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江南文脉·传承 | 继往开来,让江南文脉续写红色文化图谱
2019/10/31 22:15  交汇点新闻  

  红色文化,特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人杰地灵的江南大地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纵览中国近现代史,代代江南儿女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回首风云,江南大地红色文化硕果累累;放眼未来,“红色江南”传承迭代熠熠生辉。10月30日,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首次增设“红色江南:革命文化溯源与共产党人初心”分论坛,专家学者云集太湖之滨,共同回溯江南文脉的红色底蕴,探讨“红色江南”的时代价值。

  追寻江南大地红色记忆

  以富丽婉约著称的江南地区,在红色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江南早期的红色文化印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98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石库门和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揭开了历史新纪元。” 江苏省委外宣办原副主任、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朱成山表示,“这里也升起了第一面军旗,走出了党的重要创始人陈独秀、《共产党宣言》首译者陈望道;走出了周恩来总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在这块神奇的文化热土上,许许多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革命足迹。”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认为,从历史沿革中走来的江南红色文化自成体系。“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点燃中国革命的燎原星火;“铁军精神”见证了新四军在江南地区的英勇抗战;‘雨花英烈精神’书写了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凛然正气,‘渡江精神’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江南大地都谱写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图谱,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 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任邢光龙表示,作为中国革命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当代江南大地依然铭刻着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这里催生了‘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和改革开放时期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涌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也有为国守岛‘守到守不动为止’的王继才……赓续传统,光照未来,进一步发掘、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江南仍然任重道远。”

  

  破译江南文脉红色密码

  根存于江南文脉中的红色文化,为何能够绵延不绝,写就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红色文化谱图?在贺云翱看来,纵观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其所展现出来的种种富有逻辑性的事件表明,一脉相传的连续性是江南红色文化尤为重要的特点。“近代以来,繁荣昌盛的长江三角洲留存着传统文化的最后高峰,救亡图存的意识作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延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江南地区作为一种近现代进步思想的红色文化,其根脉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认知江南红色文化体系的前提。”

  他也指出,通过不断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较之全国其他区域,江南地区更早地完成了从传统文化到近现代文化的转型。“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近现代江南地区,反侵略反殖民的民族革命,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风起云涌,相交相融。江南红色文化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国内国外多种势力的博弈,这是红色江南区别于中国其他红色地域的重要特征。

  因为敌我关系的复杂和残酷,“红色江南”的苦难也更为深重。上海龙华惨案,南京雨花台惨案……为了初心和使命,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了党旗、国旗和军旗。“江南文脉的红色基因,反映了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渡江胜利的曙光,再到今日长三角一体化的强大动力,红色江南一直以先进的力量发挥引领作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室主任杨建春表示,“红色江南”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仍将在未来中国发挥巨大的力量。”

  共启红色江南基因传承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挖掘和发挥江南大地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已成为相关研究者的共识。论坛现场,众多专家学者畅谈如何用好用活江南红色文化,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常州三杰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在当下实现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需要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微视频、乱针绣、常州烙画、金坛刻纸……新媒体手段的大胆尝试和传统非遗的有机植入,改变了平铺直叙、面面俱到的展陈方式,增强了红色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在三杰纪念馆,投影画技术生动再现了革命志士的狱中场景和中共党史中的历史性时刻;红色电影《秋之白华》将宏大叙事个人化、革命题材诗意化;运用舞蹈、合唱、情景剧、快板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情景党课,则将说故事和讲道理有机结合,让红色文化给参观者带来更强的吸引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把红色文化与发展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打造创新亮点,也要通过挖掘江南红色文化特质,拓宽革命文化领域,形成革命文化的“文化中枢”。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赵永艳以江南文化符号之一——雨花台举例,“雨花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在实践创新传播革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雨花英烈精神和江南文化中家国担当精神存在着共通性,和共产党人的初心有着统一性,因此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将文物背后的史实和当今时代的创造力相结合,通过建设革命文化中枢对更大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他认为,将区域内革命文化资源纳入全域理念,把地理分布上“离散化”的红色文化通过文化纽带逐步联结到一起,从新的领域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资源,才能提炼深层次、超时空的精神要素,让红色文化在当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