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回眸江苏红色经典、总设计师谈“冰墩墩”、长江大桥三部曲|文艺周刊荐读
2019/09/26 16:06  交汇点  

  

  摘要:

  新华日报

  文艺周刊(第53期)

  【视点】

  

  【繁花】

  

  【艺评】

  

  【新潮】

  

  

  【视点】

  四部文艺经典再回首!在“江苏记忆”中追寻红色初心

  

  京剧《沙家浜》

  汪曾祺的“小”创意

  到江苏常熟旅游,很多人都会去沙家浜风景区,不仅因为这个位于沙家浜镇的国家5A级景区芦荡婆娑、风光宜人,更因为“沙家浜”独特的历史人文背景。

  

  “沙家浜”的闻名无疑源自当年红透大江南北的革命样板戏——京剧《沙家浜》。京剧《沙家浜》和江苏不仅有地域上的关联,而且它的主要创作者是一位出身江苏高邮的文化名家。1963年,沪剧《芦荡火种》被北京京剧团改编为《沙家浜》,主要执笔和统稿者正是当时在剧团担任主创的汪曾祺。

  1951年出生的汪朗是汪曾祺的长子,在父亲改编创作《沙家浜》时,他正读小学五六年级。年近古稀的他,对于《沙家浜》的创作故事,特别是父亲的一些创意,汪朗至今仍记忆犹新。

  汪朗回忆,京剧剧本最初名字叫《地下联络员》,后来以《芦荡火种》的名义参加1964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毛主席看了《芦荡火种》后予以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其中就包括将剧名改作《沙家浜》。

  提到《沙家浜》,人们最先会想到著名的《智斗》选段。汪朗说,原本沪剧《芦荡火种》里,这一段只有刁德一与阿庆嫂两人的对唱。后来为了避免“胡团长”胡长奎因“没戏”陷入尴尬,汪曾祺“受命”为胡长奎增添唱段,这才有了今天的《智斗》。

  

  《智斗》中的一段西皮流水“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也是传统京剧中少见的。汪朗告诉记者,一般西皮流水是七字一句、十字一句,行话叫“二二三”或者“三三四”,可汪曾祺却要用五言,觉得这样才能烘托出气氛。“当时负责唱腔设计的是马连良的琴师李慕良,他觉得五个字不好安腔。爸爸就跟他说,自己曾经设计过一出戏,唱腔就是五言的,让他再试试。不过,爸爸也写了一段七言的唱词以备替换。最后,李慕良先生还是把这段五言唱词的音乐设计出来了,而且很有特色。”

  另一段汪曾祺颇为中意的唱段是《授计》。《授计》中阿庆嫂有一句词“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一般京剧中很少有这种抒情式唱词,后面连唱三个“怎么办”,层层递进,也是他的创造。

  汪朗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次,父亲创作完一大段几千字的唱词后交给打字员,结果台本被弄丢了。众人万分焦急之际,汪曾祺却很淡定,表示要是实在找不到了就重写一遍。“因为剧本基本都是父亲创作的,所以他写的每一个场次当时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那时他40多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记忆力也好。”汪朗说。几十年后,汪朗和两个妹妹将对父亲的回忆凝结成《老头儿汪曾祺》一书,其中也包括了汪曾祺创作《沙家浜》的主要经历。

  交汇点记者 徐宁

  电影《柳堡的故事》

  “九九艳阳天”久久传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苏中地区民歌《九九艳阳天》是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每当听到这优美的旋律,人们总会想起经典电影《柳堡的故事》,思绪飞到宝应水乡小镇柳堡。《柳堡的故事》讲述了一段温暖的军旅爱情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驻扎在宝应柳堡,副班长李进与当地少女二妹子产生了纯洁的感情。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搁置儿女情长,投身于革命斗争。几年后,副班长和二妹子重逢,有情人终成眷属。

  

  1950年,作家胡石言写出小说《柳堡的故事》,首先发表在《南京文艺》第三期上,后又转载于《新华月刊》。1957年,胡石言和黄宗江将小说编成剧本,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我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执导,廖有梁、陶玉玲等主演。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军旅爱情题材的影片,《柳堡的故事》以温馨的爱情书写突破了常见的“血与火”的战争题材,极大丰富了战士的形象。半个多世纪以来,它所表达的那份纯洁、克制的真情打动了无数观众,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一抹温柔的亮色。影片中,当年23岁的陶玉玲扮演的“二妹子”温柔细腻、清新可人,成为经久不衰的审美典范。如今,还有不少人依然会亲切地称呼这位85岁的表演艺术家为“二妹子”。

  

  《柳堡的故事》来源于作家胡石言真实的战斗经历,他1942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文化教员、报纸编辑、宣教干事,参加过著名的车桥战斗,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苏中、鲁南、淮海等战役。胡石言的夫人、已九旬高龄的余金芬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柳堡的故事》的创作缘起——

  1944年,新四军1师3旅7团在扬州宝应练兵驻训,与当地人民建立起鱼水深情。有一天,某连18岁的副班长徐金成向时任团部《战斗报》编辑胡石言讲述了他的秘密:房东家的女儿、长辫子的二妹子给战士们洗衣服时,在他的口袋里两次塞入小纸条,写着“你真好”。徐金成获悉了姑娘的小心思,两个年轻人萌发了感情。徐金成教二妹子认字,给她讲革命的道理。就在两人感情升温之际,部队奉命开赴前线,“副班长”告别了“二妹子”。可惜的是,第二年9月,徐金成在宜兴的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余金芬老人说,胡石言始终忘不了这段在战火硝烟中萌芽却没有开花的爱情, “人们往往只知道革命者牺牲生命,却不知道许多革命者还曾牺牲过爱情,而后者有时比前者更困难”,这是他创作《柳堡的故事》的初衷。直到2002年去世前,胡石言曾几次托人到宝应寻找那位“长辫子二姑娘”,可惜都未能如愿。

  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柳堡的故事》的热映,柳堡女子基干民兵班正式创建,2014年扩编为“柳堡二妹子”民兵连。“战争年代,柳堡很多女民兵身上都有‘二妹子’的影子!”现任连长施海燕说。半个多世纪来,一代又一代的“二妹子”用爱国之心和拥军之情续写着新“柳堡的故事”,“九九艳阳天”仍在久久传唱。

  交汇点记者 于锋

  小说《海岛女民兵》

  “海霞”的新生折射中国的新生

  “旧社会,在我们小小的同心岛,就有两家渔霸三家渔行,渔民把它们叫作‘两把斧头三把刀’。就在这种世道里,我一生下地,先感到的是饥寒,一开始懂事,先知道的是仇恨……”这是小说《海岛女民兵》中主人公海霞的一段独白。

  比祖辈们幸运的是,贫穷渔家女海霞盼来了共产党解放海岛的那一天。在优秀共产党员方书记的领导下,小海霞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女民兵排长——这正是被誉为“一代军事文学巨匠,中国党史、军史纪实小说第一人”的著名已故作家黎汝清在《海岛女民兵》所讲述的动人故事。

  

  该故事取材于作者在浙江洞头当兵时所了解的当地女子民兵连的英雄事迹。“海霞”的心声,曾唤起亿万工农兵大众的共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句“南京到北京,《海岛女民兵》”道出小说风靡大江南北的盛况。问世逾半个世纪后,新一代的读者仍被女民兵们昂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作者诗意优美的笔触所吸引。

  生于山东博兴,先后加入八路军、共产党,亲历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后调入南京军区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组(后改为创作室)从事文学创作直至2015年逝世……黎汝清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对“为谁而写作”这一问题的思索。“黎汝清始终把写作当成为党为人民工作的一部分!原因很简单:他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作家。”接受记者采访时,黎汝清夫人邓德云动情地说。

  “创作固然应该写‘生活就是这样’,但也应该写‘生活应该怎样’,这是我的理想主义。”黎汝清曾多次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曾担任黎汝清“悲剧三部曲”(《皖南事变》《湘江之战》《碧血黄沙》)责编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付如初认为,恰恰是这种乐观、激情、光明的“理想主义”,让黎汝清的作品突破了时代的局限,能够始终被阅读并唤起读者的感动和共鸣。

  在洞头当兵,别人都嫌条件艰苦,他却一直坚守,感染肝炎才离开;采风总是住在百姓家里,为的是真正了解人民生活;身为正军级干部,生活低调朴素,从不允许家人利用身份搞特殊……付如初说黎汝清的创作姿态是“面对稿纸,背对文坛”,追求“书比人活得更久”。邓德云对记者说,“只讲奉献,不计名利,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和恒心,黎汝清是做到了。”

  

  从“苦难深重的渔家,你的救星在哪儿?”的血泪呐喊,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处处显威风”的巾帼风采,海霞的新生折射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新生。今天为什么重温《海岛女民兵》?“因为它用鲜活动人的故事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军史的窗口,也对我党最终赢得胜利的深层逻辑做出了揭示。黎汝清和《海岛女民兵》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今天和未来。”付如初说。

  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一笔画尽祖国四季万里江山

  从人民大会堂北门拾级而上,步入宴会厅,迎面开阔的高墙上悬挂着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恢宏磅礴的气势、壮美雄伟的意境和昂扬向上的风貌,让每一位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心中一振,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幅高5.65米,宽9米,面积近50平米的画作是中国画历史上罕见的鸿篇巨制。整幅画面同时出现了祖国不同地貌、不同季节的瑰丽奇观:白雪皑皑的高山大岭、郁郁葱葱的江南大地,画面右侧上方一轮红日喷薄东升,照耀着祖国锦绣大地……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这幅作品题句“江山如此多娇”,六个气势恢弘的大字,更为画面增添了震撼古今的气魄。

  这幅作品由著名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联袂创作。1959年,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迎宾大厅需要一张巨幅山水画,在时任中科院院长、好友郭沫若的推荐下,傅抱石被周恩来总理下令调进北京,与广东画家关山月一同创作这幅关乎国家形象的重要作品。那一年,傅抱石55岁,关山月48岁。

  

  “创作这幅画的过程是艰难的。人民大会堂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重要场所,对绘画作品有着极高的要求。两位画家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既感到光荣又倍感压力。”傅抱石纪念馆馆长黄戈告诉记者,“两位画家的画风分别属于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互尊互让,各取所长。傅抱石豪迈雄浑的气势与关山月细致柔和的岭南风格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又各具特色,让画面呈现达到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傅抱石在《北京作画记》一文中这样描述道:“我们力求在画面上,把关山月的细致柔和的岭南风格,和我的奔放、深厚为一体,而又各具特色,必须画得笔墨淋漓,气势磅礴,绝不能有一点纤弱无力的表现。”

  黄戈介绍,在创作中,傅抱石和关山月使用的笔杆有1米多长,如扫帚一般,此外光调色就用了五六个大号搪瓷脸盆。在《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画快要完成之际,周总理前来关心指导,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画面上这个太阳小了点儿,是不是可以再画大些?并要用最好的朱砂上色,才能永葆光辉。 两位画家在听取了总理的意见后,夜以继日地动手修改,将画幅扩大,太阳的直径也加大至一米左右。1959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挥毫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诗句,这幅现代美术史上的名作终于完成了,并赶在国庆十周年的盛典之前悬挂在新落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

  “这幅作品,一笔画尽春夏秋冬、万里江山,是对传统中国画语言的一次创新。在此之前,从未有画家做过如此创新之举。”著名画家高云说,《江山如此多娇》除了富有时代色彩和政治意义外,同时极富学术价值。“这幅典型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虚实结合,近景远景相融,画中展现的山水并不是真实的山水,而是 ‘胸中的山水’,是两位画家对祖国景象的美好认识和完美展现。在此之后,傅抱石先生一直秉承‘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将毛泽东诗词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篇章移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也成就了他艺术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交汇点记者 王 慧

  

  【繁花】

  "冰墩墩"总设计师曹雪:“ 中国设计不应简单堆砌传统元素”

  "同学们,今晚,说好不哭!"9月17日,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几小时之后,由曹雪带领团队设计的一只有着酷炫外形的熊猫——"冰墩墩"正式被宣布为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吉祥物。消息公布那一刻,说好不哭的曹雪,还是忍不住哭了,58岁的他像个孩子一样,紧紧地和团队拥抱在了一起。

  来自广州的曹雪,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自从冬奥会吉祥物公布以后,他每天都在接受媒体“轰炸式”的采访,他笑言“没想到在这个年纪成了网红”,但得知是家乡媒体采访时,他还是欣然应允,将自己和团队的创作思路娓娓道来,并深度解析了"冰墩墩"从5816件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艰辛历程。

  

  "冰墩墩"的原型是一支糖葫芦

  文艺周刊: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竞争者众多,为什么最终是广州美院这支南方设计团队拔了头筹?能否介绍一下"冰墩墩"的创作历程?

  曹雪: 我觉得越是没见过冰雪的孩子,对冰雪的向往和想象力,反而胜过那些常年生活在北方的人。

  2018年10月,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专家到广州美院进行宣讲,那时离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的截止日期还有大约20天。时间非常紧迫,但我们接受了挑战。

  2019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组织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全部有效征集作品进行初评和复评,最终从全球5816件设计方案中,选出10组候选设计方案,我们有3组作品入围,其中"冰糖葫芦"的方案位列其中,这是冰墩墩最初的创意来源。

  因为冰糖葫芦形象的延展性和运动性有限,无法充分展示冰雪运动的魅力,最终决定只留下了糖葫芦的的"冰壳"。奥组委要求我们在这个"冰壳"里加上我们认为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团队尝试了虎、鹿、兔,饺子、元宵等,最终变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冰壳熊猫"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文艺周刊:从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到北京奥运会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国宝熊猫都成为了吉祥物,您和您的团队如何让这只熊猫变得与众不同?

  曹雪:说实话,确定是"熊猫"之后,如何让我们这只熊猫与之前见到的所有熊猫不一样,这个难度确实很大。

  我们观看了大量冰雪运动纪录片,去滑雪场滑雪,体会冰雪运动的动作技巧,并赴四川卧龙近距离观察熊猫的姿态和动作,最终,我们将熊猫"内八字"行走的典型萌点提炼出来,加入冰雪运动的姿态,瞬间提升了熊猫的可爱指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冰壳一直是我们坚持的亮点,我一直认为,如果壳丢了,我们的"魂"也就丢了。头部冰壳装饰的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当头部的彩色光环发光转一圈,冒出一个声效,冰墩墩身上就出现了冰刀、滑板和护目镜等。这是我们给冰墩墩的创意想法,也让它与传统熊猫形象相比,更富科技感和未来感。

  

  "太空熊猫"后续故事将陆续发布

  文艺周刊:您觉得冰墩墩这个形象会被孩子们喜爱吗?

  曹雪:冰墩墩的毛绒质感和冰晶透亮的外壳,这两种材质会形成一种"对比统一"的美,小孩玩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拆卸下来,体验感会很好。

  根据调查表明,历届吉祥物的消费群体一般是9岁左右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孩子们的喜爱成了这次吉祥物的重要评审标准。今年7月,组委会把两套冬奥会、残奥会的吉祥物组合和网络下载的图片混在一起,放在北京240名小学生面前,让他们选择喜欢的作品,最终,"冰墩墩"以绝对优势胜出。

  

  文艺周刊:在吉祥物宣布那一刻,您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曹雪:说实话,那一刻,我脑子一片空白。在此之前,我做的很多设计都是由我个人完成的,但这次,我们团队奋战了整整10个月,没有一天休息过,付出的精力、时间以及所面对的压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十个月中,出于保密需要,修改方案不能快递或通过电子邮件,每一次都需要团队成员从广州"人肉快递"送到北京冬奥组委,有时为了提升效率,还需当天往返。这次经历无论对于我个人,还是我们团队,都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历练,让我们终身难忘,也算是传承了奥运的拼搏精神。

  文艺周刊:围绕"冰墩墩"这个吉祥物,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创意开发?

  曹雪:我们正在开发冰墩墩的表情包,目前第一期刚刚上线,微信用户可以在表情商店里下载使用。10月份,冰墩墩长毛绒玩具也将面世。未来我们还将和中国航天部合作,让"冰墩墩"给青少年普及太空知识,进行科普活动,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太空熊猫。

  

  设计师不能有“艺术家的脾气”

  文艺周刊:您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然后又去广州发展,能否简单介绍下您的个人经历?

  曹雪:我是南京人,1985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后改名为江南大学),之后留校任教。有一年,我到南方考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其中一站是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期间给员工做了一次讲座,结果就留下了。2006年,我又重回高校,来到广州美术学院当老师。

  文艺周刊:您觉得这次冰墩墩的设计成功,给"中国设计"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曹雪:我觉得中国设计要大胆地走出去展示自己。这几年,我一直担任《塔外》展览的策展人,游历了伦敦、巴黎、米兰等国际大都市,目前这个展览已经进行到第三届了。

  策划这样一个展览,目的是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和审美追求,讲好"中国故事"。许多外国观众看完之后都惊呼:原来中国设计不是只有剪纸和脸谱,中国设计也可以如此现代和时尚。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很多中国设计师喜欢在作品中加入传统元素,但“加入”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把老祖宗的东西复制、粘贴下,我觉得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真正优秀的中国设计,不是对传统元素的堆砌,而是对中国当代生活状态、审美方式、思维方式的自然流露,这才是文化自信的真正体现。

  

  文艺周刊:您心目中的优秀设计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眼界和技能?

  曹雪:设计师应该是"眼高手低",眼高即"眼界要高",要有国际化视野,这体现了设计师自身的格局和审美,但同时要把身段降低、接地气。比如这一次设计冰墩墩,我们面对的是九岁的孩子,就需要我们降低身段,从孩子的视角和思维出发设计产品。我一直说,设计师不能有艺术家的脾气,做一些自娱自乐的事情,而是要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将你的设计理念、审美预判融入到作品中,设计出真正满足人们需求的好作品。

  交汇点记者 王慧

  曹雪 供图

  更多繁花内容请戳这里

  

  【艺评】

  章剑华创作谈:《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书写七十载建桥史

  

  

  大桥梦,寄予时代梦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滚滚长江之上,中国人就拉开了建造大桥的壮丽序幕。《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别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为主的现代化大桥建设过程为线索,跨越不同时代背景,第一次全景式地展示长江大桥建设的宏伟图景。

  

  章剑华曾经创作过《故宫三部曲》并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谈及撰写《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的初衷,章剑华回忆道,2019年春节前,正逢南京长江大桥整修一新后恢复通车,引发市民参观热潮,也牵动起了自己为大桥作传的创作构思。“我们这代人对南京长江大桥都有着很深的记忆,特别有感情,感到大桥的故事非常值得一写。”

  万顷波涛上,一座座长虹飞架,长江大桥建设之于中国,是一个圆梦的过程。在构架《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宏大叙事的过程中,作者高屋建瓴地了阐释了大桥之于国家、人民的意义。“奔流不息的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在长江上跨越天堑造大桥的梦想。孙中山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长江上建桥。后来国民政府几次想在长江上建大桥,还请了美国专家来设计,最后都不了了之。”章剑华说,大桥寄予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和期望,“从第一座武汉长江大桥开始,一直到如今长江干流上已经有110余座大桥,还有几座大桥现在正在建设。长江大桥建设,折射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展示出国家工程的磅礴气势,长江大桥可谓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成就之一。”

  

  一座座大桥,定格了一个个数不清的珍贵历史镜头。《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上部《天堑通途》的开篇,就生动描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镜头:开国大典之后,茅以升、李文骥、梅旸春这一代桥梁人非常激动,立即给中央写《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希望以此纪念新中国成立。像这样,大桥建设几乎总是与国家发展历程同步。章剑华也因此将“长江大桥”视为可以串联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三部曲也依时间轴渐次推进:上部《天堑通途》主要描写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经过;中部《中国脊梁》主要反映国家发展困难时期,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历程;下部《世纪跨越》主要描写改革开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蓬勃发展,形象再现了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等为代表的现代化大桥的建设。三个时代、三条主线,用清晰的脉络勾勒出时代的飞速发展。

  大桥人,生动穿越历史

  大桥由冰冷的钢铁水泥建造,但是大桥背后的人与故事,却传递着历史的温度、洋溢着感人情怀。翻开厚厚的《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中国几代桥梁建筑史以及几代桥梁人的奋斗史、成长史都涵盖于其中。茅以升、李文骥、彭敏、梅旸春、李国豪等老一辈和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桥梁专家,在《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这部纪实文学作品中,都有着生动传神的刻画。

  

  老一代桥梁专家梅旸春,曾在留学美国后,放弃美国的工作回国。解放后,他主动放弃了上海优渥的生活,参与到长江大桥建设中来。他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副总工程师、南京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南京大桥工地。

  李国豪,新中国第一代桥梁专家。他在留学德国时就已经才华横溢,获得了“悬索桥李”的外号。但是他满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爱,毅然归国。回国以后,他参与到长江大桥建设当中。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的时候,人们发现桥身有晃动。即使身陷“牛棚”,李国豪仍坚持不懈地研究,最终将桥梁晃动的原因找了出来。

  李家咸,是李鸿章家族的后代。大学毕业以后,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消息传来,他与几位留在上海工作的同窗好友热血沸腾,赴北京主动请缨参加大桥建设。后来,李家咸与这几位同窗都成为了新一代桥梁专家。

  

  一代代桥梁人“为国家造桥、为人民造福”的使命与担当感人至深。正是他们,用脊梁树立起一座座“大国工匠”的丰碑。

  对章剑华而言,从故宫人到大桥人,两个三部曲体现的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群像。“《故宫三部曲》写的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群像,《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写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建设者、知识分子群像。”

  大桥魂,折射奋斗者精神

  为了搜集材料,作者除了到武汉、南京、江阴、南通、镇江等地的大桥进行实地考察、举行座谈会、采访大桥专家之外,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还在宜兴老家寻访到一位当年参与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桥工周泳阶。就这样,整本书通过一位位精彩个体的描摹,洋溢着“见人”“见事”“见精神”的感人魅力。

  穿越70年时光,实际上全书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是“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的有形之桥,也是“自力更生、创业创新”的精神之桥,更是“跨越时空、沟通思想”的友谊之桥、文化之桥、自信之桥,这也让这本《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有了更为丰满的内蕴层次。

  《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这本书中,与江苏有关的元素时常跃入眼中,“现在有句话说,世界大桥看中国,中国大桥看江苏。”章剑华说, “新时期我们建设了江阴大桥、润扬大桥、泰州大桥、苏通大桥、大胜关大桥等一系列大桥,包括正在建设中的沪通大桥、五峰山大桥。江苏的跨江大桥建设,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桥精神,也可以说是江苏精神呈现。 ”

  

  “桥梁之父茅以升就是江苏人的骄傲。”章剑华说,茅以升小时候住在南京,秦淮河上文德桥的一次倒塌事件,对他触动很大,立志长大后要造桥。中国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施工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就是解放前由茅以升主持设计。桥刚建设好,由于日寇入侵,茅以升主持炸毁这座桥。建国后,武汉长江大桥也是他呼吁修建的。江苏徐州人彭敏,同样也是一位建造长江大桥的功勋,作为首任大桥局局长,他组织善于指挥,善于用人,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座座现代化的跨江大桥,除了一代代桥梁专家的前赴后继,更离不开成千上万的大桥建设者。这些普通劳动者在书中也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体现。“大桥建设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建设成就。”章剑华说,这些伟大成就的贡献者,既包括了知识分子,也包括了工人农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更多艺评内容请戳这里

  

  【新潮】

  蜂鸟藏着的故事

  文/周世康

  这是今年8月的一天。我们到达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机场,已是当地时间晚上10点半。接机的导游姓方,是个25年前来此的台湾人,矮矮胖胖,还不到50岁,后来才知道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前三个女儿,最小的一个儿子。他秉承了中国老传统:多子多福。一路上每提及此,他总是咧着嘴笑,一副挺享受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前往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安东尼奥国家公园,这是哥斯达黎加第二大旅游目的地。4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葱绿。车上,方导滔滔不绝地介绍了很多,但由于时差原因,我们都昏昏欲睡,没留下什么记忆。唯有一句记住了:哥斯达黎加的鸟儿,占全球已知鸟类的10%,不少中国摄影爱好者,专门到这里来拍鸟。

  途中休息时,我专门找方导问个究竟。一个陆地面积只占全球万分之三的国家,怎么会有这么高比例的鸟儿?方导说,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地峽一线之窄的南端,把截然不同的南美和北美大陆分隔了开来。千万年来,各种生物从两个大陆越过狭窄的陆桥迁移到这里来。同时,这个国家又有12个不同的生态区,在50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汇集着各种各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所以就生长了全球4%的植物品种,5%的动物门类,鸟儿就更多了。谈到鸟,方导兴致更高,他说,这儿有巨嘴鸟,金刚鹦鹉,被称为云林瑰宝的绿咬鹘(该国国鸟)等。他特别強调的是蜂鸟,说是世界上最小的飞禽。“我们会有机会欣赏到它,保证你大开眼界。”

  方导的这番话,吊起了我的胃口,于是就等着,盼着。

  第四天上午,我们先是观赏阿雷娜火山,奔到下一个景点和平瀑布公园时,已是中午12点多。哥斯达黎加位于北纬8度到11度间,当下正是雨季,天天有阵雨。我们进入这一景点,正遇大雨,伞小雨猛,浑身湿漉漉的。在走向游客餐饮区的途中,突然发现,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植物园圃中,吊着一个个两端红色、中间为白色圆柱、底部为一倒扣盆子状的小平台,起码有几十只小精灵围着这些平台飞上飞下,飞来飞去。团队中不知谁叫了一声,“蜂鸟”!我一下子被提醒,定睛细看,鸟儿真的很小,不到我的手指头大。飞得很快。刚开始时,明明看到蓝光一闪,但不见鸟儿。我以为眼花,看错了。其实不是,鸟的速度快,它在花草与平台间来来往往,都是眨眼之间。鸟太漂亮了。背部的羽毛有绿色、深绿色、墨绿色、褐色等,有几只喉部有白色斑点,还有一只腹部竟然是红色。尾部的羽毛有长有短,颜色也各不相同。共同的特点是全身羽毛都很紧,有光泽。有意思的是,鸟很小,嘴却很长。

  方导指着两只停在空中的鸟说:蜂鸟一秒钟翅膀扇动60次(有说80次),能像直升机一样,在空中悬停。蜂鸟40多品种,小的只有5.5厘米左右长,它们一样有头脑和心脏,但没嗅觉,每小时心跳达500~1200。它们不会在地面上蹦着走,但可以在树上跳来跳去。每小时能飞70公里,能采40多种不同的花密。它们的嘴特别长,像针管,能伸到花蕊中吸花蜜。我们驻足的这里是蜂鸟馆,一个个小平台上装有小孔的蜂蜜,蜂鸟飞来就是吃这蜜。

  后来陆陆续续了解到的知识还有:蜂鸟,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体强,肌肉强健,能敏捷地上下飞、侧飞和倒飞。为获得食物,它们通过快速地扇动翅膀让自己保持悬停,接着就像打针一样将长长的喙直接插入花朵吸取花蜜,饱餐之后,倒飞着将喙抽出花朵。蜂鸟的食量惊人,在迁徙前为了储备能量,每天可以吃掉相当于身体两倍的食物。它们可以昼夜兼行横跨墨西哥海湾,飞行高度500英里。蜂鸟的羽毛色彩艳丽,身上闪烁着各色宝石般的光芒,故而得名“迁徙中的宝石”……

  十多天后回国。真是无巧不成书,很偶然地在朋友圈里发现一则与蜂鸟有关的史料。上世纪70年代,香港学者卫聚贤在《中国古代美洲交通考》中撰文说:“殷人亡国后,逃亡到了美洲,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曾到阿拉斯加的科达克岛去寻找美洲虎皮,后来,殷人后裔曾派人回到中原,带回六只美洲特有的蜂鸟。蜂鸟体小而美丽,是唯一在飞行中可停可退的鸟。《左传僖公十六年》中载‘六鹢退飞过宋都’,这几只退飞的‘鹢’既不是中原的特产,也不是古人的梦幻,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2136年,殷人的后裔就带回了足以在中原炫耀的美洲蜂鸟。”

  此文的其他史实与结论不予置评,唯那句“六鷁退飞过宋都”,即请同学帮忙找《左传》查核,得到的答复:有!

  真是出人意料!加勒比海岛国的蜂鸟,居然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早在3000多年前就作为使者,传递过华夏儿女们的信息?这是真的吗?

  更多新潮内容请戳这里

  

标签:
责编:王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