妙编曲,将交响乐、歌剧、民乐、宫廷音乐等融为一体,柔软婉约的江南小调变成了大气磅礴的交响音乐。歌词则文白相间,既典雅又通俗,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接受心理。

  歌剧迷@英子:《郑和》在面对历史的时候,一方面是还原,做足了考证功夫,可谓“大事不虚”——郑和航海的历史背景、航线国家、经贸活动、外交事件等都一一得到了呈现;另一方面,该剧在人物形象以及具体事件上则大胆创作,个体的人生追求与集体的家国情怀紧密呼应,可谓“小事不拘”。两种创作方法结合起来,十分精彩!

  

  

  创排日历:2016年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宣传部 出品方:江苏省演艺集团

  故事画像:唐代天宝元年,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受遣,来中国邀请高僧前往东瀛弘扬佛法,鉴真毅然启程,六次出海,双目失明后依然不屈不挠,终于到达东瀛,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被日本人世代称作“文化恩人”。《鉴真东渡》通过鉴真一渡幻海、二渡愿海、三渡迷海、四渡觉海、五渡心海、六渡慧海六个部分,展现了鉴真慈悲普渡的悲悯情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艺术再现了这段中日间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

  观众说——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衷心祝愿作为日中友好“原点”的鉴真精神,能够继续联结起日中人民。

  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对日本人来说,鉴真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员。鉴真不远万里来到日本,为日本带来文化的火种,他的成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鉴真主要生活在奈良,因此奈良流传着很多与鉴真有关的故事。鉴真是奈良人的骄傲。

  百老汇著名作曲家、音乐剧《猫王》主演Brian Barrentine:《鉴真东渡》将现代舞台设计与历史人物、典故结合在一起,非常有创意,我太喜欢这台剧了!

  歌剧迷张子江:当鉴真唱到“一束光,一点火,一盏长明灯穿越银河天宇”时,他对弘法的渴望,对东渡的向往,一下子扑面而来。让观众随着人物的悲喜一起情绪起伏,沉浸在主人公浩瀚的精神海洋中,《鉴真东渡》做到了!

  北京观众丁伟明:“番番往事回思再,历艰难,舍生为法,初心不改。”正如赵朴初先生当年为鉴真大师所填之词,鉴真大师为了信念历经千难万险也不改初心的品质,在当下何尝没有现实意义?

  

  

  创排日历:2017年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宣传部 联合制作: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 出品方:江苏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

  故事画像:大幕拉开,这是1937年的冬天。战前的南京安宁祥和,但悬在城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将坠落,战火焚城,昔日体面巍峨的南京城墙霎时满目疮痍……《拉贝日记》取材于有“中国辛德勒”之称的约翰·拉贝的真实事件,南京大屠杀中以德国人约翰拉贝为首的一批国际友人,建立南京安全区拯救了几十万中国平民,在战火中书写了一段传奇,也展现了人性中最为崇高和美好的那份善良。

  观众说——

  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这部歌剧的上演,对我的家族来说是极大的荣幸和鼓舞。歌剧的内容和演员的对白都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对历史的考究让我们非常感动,音乐制作也用一种简洁有力的方式很好地帮助了故事情节的表达。我代表拉贝家庭的所有成员对剧组表示深深感谢。

  维也纳演艺集团总裁帕太仪:我早年曾经在中国从事过歌剧教学,当时感慨教中国人唱歌剧太难了!可是今天,他们这么专业,唱得这么好,令我吃惊。

  奥地利学者Pascal Abb:欧洲人的课本里没有这段历史,媒体上也很少体提及。看完《拉贝日记》后,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明确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也是全球历史的一部分,了解这些历史教训是人类的共同任务。

  匈牙利观众Mag. Leslie Czyzyk:看完这部歌剧,我感到国家之间的文化隔阂并没有那么大,这段中国历史离我们的心很近。

  网友“雾失楼台”:对拉贝们来说,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和突破了狭隘自我的大义、大爱,支撑着他们超越丑恶的屠戮,这股人性的光辉高高升腾,温暖着、激励着台下的我们。《拉贝日记》也使我们正视民族流血的伤口,这个过程当然很痛苦,却也让我们充满力量:只有我的国强大起来,才能无愧于她曾经的受难。

  

  

  创排日历:2019年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宣传部 出品方:江苏省演艺集团

  故事画像:舞台上,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又“盛开”了。《周恩来》以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为时间起点,集中展现了周总理一生中几次“化危机为转机”的时刻,塑造了一个睿智坚忍、勤勉为民、坚持独立自主的大国总理形象。“牵挂你,海峡两岸,何日一统;牵挂你,老少边穷,怎样脱贫……”是剧中总理临终前仍念念不忘的牵挂。

  观众说——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黄宗权:《周恩来》没有套路化的说教模式,没有脸谱化地拔高人物,没有刻意的煽情,大量的细节让该剧充满艺术的精致感,其中最大的进步是歌剧中各个工种的水平都在提高,专业性、职业化程度大大提升。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在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使中国革命陷入生死存亡一线时,在苏联撤走专家使新中国建设举步维艰之际,是独立自主、依靠中国人走自己的路,挽救了中华民族——这是《周恩来》对我们今天最有启示之处。联系当前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国际竞争,今天中国要发展,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歌剧迷冯忠义:没想到,歌剧舞台上也能立住中国总理!当看到刚做完手术的“周总理”深夜伏案工作的灯下剪影,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之际仍然惦记老少边穷地区脱贫、祖国一统大计,我们都越来越清晰地触摸到了总理心中那无言的大爱。

  延安市民邢延芳:当年周总理率领红军队伍来延安时,就在我家里住了几天;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时接见了延安党校的同志,我父亲就是其中一位。总理去世后,许多怀念他的乡民把祭奠总理的花圈送到了我家。在《周恩来》中,我仿佛又看到了总理那埋头处理政务、鞠躬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身影……

  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整理

  

  【艺评】 我的新概念昆曲观

  文|柯军

  概念是什么?即观念(Concept),也就是一个人的思想与看法。艺术创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艺术家的观念。不可否认,昆曲是极其成熟的古典艺术,具有丰富的程式,但恰恰是其极致与完美的形式客观上成为昆曲表达现代人精神、现代人审美的阻碍。我常常想,已经浸润了中国人六百余年的昆曲,可不可能在当代承载这个时代人的思维、情感、理念、精神?可不可能从一个供人品赏把玩的艺术品向反思自我、拷问灵魂、传达现代观念的艺术载体过渡?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空间可不可能更为开放?我作为一名演员,可不可能既借助昆曲的传统手段,又跳出昆曲的条条框框,来阐发我对人生的感悟,达到自我拯救、自我完善的目的?

  

  出于这样的追问,也由于香港艺术家荣念曾对我的启示,从2003年开始,我对昆曲进行了一些实验性的探索,如《余韵》(2003年)、《浮士德》(2004年)、《藏奔》(2006)、《新录鬼簿》(2009)、实验版《夜奔》(2010)、《319回首紫禁城》(2010)、“汤莎会”《邯郸梦》(2016),它们皆是我十多年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表达的轨迹,我姑且把它们唤作“新概念昆曲”。以下,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新概念昆曲展开阐释。

  

  一、以素颜通向真我

  粉墨登场是戏曲演员的常规,对于很多演员来说,只有“扮上”了才有自信,只有依托于角色才能把“我”张扬出来,但这个“我”不是真我。我想通过新概念昆曲找到发声的出口,让我摆脱被动接受角色的位置,由为他人代言转向为自己发声,重拾自己的头脑,进入主动思考的状态。

  当我卸下层层粉墨以素颜直面观众时,一开始心里有点抵触,但最终从素颜中感受到了魔力。演员在排练场里是不假修饰的,这时他的状态恰恰是他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脸上的表情、额角的汗珠清晰可见,对身体的控制更为直观,传达给观众的力量更具冲击力。

  譬如实验版《夜奔》。传统《夜奔》中林冲的扮相大家是熟悉的,盔帽、箭衣、红坎肩、红大带、宝剑,实验版《夜奔》的林冲仅以一袭灰色长衫加身,于是那个慌不择路、披着星月夜奔的林冲,也可以看作是我的“夜奔”。林冲面临的所有选择、犹豫、痛苦,也是我的人生所面对的。林冲即我,我是林冲!素颜,将我与林冲的形象重叠在一起,让我借助林冲的情感来表达、来反诘,从而让传统昆曲人物更容易走进当代人的内心,让思考实时在场。

  我的新概念昆曲大多以素颜形式出现,作品中的角色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角色,而是更接近真我,是一名生长在当代的个体,是面对现实有困惑有迷茫的所有人,观众也因此在观剧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二、舞台成为“心灵道场”

  挥洒汗水、遭遇伤痛、享受掌声和荣誉,除此之外,舞台对演员还有什么意义?似乎一直以来,演员从来都是处在被别人观赏的境地,演员个体的心境无人关注,也没有演员想过主动表达。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舞台当作自己心灵的道场,当作审视自我、反思自我的空间?这是我实践新概念昆曲的初衷。

  我的实验作品《藏奔》就把生活中的我和我所扮演的林冲放置在了一个时空中,由“我”对现实处境的思虑引出林冲的夜奔,又以林冲的困境与抉择呼应“我”的醒悟。整个作品通过传统书法与昆曲艺术的交织,通过角色和演员两重身份的置换,以“我”对“同”字不同字体的书写,表达了“我”的困惑:是顺世还是随性,是藏锋还是露锋?锋芒毕露必然会满身伤痕,委屈求同又必然碌碌无为,“我”该怎么与这个世界相处?“同”的种种写法表达了“我”的焦灼,而林冲的三尺剑锋,是出还是收,也暴露了林冲的焦灼。那个李开先笔下的林冲与今天的“我”的两难处境竟如此相似!舞台和生活,古人与今人,都归束到一部剧中,共融、对话、碰撞,我与角色都挣扎在“藏”与“奔”之间,这实际上就是人的生存状态。

  “藏”与“奔”也是我对昆曲的两种表达方式:对“最传统”昆曲的坚守和传承,对“最先锋”昆曲的表达和开拓。我会在这两条平行线上一直奔跑,偶尔对望,它们彼此牵手的时刻也是我人生落幕的时刻。

  

  三、昆曲在创造中新生

  有人说,思想对于戏曲这个舞台来说根本不重要,因为戏曲看的是“身上的玩意儿”,技术是第一位的。许多戏曲演员也习惯了不需要头脑、下死功夫练就足够了。因此,主动思考和创造一直是戏曲演员最为缺乏的,时间久了,戏曲演员也就不会思考了。

  我对昆曲是不安分的,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想表达!只是昆曲太“强大”了,它的传统和规范,它的四功五法都是那么精密,所以我用“揉碎自我、成全昆曲”的方式来小心翼翼地对待它。那么,跨出昆曲的边界,当我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宽广的当代剧场观念下,又会发生什么奇迹?

  香港华人实验戏剧的先驱荣念曾老师是我的引路人,2001年与荣老师的相遇给了我一把打开新思维的钥匙。他教会我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以及跨越边界、敢于质疑,从而改写了我的艺术生命。

  实验版《浮士德》,实际就是荣老师给出的一个题目——如何用昆曲的形式来演绎浮士德?歌德笔下浮士德向魔鬼梅菲斯特出卖灵魂的情节是最触动我的。当时恰恰是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自身发展其实也面临着选择与坚守的问题:是在“遗产”中寻找慰藉,还是追求更高层面的思想提升?是追逐市场的回报,还是保持昆曲自身雅文化的品格?我的困惑恰巧与浮士德的躁动叠合在一起。于是,我用浮士德和影子这两个角色的并置来表现所有的对峙:浮士德身上两个灵魂的挣扎,关于崇高与享乐、精神与感官的冲突,关于正与邪、神圣与魔鬼的对话,整场戏都是用这种对峙的风格来叩问,而这其实也是我对昆曲的叩问。外在手段上,浮士德用老生行扮演,影子用丑行扮演,两个角色的唱做全部是昆曲的,两者时而如影相随,时而纠缠妥协,时而红黑共舞,很有艺术感染力。

  为了让演员懂得用身心体悟、大胆创作,我发起了“朱鹮计划”。这个于2012年由香港进念二十面体与江苏省演艺集团发起合作的项目,在当时戏曲界可谓绝无仅有。“朱鹮计划”的对象是江苏省昆剧院的九位年轻昆曲演员,起初他们或抵触、或懵懂、或惧怕、或觉得无意义,但经过荣老师的不断启发、提问、命题、创作、交流,都创作出了自己的实验作品,自身的创造力和眼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四、传统与创新是辨证的

  传统,如果没有创新,就飞不起来;创新,如果没有传统的根基,则只能浮在表面。新概念昆曲是大胆的结合——用“最传统”去抵达“最先锋”。什么是“最传统”?原汁原味的昆曲唱腔、最规范的昆曲唱做、最纯粹的昆曲舞台。什么是“最先锋”?开放的,独立的,思辨的,哲学的,未来的。

  做这样的昆曲,演员基本功法的训练需要更加严苛,传统折子戏的学习一刻都不能懈怠。其次,回归戏曲传统科班“主角挑班制”,让演员集编、导、演于一体,进行自觉的创作,通过创作找回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比如,《319回首紫禁城》就是我的学生杨阳主动提出想要创作的一部作品。长期学习昆曲,后又跟随荣念曾老师创作,杨阳学会了提问,学会开放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学会了主动,还意识到了求变和形成自我风格的意义。这台剧没有妆扮,仅有素服;没有情节,只有情绪;所有的表达都是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心理世界为主轴,大厦将倾之际,崇祯皇帝与李自成的对话、与袁崇焕的对话,甚至和自己渺小影子的对话都可以视为角色心理时空的外化。整台戏甚至有长达十五分钟的暗黑时刻,无一丝灯光,烟雾缭绕整个剧场,让观众与崇祯共情。演员用最纯净的昆曲唱念乃至清唱来演绎,观众可以安静地用心体会崇祯激荡的内心,体会一个当代创作者对崇祯的回望。

  最纯正的昆曲舞台一定是“一桌二椅”,通过桌椅的不同排列组合,以简当繁,但极简主义中也埋藏着现代的密码。《319回首紫禁城》中一把红色的椅子贯穿了全场,椅子一开始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拼装起来,后来在白练绑缚下摇摇晃晃地被吊了起来,最终重重地落下被砸碎。这把椅子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当落幕时定格,舞台上椅子破碎的像与完好无缺的影共处,寓意不言自明。这种象征的、指向人心理的表达不正是“最先锋”的吗?

  五、先锋性与文人精神同构

  新概念昆曲首先代表着一种先锋精神,素颜和极简主义就是它的标志,情节、故事、角色不再是它的关注点——“我”才是。“观看”成为了一种更为主动、个体、开放的行为。从表达方式到接受方式,新概念昆曲都充满着先锋性。

  新概念昆曲更代表着向中国文人精神或者说知识分子精神的回归。昆曲是文人在书房中创作出来的艺术,用曲牌格律音韵表达文人的情感,甚至是文人失意时消磨时光、排遣心结的一种寄托,渗透着文人的主体精神。爱情与美从来不是昆曲的全部,在昆曲内核中有着比单纯的“美”更厚重的内涵。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从来不是最终目的,他要表达的是对王朝落幕、历史兴衰的哀伤,是一种巨大的悲悯。我扮演过《夜奔》中的林冲、《铁冠图》中的周遇吉、《桃花扇》中的史可法、《牧羊记》中的苏武、《邯郸梦》中的卢生,他们的悲悯、崇高、壮烈、坚守,无不体现着昆曲的文人精神。

  我想,新概念昆曲可否从艺人的“场上”转身,回望、叩问文人的心灵,甚至重新回到文人的书房,借着文人的目光与他们笔下的人物对话?这个书房是我一个人静静沉潜的舞台,也是放飞自我、重新审视自我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可以不再为取悦他人而表演,我只表达我自己,我是独立的我,甚至是反叛性的我。我理想中的新概念昆曲,正是最纯粹的知识分子精神和最现代的先锋精神的同构。

  (作者为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

  

  【新潮】 用余生,寻找你

  文|范小青

  12月3日,《苏州杂志》主编、我的挚友陶文瑜逝世了。我不能写,心底里的痛,是写不出来的。

  可是我要写,文瑜在等我。我想,他希望我跟他说说话,就像过去了的无数个日子一样,他的电话来了,有时根本没有什么正经事要说,就是想和我说说话。或者,他怕我在开会,就发个微信消息来,多半是他朋友圈的一段内容,他的一幅字,或者一首诗,有多少人点赞。他会毫不谦虚地问我:我阿牛?

  我“嘲笑”说:牛。

  如果我没有及时回复,他就不管我开不开会了,电话就追过来了:范老师,你看了没有?

  我说,在开会。他说,哦,那你等会看一看,我牛得不得了。

  别以为这就是我和文瑜的全部日常,我们也有生气翻白眼的时候,不过没事没事,不会长的,我往往会主动讨好他一下,这一点我完全做得到,分分钟都做得到,因为我的生活和生命中不能没有文瑜。有文瑜的日子,我的心一直是踏实的,虽然我母亲走得早,我父亲也在十年前离开了我们,但是我的心不空,我的心是完整完美的。

  12月4日,小海对我说:昨夜我仿佛成了孤儿。

  是的小海,我也成了孤儿,好多人都成了孤儿。

  文瑜和我哥小天是挚友,他俩情深嘴凶,经常斗得不可开交,互相讨便宜。我父亲还在的时候,有一次他们竟然让我父亲作评判。好我个父亲,不假思索,就指着文瑜说,你,是他(小天)的精神父亲。

  小天一跳八丈高,大喊:我才是他的精神父亲。

  有一次文瑜突发奇想,跟我父亲说:我这辈子没有大哥,我认你作大哥吧。我父亲即刻回答:不,还是我认你作大哥吧。一个老顽童,一个小顽童,就这样让欢声笑语不断地在我家回荡。

  可是文瑜生病了。

  文瑜早就生病了。十年来,他每周要做三次透析,其中的辛苦难受,只有他自己体会。在查出病症的前一阵,他几乎见人就说,你到《苏州杂志》来工作吧,你到《苏州杂志》来工作吧。他这是要干什么?文瑜啊文瑜,难道冥冥之中,你已经得到什么暗示,你只是不肯告诉我们,你只是不想让我们为你难过。

  你一定看得见,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读你的诗,都在说你这个人。是的,你很牛,你太牛了,正如你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跟我们开玩笑说,你和江姐差不多,明知来日无多,还在一针一线绣红旗。你让我怎么回答你啊。我只能强行地笑出一声,说,你就好好绣红旗吧。文瑜开心地笑了。

  我没有想到,你有如此之大的勇气,死亡也不能夺走你的高贵。你就这样昂首挺胸地走了过去,你也害怕,你也恐惧,但是你的高贵,战胜了它们。

  文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关心着他人。11月29日,文瑜为了我的家事,给我发了截屏,说,你自联吧(你自己联系吧),我不行了。他真的不行了,多两个字也写不动了。同一天,他给小天发微信,希望小天“和自己及亲人互相温暖”。

  治疗用药,快速地损害了他的身体,用药的第二个月,他已经难以承受药的打击了,可只要哪天一停药,他的精神头又起来了,他又要绣红旗了。11月29日,他不再做透析。他是很清楚的,以他的身体状况,只要停一次透析,就会出现什么情况,但是他已经决定坦然地接受。即便如此,我们都觉得,还会有一段时间的。

  12月2日上午,文瑜用儿子陶理的手机,给我打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电话。他用非常微弱的声音说:你今天空吗?他说他不行了,让我看微信,用他自己的手机,给我发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条微信,那是一个截屏,是11月30日晚,他发给曹后灵市长的:“我已放弃治疗,就这两天了,麻烦你关照院方认真做好我的临终关怀。谢谢。朋友一场,就此别过。”

  电话忽然就中断了。过了几分钟,陶理打电话给我,说爸爸电话打到一半,昏迷过去了。

  他没有再醒过来。我来到医院,默默地坐在他的床前,忽然听到他重重地呼吸了一声,我顿时心生奇想,会不会有奇迹发生了。这么想着,我看了一眼监护器,就是那一瞬间,心跳停止了。

  时间永远停留在2019年12月3日下午3时53分。

  有多少人在为文瑜流泪,无眠,叹息,包括无数并不认得他的人。

  小海说,面对任何人,文瑜是一律如常地插科打诨,消解富贵者的妄自尊大,消解贫困者的窘迫局促。他的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你没有活到他的纯净和透彻,你没有活到他的这份赤子深情,你没有活出他对生死大事的举重若轻,哪里可以写出这等好诗来呢?

  那些不良的世风,在文瑜的至情至性面前,是那么的猥琐不堪。那些装模作样的文字,在文瑜的诗文面前,又是多么的无趣无聊。

  文瑜平日私信聊天,或者发朋友圈,不怎么多用表情,更不用“拥抱”的表情,但是在最后的日子里,他用了很多“拥抱”的表情。他想抱住世界,抱住大家,直到他抱不住了。

  文瑜,我还想看到你貌似骄傲其实厚道的笑脸,我还想听到你得意洋洋却又有点害羞地对我说:我阿牛?

  对不起,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语无伦次,我很痛,我撑不住了。

  ——文瑜啊,我要用我余下的全部生命,来寻找你。

  (原载《苏州杂志》)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