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探班记 |西花厅海棠又“开”,歌剧《周恩来》即将延安首演
2019/10/14 22:15  昆明警方发布  冯圆芳    

  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的新创歌剧《周恩来》,即将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于10月15日晚在革命圣地延安首演。首演前十余天,剧组进驻延安,开启备战状态,10月13日至14日,记者一行奔赴延安探班。

  这是周恩来总理这一形象第一次出现在歌剧舞台上,将首演献给延安,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曾在延安工作生活过13年的周总理,对延安人民来说意义特殊;而延安是新中国歌剧的诞生地,民族歌剧《白毛女》正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而成。

  

  歌剧舞台上的周总理依旧潇洒俊逸。一身蓝色的中山装,标志性的踱步步态,眉眼间透露着坚毅的光芒。舞台布置简单、大方,书桌、会客厅,构成了总理生活和工作的西花厅,他深夜在此伏案工作的剪影成为《周恩来》中无声却动情的经典画面。

  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国内经济遭遇极大困难,他慷慨激昂地吟唱:“挺起我们的脊梁,我们昂起头,天大的困难我们承担。”此时进入了意味深长的时空闪回:重温红军长征时期血染湘江的冲天火光,周总理更得出了“中国的路需要自己走的信念”;

  1955年万隆会议,他发出“新中国真诚的倡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刻,舞台上陡然亮起的金色光芒,和摄像师的“咔嚓”声,暗示着泱泱大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已载入史册;

  

  1972年他以身患绝症之身,与尼克松艰难谈判,最终达成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5年病情恶化之际,他仍坚持做政府工作报告,身后的西花厅海棠“淡至极处”,且有“梅花一缕魂”,恰是总理铮铮风骨的写照……

  歌剧《周恩来》聚焦周恩来作为大国总理鞠躬尽瘁的一生,既以此折射共和国筚路蓝缕的草创历程,也时时呼应着当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初心。

  “要把周总理的一生凝聚在短短两个小时中,就需要围绕主题对素材进行剪裁、提炼,因此我选择了周总理的几个‘站出来’的时刻,凸显他的睿智勇毅,和有所担当的博大襟怀!”《周恩来》总导演邢时苗说。

  

  邢时苗

  排演间隙,记者陆续采访了歌剧《周恩来》的主创。

  《周恩来》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继《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后,再一次与江苏强强联手的重磅歌剧作品。唐建平毫不讳言创作之难:“和西洋歌剧或之前创作的历史题材歌剧不同,《周恩来》讲述的是我们自己的总理,他的一生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会产生人生价值观上的深层影响,创作起来马虎不得;其次,周恩来作为总理的人生是非冲突性的人生,这意味着全剧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因此,我采取了‘大歌剧’的创作思路,以音符来诠释情感而非贴合情节,将表达的重点放在总理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上,要让每一个音符都把总理那亲切感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推到观众面前。”

  此次来到延安,唐建平感慨很深:“我上一次来延安是22年前,那时的延安满目都是黄土的颜色。这一次来延安,很惊喜:山都绿了,到处草木葱茏,高楼大厦,还建起了延安大剧院这样高规格的艺术殿堂。联想到歌剧《周恩来》中总理病重时对延安革命老区的惦念,就更加感慨,他说‘目力所及,却见黄土连天,变化甚小’。我在想,如果总理能看到今天的延安,他又该作何反应?”

  

  浓眉俊眼,双目炯炯,慈祥中带着威严,男高音歌唱家王传越饰演的周恩来一上台,就让记者们觉得:嗯,的确“像”总理。

  为了让歌剧舞台上的总理形象立得住,王传越告诉记者,该剧执行导演、曾饰演过周总理的表演艺术家郝光,为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形体指导:总理是怎样说话的?他走路的姿态如何?包括总理标志性的浓眉,等等。但王传越说,外表上的“像”仅是皮毛,要让观众真正觉得,歌剧舞台上的这位就是可亲可敬的周总理,就必须用音乐把握好周总理的形象本质。“什么是总理的形象本质?他在不同时期治国理政、对待人民的做法、态度,决定了他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周总理。”王传越说。

  

  剧中饰演邓颖超的演员之一宋元明是一位旅奥女高音歌唱家,曾主演《唐璜》《费加罗的婚礼》《图兰朵》等剧目,长期浸淫于西方歌剧艺术的她,在刚开始排练《周恩来》时遇到了不小的难度。

  “一开始导演总跟我说,你演得太‘茶花女’了!”宋元明笑着说,“我在《周恩来》中饰演的是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国女性,演员的体态、步态、说话的方式,都和西方歌剧的女主人公大不相同,尤为不同的是情感表达的方式。西方歌剧的情感相对比较单纯直接,而在邓颖超这里,往往是很多种情感糅在一起,譬如总理病重时,她既担心他的身体,担心他即将离自己远去,却又不得不强忍悲痛、故作坚强,甚至要放手让他离开病房,去处理那些未完成的工作,最后和他在盛开的海棠前挥手作别。这些情感都蕴藉在寥寥几句唱词中,情感的张力特别大,对表演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首演在即,歌剧《周恩来》指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既忐忑,又充满希望。

  

  俞峰

  “从《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等深入人心的歌剧来看,中国观众其实很能接受这种‘音乐+戏剧’的形式,特别是去年江苏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入围2018年国际歌剧大奖,更坚定了我对中国歌剧能够收获观众喜爱的信心。我希望《周恩来》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美、制作精良的精品之作,更希望该剧在收获中国观众认可的同时,也能借着国际语言走向世界。”俞峰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高鑫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