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国宝@你了,99件文物这样呈现6000年南京文明史
2019/09/26 21:44  交汇点  

 

  

  南京,6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

  一座城池,一梦千年。生活在古都南京,常常让人遗憾未逢它的丰厚过往。

  从26日开始,筹备了一年多的“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在南京市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是本年度南京市属文博场馆举办的最值得期待的展览”,这是南京市博物总馆的业内人士给出的评价。来自南京、上海、镇江等地的99件(组)文物,勾勒出南京2500年的建城历史,隐藏着南京城的点滴过往。

  

  用现代眼光解读古老南京

  “南京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南京市博物总馆馆长曹志君说,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位于南方的城市,推动了江南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形成。“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从城市和人的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着眼,试图用现代眼光对南京进行解读。

  如何用99件文物来概括南京,一年之前,这是摆在策展团队面前的难题。最终出现在“源流”展上的文物主要来自南京市博物总馆,也有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镇江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博物馆等单位提供的珍贵展品,被列为“全国一级文物”的就超过了一半。也有相当一部分文物不算起眼,此前也少有展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各自都承载了一段南京记忆,代表着南京城市历史上的高光时刻。”策展人、南京市博物总馆策展工作室主任徐佩佩说。

  

  策展团队将展览分为形胜地、文明源、都会盛、佛道兴、风物雅、南京人六个篇章,各自用鲜活生动的文物来诠释主题。在第一篇章“形胜地”,观众看到的是郭存仁的《金陵八景图卷》、文伯仁的《金陵十八景山水册》,明人笔下恬淡清朗的金陵山水,在营造视觉享受的同时,也透露出这样的历史信息:“地处长江下游的南京,拥有独具优势的自然山水环境,其山川形胜屡见历代文人之笔下,亦咏亦歌,亦图亦画,自古备受称羡。”

  

  在最后一章“南京人”,则由南京浦口营盘山遗址出土的“陶塑人面像”和高淳花山宋墓出土的“绢地星象图”为展览画上句号。被称为“金陵先祖”的营盘山陶塑人面像大眼高鼻、双耳招风,神情憨厚又不失威严,徐佩佩介绍:“这是迄今为止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塑人像,是祭祀场合所用权杖上的威严装饰,与充满着神秘气息的‘绢地星象图’形成呼应。”

  

  参观完展览,面对着来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最早“南京人”,观者会在这里产生对所处城市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深深感知只有人才是城市文明的推动者。

  官服上的麒麟为何像长颈鹿

  “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展上,很多国宝级文物集体亮相。在“都会盛”单元,很多人的目光被“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深深吸引,出土于南京江宁将军山沐英墓的这件文物,被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誉为“元末明初最令人骄傲的国宝级文物”。和此前在南京市博物馆“玉堂佳器”展厅陈列时不同,此次梅瓶摆放的位置与观众更加接近,可以使人几乎270°地细细观赏,辨认画面上萧何、韩信、樵夫等人物,欣赏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杂宝纹、仰覆莲瓣纹和缠枝莲花纹。

  

  “曾子义行”铜簠、“建业宫”木简、蝉纹金珰、釉下彩盘口壶、王兴之夫妇墓志、云龙纹金镶玉带板、青瓷堆塑罐、青瓷莲花尊、南唐二陵玉哀册、《永乐大典》残页、七宝阿育王塔、金累丝凤簪、黔宁王遗记金牌、“内府”铭白釉瓷梅瓶……一件件历代遗珍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国宝会说话,它们讲述的必定是封存在史书中,来自不同世代的“南京故事”。

  

  

  很多有趣的历史密码也被策展团队隐藏在展柜之中。一件奇怪的陶三棱锥,四面四角,四面都近似正三角形,四角都较为锐利,它刚刚出土于南京主城区最早的古城——越城遗址上。陶三棱锥到底有何用途,让研究人员颇费脑筋。有人说它是古代置于席子的四角席镇,有人说它是古代的路障,也就是铁蒺藜的前身,谜题还没有答案,留给观展的文物发烧友破谜。

  

  南京拥有“通江达海”的地缘优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展览选取的多件文物叙述着南京悠久的“海丝文化”。来自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地的一件玻璃杯晶莹剔透,充满了现代感。原来,这只典型的罗马帝国3-4世纪的产品竟由海上丝绸之路运到南京。东晋贵族将来自域外的玻璃器视为“斗富”和显示身份的宝物,生前时时摩挲把玩,即便去世后也要随葬墓中。

  

  

  明朝的“麒麟”为何像头长颈鹿?看过此次展出的明代徐俌墓所出素缎补服,很多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介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王朝与海外各国的交往。永乐十二年,榜葛剌国向明成祖朱棣进贡了一头长颈鹿,当时人从未见过如此稀奇的动物,将其与传说中明君盛世时才出现的瑞兽——麒麟联系在一起。官员服装上补子纹样的“麒麟”因此就以长颈鹿的面目亮相。

  

  24位著名学者推介“南京国宝”

  “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专业角度对重点展品进行推介,并写下推荐词。”徐佩佩介绍,包括龚良、贺云翱、胡阿祥、郦波、卢海鸣、王志高、夏维中、曹志君、许晓东、韩巍、王天刚、薛冰等在内的24位著名学者为观众“导览”。

  

  出土于汤山葫芦洞遗址的南京直立人男女头盖骨化石,其推荐人是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专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史冬泉。他介绍,在同一化石点同时发现两性人种化石,全国仅南京这一处。通过对南京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外形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南京人和北京人形态特征十分相似,显示出许多蒙古人种的性状,对研究中国现代人的起源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徐佩佩说,南京直立人头盖骨化石此次系首次原件展出,主办方特地定制了展出装置,以控制化石展出所需的温度湿度。

  

  而在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看来,出土于南京江宁长岗村的六朝釉下彩盘口壶可称为“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生动表达着外来佛教与本土道教的早期关系。并改写了成熟釉下彩绘瓷器始于唐代的传统认知。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南大历史学院贺云翱教授推介的“石头”铭文砖,出土于南京清凉山六朝石头城遗址西北角一号城门北侧的包砖墙上。贺云翱介绍,正是这简单的“石头”二字确证了这座六朝最著名的军事堡垒的准确位置。

  

  斗转星移十二时辰,时光流转在一朝一夕间。99件文物并不算多,却足以让你与过往的南京重逢,感受这座古都绵延不断的生命力,以及她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的璀璨诗篇。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摄影 交汇点记者 宋宁

  

  

标签:
责编:王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