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被公共空间重塑的城市,看画坛巨匠如何“点睛”,“知识”和“数据”不是一回事|人文周刊荐读
2019/11/29 08:49  交汇点  

  

  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第114期)

  【记录】

  

  【悦读】

  

  【文脉】

  

  【百家】

  

  

  【记录】

  重塑城市公共空间,让我们与更美相遇

  不知不觉中,人们发现,寸土寸金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美了。面对不断生长的城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城市这个“容器”,正在通过重塑公共空间,更新人与城市、文化的连接方式,构建当代公共生活新形态。城市公共空间,已然成为城市人的“第二客厅”。

  正在被重塑的城市公共空间

  除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等代表城市文化高度的公共文化空间,如今,商业体文化空间,如同哆啦A梦“口袋”版复合式、一站式文化空间正在不断涌现。

  90后自由撰稿人林静,五年前去了一次韩国,当地遍布街巷、小而美的咖啡馆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南京有这么棒的空间,让我可以愉快地玩耍一整天,就好了!”

  她的愿望很快实现了,而且是加倍的。她发现,这几年,南京的商业综合体越开越多,也越来越有文化,逛起来越来越有趣了。德基开了美术馆,金鹰开了书店,华采专门打造亲子微剧场,几乎所有综合体都有迷你“唱吧”……“现在的商家都懂得怎样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去吸引人流,独特的文化空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最能吸引年轻群体的。一对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去逛华采,其实未必明确去买什么东西,他们更看重的是在这个空间里的体验,以及在体验过程中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林静说。

  

  江苏大剧院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很多文化空间和商业体是“混搭”的。位于鼓楼羲和广场的奇点书集,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综合体。在这家被称为书店的“书店”,看书、购书、喝咖啡自不必说,这里居然还卖衣服,同时还是个艺术画廊。

  “羲和广场里面本身有写字楼,有住宅,有商业,人群相对比较高端,怎样提升这个空间的整体品味?调研之后,我们决定拿出1800平方米,做一个集合式书店,让文化起到灵魂的作用。”奇点书集的老板对记者说,开业的时候,书店把南京艺术家赵清设计的60幅海报拿来试水,以1000元一幅的价格出售,没想到一下子卖出了20多幅。

  “古巷里的一口井,一颗大树,构成了过去人们生活的记忆共同体。也许以后就可以设计成一家小的美术馆、一间旧时光书店,形成人们新的记忆点。”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南京著名设计师陈卫新更重视文化记忆和历史信息的传递。过去的大板巷71号,是民国两进两层民居。在陈卫新的手中,它摇身一变成了时光百货,专门用来展陈销售那些充满了我们生命记忆的老式收音机、桌子等旧物。“当这些个体性的记忆,同时出现在一个公共空间里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个强大的集体记忆,让我们跟城市的关联性、对生命产生另外一种联想。” 大板巷75号,则改造成了一间零距离的美术馆。虽然面积只有几十个平方米,却可以看到一线书画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就在路边,一脚就能跨进来,生活离艺术只有一步之遥。”

  陈卫星说,不单在南京,近年来,车间、厂房变身创意产业园,以及伴随着城市旧城改造,旧民居、旧街巷“蝶变”为城市中心的文化街区,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他看来,新的房子、新的地都用完了,让老的街区沉淀历史,营造出新的文化空间,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走向。

  

  现代公共空间

  走进公共空间,重构现代社交

  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一方面越来越“宅”,希望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另一方面,又渴望交流、互动、共鸣,城市里的许多公共空间,正在重构着现代社交。

  在南京江宁白茅山下,坐落着一座“妮可的院子”,是远近颇有名气的“朋友们的客厅”。半年前,60后媒体人杨琳在白茅山附近租下四间农房,按照自己的喜好把它改造成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憩居地。在设计时,她特地保留了将近70平米的客厅作为和好友相聚的空间。没想到朋友带朋友,“妮可的院子”名气越来越大,甚至一些人驱车数十公里特地从南京赶去喝一杯咖啡。原本是自己和旧识的一方天地,却在无形的分享中渐渐变成联结、服务更多人的文化空间。杨琳认为这段历程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蕴:“在心怀尊重、遵守文明的前提下,大家来这里可以尽情放松,享受社交原本的‘交心’乐趣。”

  “漫步于金融城,穿梭在青奥村广场,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我们却能相视一笑,甚至打声招呼,我觉得这就是发生在公共空间里的虽然普通却很有意味的神奇瞬间。”今年初搬到南京河西的80后美术教师高迪说,他搬家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加亲近河西文化核心区数量众多的公共空间。

  

  奇点书集

  公共空间里的社交,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对于久居“钢筋水泥”中的现代人而言,它无疑提供了扩大人际交往、和睦邻里关系的好机会。家住苏州南门的林萧宇,戏称自己母亲去社区广场“上了瘾”,母亲则反驳说,每天带着孩子去那里和其他老人一起说说话、学学广场舞,心里才舒坦。林萧宇感慨说,“五年前熟识的朋友,现在仍然来往的不过一两个。作为职场人,我们尚有可能在工作中认识、结交新的朋友,但对于居留在家中的老人而言,可供他们选择的社交场景太少了,公共空间的出现,其实是满足了他们交流的欲望,让情感需求有了新寄托。”

  家住宜兴云昌社区的肖放老先生今年72岁,酷爱书画。他说,很想有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水墨,以画会友,然而进美术馆的门槛太高了,一直以来只能望洋兴叹。不过,让肖老高兴的是,最近自己的十多幅书画作品就要在社区书屋里展出了。书屋负责人宣至旦说,社区书屋就是社区的一个小微艺术空间,老百姓在这里能交流、互动,更重要的是,他们成为这个空间的主角。

  “去喝杯咖啡聊聊?”这是如今很多职场人的口头禅。31岁的徐温雯是典型的“斜杠青年”,她是干练的金融行业从业者,也是一位自媒体创业者。她笑称自己常带客户去咖啡馆这样的公共空间,但喝的不是咖啡,而是生意。以前谈项目签合同,作为公司代表,她都是在谈判室正襟危坐;现在,她更习惯来到一个公共空间,捧一杯咖啡,在融洽的氛围中和客户把生意谈了。“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我们所谈的不限于生意,还有生活,常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空间中,客户的身份模糊了,朋友的情感增加了,生意自然也就更容易谈成。”徐温雯说。

  公共空间,城市的精神涵养地

  新型城市公共空间,正在重新打开它们与人、城市、文化的连接方式,成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重要的精神涵养地。

  “搬家前,70岁的老妈最舍不得的就是汉中门广场。她说:看得见秦淮河,摸得着城墙,才是南京。可搬到她口中的‘乡下地方’没几天,老太太就移情别恋了,有外地朋友过来,带他们沿着滨江风光带走一走,看一看,是老太太最感到自豪的事。”董柳在朋友圈里讲述了从主城搬到河西新城的故事。

  “滨江的绿地,如果放到别的地方,那也就是一般的好而已,但是它放到了长江旁,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在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邵润青看来,人在江边走,不仅是和自然风光对话,也是和几千年的长江对话,它成功地打开了南京人和长江的对话关系。

  

  “南京眼”

  南京古城是在秦淮河的下游逐渐繁华、兴盛直至发展成现在的模样,所以一直以来,老南京人和秦淮河很近,和长江的关系并不密切,最多是坐个轮渡过个大桥。但现在,“变大”的南京要拥抱大江大河,通过滨江风光带这个公共空间的构建,南京人一下子觉得,他们也是住在长江边的。长江成为南京人的又一个“精神坐标”。

  “城市空间承载了三个属性,除了它的功能,也就是社会经济属性外,它还有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判断一个空间是不是好,就是看它是不是能在这三个方面同时触动你。”邵润青。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打造上可谓不遗余力——

  “荷叶水滴”造型的江苏大剧院,呼应了江苏的“水”文化,剧院把世界顶尖演出引入南京,用艺术涵养城市,刚刚结束的5个半小时“歌剧马拉松”《帕西法尔》,可谓一场奇妙的音乐之旅;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设计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被称为“苏而新,中而新”,将苏州园林、现代建筑元素和光影巧妙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江阴有条“网红绿道”,以全钢结构架空步道、桥梁,串珠成链,将城市生态风光和历史人文景点串联起来,并在绿道上开辟了24小时阅读空间,成了真正的城市客厅。

  “空间的打造并不是政府一厢情愿,为什么有的空间做出来之后门可罗雀,有的却成了流量之地? 我们的空中绿道,可贵在于连接了城市的地理空间,更连接起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江阴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周晓红认为,每一个城市应该挖掘自己不同的形象、气质和特点,用精神赋能城市的公共空间,涵养一座城的人。

  有人说,世间最有故事的地方,不在路上,在桥上。不管是路上,还是桥上,其实都是物理概念上的“公共空间”。人群在公共空间里相遇,碰撞出的那些动人故事,往往是一类人,一座城,一个时代的最真实的当代图景。

  交汇点记者 陈洁 吴雨阳

  

  【悦读】

  刻写在骨头上的历史与故事——甲骨文图书阅读札记

  文 |杜浩

  自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至今,中国甲骨文发现和研究进入第120个年头。近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甲骨学已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显学;甲骨文知识也正在从书斋走向时代、走向大众。几本有关甲骨文方面的图书,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甲骨书刻之美,感悟中华文明历史。

  

  书写百世《甲骨春秋》

  《甲骨春秋》,由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编辑,今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入选为2019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之列。

  

  读者要问“甲骨文是什么?”“甲骨文记载哪些内容?”《甲骨春秋》进行了解答。甲骨文,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王和贵族用来占卜的龟甲和兽骨,主要是龟腹甲和牛肩胛骨。在使用甲骨进行占卜之前,要对其进行加工整治,使之平整,便于钻凿和刻辞。占卜时在钻孔内或旁边用点燃的枝条烫灼,甲骨正面因高温爆裂会出现“卜”字形的小裂纹。占卜者依据兆纹兆象作出判断,并将占卜之事记在裂纹一旁,即为卜辞。

  甲骨文例一般包括前辞(或称叙辞)、命辞(或称贞辞)、占辞、验辞等。前辞,指记录占卜时间(干支名)、占卜者和地点。命辞,指记录所占卜的具体事情。占辞,指根据兆纹所呈现的占卜结果进行判断。验辞,指记录占卜过后的应验情况。

  从对中华古文字的贡献来看,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书写符号系统,不仅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基本结构,还有“假借”“转注”等用字方法,能够简要记录语言。

  文字语言起源于社会生活,能够折射时代景观。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战争、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这成为研究中国上古社会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甲骨春秋》中,作者将甲骨记载内容分为商王世系、神灵祭祀、方国战争、田猎农耕、自然现象、天文历法、疾病生育、记事刻辞等八类,每一类选取代表性甲骨文物并附上高清图片,并以图表、文字等方式予以解释说明。

  《甲骨文的故事》发现社会文明密码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甲骨文为我们提供了探寻中国上古社会文明的密码。

  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甲骨文的故事》(作者为董作宾、董敏),给读者提供了认知甲骨文重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文明价值的阅读。

  

  作者董作宾,是中外知名的甲骨学权威,也是“殷墟考古第一人”,曾数度亲身参与民初的殷墟发掘,发现了大龟四版与贞人说,并将甲骨文分为五期,提出十个断代标准,构建殷历,以科学方法研究殷代的制度与地理,学术贡献卓著,并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合称“甲骨四堂”。

  翻阅《甲骨文的故事》第二章“寻根:发现甲骨文的故乡”,我们会看到殷商王朝灭亡后消失的王都即“殷墟”建筑规模,“殷墟的范围大约有三十平方公里,至于殷墟宫殿的遗址占地也非常广大,面积大约有七十万平方公尺,可以想见商王朝当年有多么强盛”,而出土的大量商代遗物,绝对称得上是中国二十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本书的第三章“回溯:甲骨文的诞生和演进”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占卜的方式,卜辞的颜色,甲骨的储存、掩埋、处理等……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三千多年前殷商社会生活的景致。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郭沫若先生曾指出,中国文字发展到甲骨文时期,至少经历了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中国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一路走来,基本的形体一脉相承,虽然书写方式有了改变,但构成逻辑还是相同的。

  《甲骨趣闻》学人传佳话

  《甲骨趣闻》,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书法篆刻家王本兴。

  

  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到中药房抓药,意外发现一味药材“龙骨”有很多划痕,类似篆文而不识,后经研辨发现了甲骨文;“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这是国学大师罗振玉初见甲骨,发出的既惊且喜的感慨;国学大师王国维治商周史考证出商王世系,对甲骨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们常提到的一代代学者大师前赴后继以解开甲骨文古老文明密码的故事。

  且看《甲骨趣闻》书中目录“王懿荣第一个揭开甲骨之谜”、“甲骨四堂罗振玉之功过”、“董作宾为甲骨学奋斗了一生”、“国学大师王国维其人其事”……等等。甲骨之父王懿荣一门忠烈,为国捐躯,可歌可泣;《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把自己所藏的甲骨片汇拓出版,诞生了第一部甲骨拓本《铁云藏龟》,功不可没;罗振玉寓居天津期间,其手书的《集殷墟文字楹帖》153条,真正把甲骨文字引导到书法园地;加拿大明义士一生收集甲骨以五万片计,亲手摹书数千甲骨铭文,且父子传承,留下无数佳话;王国维研究甲骨,著作等身,最后终结在昆明湖,书中所记这些文化学人孜孜矻矻、矢志不渝研究甲骨学的动人故事,仿佛跃然纸上。

  此外,书中“三次有趣的甲骨鉴赏”、“甲骨文的真骨‘伪刻’”、“占卜用的甲骨从何而来”、“有趣的甲骨文合文”、“整治甲骨趣闻”等节,都是通过故事闲谈的形式,对甲骨文的历史知识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呈现。

  阅读甲骨文图书,让我们重温了我们民族的文字史,更是对中华厚重悠久的文化史、文明史的触摸和巡礼。

  

  【文脉】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巨匠大作齐聚南博

  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8位宗师级巨匠的众多代表作27日齐聚南京博物院《仰之弥高》收费特展,用笔墨勾勒出20世纪中国画变革创新的史诗。

  

  策展人庞欧解读展品

  纵观20世纪,时代风云的激荡和西方美术的浸染开启了中国画多元并存、融汇创新的新局面,上述8位画家则代表着那个时代中国画的最高水平。策展人、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庞鸥表示,展览从画家的艺术成就、作品的影响力和引领时代的使命感三个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展出这8位“巨星”的作品。他们基本代表了当时中国画的两种主要走向和价值追求,一种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为代表,是传统创新型画家;一种以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为代表,是中西结合型画家。

  

  齐白石《柴爬图》

  鱼、虾、蟹、蛙是齐白石水族画的“四绝”,展览中除了此类题材外,还画了一只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柴爬子,齐白石在画上自题,称想将儿时用过的生活用品一一入画,所以才有了这幅作品。庞鸥打趣说:“按市场价格计算,这幅作品至少值五六百万元,这恐怕是世界上最贵的柴爬子。”展柜中一只钳子状的钢印背后有一段笑谈,齐白石晚年见有人造自己的假画,就用钢印压在画上防伪,没想到这把钢印也被造假,老人只好弃之不用。

  

  徐悲鸿《愚公移山》

  宽达3.75米的《愚公移山》气势磅礴,这幅徐悲鸿最著名的代表作在展厅中最吸引眼球。

  

  中为徐悲鸿《在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

  他一生倡导现实主义创作,展出的《在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描绘了1949年徐悲鸿作为新中国代表团成员,在布拉格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时听闻南京解放,目睹全场沸腾的场景。为创作这幅高达3.5米的作品,他为郭沫若、田汉、马寅初等数十人作了肖像写生,最终画面上呈现的人物多达百余个,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写照。

  

  张大千泼彩《江岸图》

  张大千的仿古功力在20世纪中国画坛无人能及,展览中不乏他创作的敦煌佛像、仿古山水,但最能代表他艺术创新成就的要属他晚年泼彩作品《江岸图》,选用天然矿物手工研磨的矿物颜料,使画面青、绿色彩坚实厚重,如宝石般灿烂夺目,而“泼墨泼彩”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代表技法。

  

  黄宾虹《深山孤寺图》

  展览中,黄宾虹作为中国画传统技艺集大成者,其山水画“黑、密、厚、重”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

  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中巨石的千钧重量和坚硬质地,与山花的艳丽柔弱和摇曳多姿相映成趣;

  

  林风眠《油灯花果图》

  林风眠《油灯花果图》以中国笔墨融合西方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和古典主义,“画无东西”的融合美学令人叹为观止;

  

  傅抱石《九歌图》之《云中君》

  傅抱石《九歌图》根据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创作,10幅册页首次合璧展出;

  

  李可染《孺子牛图》

  以画牛闻名的李可染《孺子牛图》为鲁迅诞辰100周年而作,可以视作画家对孺子牛精神的理解和诠释。

  据悉,《仰之弥高》共分两期展出,首批展出97件(套),明年1月10日前后,将换展61件(套),其中不乏徐悲鸿《九方皋》等教科书级名作。

  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百家】

  “知识”和“数据”不是一回事

  文 |陈春花

  以前说工业时代、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我们就会知道那个时代的重要价值是工业、是科技、是信息。但现在已经不再用“信息时代”来表示当下这个时代了,也不说科技时代,甚至也不说互联网时代,而是称之为知识时代。人们一直在反复强调是“互联网下半场”。为什么叫“下半场”?因为它的重要价值转移了。

  

  当年柯达(编者注:伊士曼柯达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破产的时候,德国所有传媒都在惊呼一句话:“在科技面前,没有人高高在上,因为时代会淘汰落伍者。”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很适用,不过主语从“科技”变成了“知识”。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更是高瞻远瞩,他认为,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早期知识一直被视之为“道”,离现实很远。可是现在,几乎是一夜之间知识突然变为“器”,变成一种资源,一种实用利器。他把知识所起的作用做过三个革命阶段的划分:当知识运用于生产工具的时候,称之为工业革命;当知识运用于工作之中的时候,称之为生产力革命;第三个阶段是知识用于知识自身,称之为管理革命。我沿着他的研究思路加了第四个阶段“知识革命”,这第四个阶段不是知识应用于流程、工具或知识本身,而是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生产要素,它使资本和劳动力居于次要的位置。前三个革命淘汰的是工具、是流程,知识革命淘汰的是人。

  如果没有知识,一定会被淘汰掉,这一认知促使人们重新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然而在现实中,虽然大家对知识都充满了期待,但几乎所有人都困在如何获取知识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段的人都忙,滚滚时代洪流,每个人都觉得眼前充满机会,但又惶惶不安。信息如海,却让人难以鉴别哪些是真正的知识。如果不能做知识的甄别,必然会陷入到难以选择的境地。难以选择,就无法创造价值。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你的脑海里要有知识的概念,不能陷在信息和数据里面。现在很多人都讲数字化、讲大数据,但你是否知道,这些跟你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仅仅依赖数据,就好比我们从前借助于工具,然而靠知识驱动的组织,跟靠工具驱动的组织完全不同。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认为,知识驱动的组织应该有一套深厚的知识系统。必须得有能力不断地去获取知识、验证知识,不断地创造和创新。知识的生产力才是经济与系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具体落实层面,我一直认为,人的高度不是由“头”决定的,而是由“手”决定的,唯有运用,才会创造价值。如果我们要学习、鉴别和运用知识,最关键的有两点:第一点,不断有目的地“放弃”,把过去的东西扔掉。这是我对很多企业要求最多的事情,企业最大的障碍就是原有竞争力的障碍、竞争力的陷阱。当下美国所有的零售公司都会被投资者问一个问题,“你跟亚马逊比有什么应对?”如果没有应对,这家公司在行业里往往就会被淘汰掉。而国际上很多制造类公司甚至把制造起家的东西都卖掉了,迅速转型成数据驱动的公司。对于人来说也一样,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首先必须学习清理,就像做一次重启,把以前的全部都清掉,然后重新学习、重新认知。每个人都需要转变成一家知识驱动型的“公司”,你的组织结构和合作伙伴系统,包括你可持续的价值创造都需要变。

  此外,我们只有不停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真正地放空自己、更新自己,才会有更宽广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持续地去理解外部环境,因为需要改变的因素大多都在外部。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时刻都不要忘记和别人合作,把自己拥有的和他人所能提供的组合在一起,从中寻找契机。因为,今天有太多的知识仅靠个人的力量和时间无法全部领略,不“借用”,孤军奋战是行不通的。我一直有个观点:这个时代,连接大于拥有,要从个人英雄走到集合智慧。曾经有一位英国小说家,他写的小说总是很好,人家问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他说“唯有融会贯通”。什么叫融会贯通?你不要只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会去找问题,也就是界定问题,界定后要做鉴别,然后对已鉴别的信息做特定的转化,这就是个人化的知识形成的过程;有了知识的形成,你就会慢慢产生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有了知识方法论,你会更好地面对未知问题。这就是融会贯通的重要意义所在。

  保持终身学习则需要具备三个能力:基本学习力、过程创造力、行动实践力。基本学习能力就是把我们现在已经存量的知识先拿出来使用。未来的人们身上一定并存着两种知识:存量的知识和动态的知识。存量的知识是基本学习能力解决的,动态的知识是要靠另外两个能力:一个是过程学习能力,通过做跨界、广泛了解各领域的知识获得;二是行动实践力,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再创造。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停地扩大自己的存量知识、训练自己过程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此外,获得知识,需要从三个方面突破自我认知:去掉“我执”、相信别人、放下经验。人在认知上有三个障碍。第一个障碍就是太过自我,摆不好自己跟别人的关系,处理不好自己跟社会的关系,平衡不好自己跟环境的关系。第二个障碍就是人总认为自己相信的东西就是真的,但实际上人所信仰的真理与真理之间永远是有差距的,人所相信的东西和真的东西也并不相同。我们的学习训练和知识训练、智慧训练就是让这个差距变小,或者让人更早地发现这个差距,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第三个障碍就是相信自己的经验,其实事物一定是不断变化的,经验就是陷阱。好的学习会让人学会把所有的“我执”都拿掉。

  在知识的社会里面最经不起的是知识潜力的浪费。在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当中,最重要的是对事物的洞见力、远见力以及最后的也最重要的实现力。只要不断地深入融合和介入到变化当中时,就一定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用比别人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更大的心胸接受变化。理想和现实之间,就差一个行动的距离,唯有突破自我极限,才会持续拥有知识而不被时代淘汰。

  

  

标签:
责编:王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