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老师为何称“西席”? 教师节快到了,来看古代江苏人怎么尊师重道
2019/09/05 22:19  新华报业网  于锋  

  

  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正式设立教师节虽然仅有34个年头,但在我国,尊师重道的传统已经绵延千年。在文脉深厚的江苏,流传着很多尊师故事。对于世世代代的江苏人来说,尊师甚至已成为民俗,渗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视觉中国供图

  “尊师”之道,渗入江苏人日常生活

  中国有着悠久的尊师重道传统,在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历代典籍中关于先贤尊师的教诲比比皆是。传为姜子牙所作的《太公家教》中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的表述;《吕氏春秋劝学》中有“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事师之犹事父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等名言。

  在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苏地区,尊师的传统源远流长,被一代代江苏人传承下来。

  

  中国古代有很多尊师故事,“程门立雪”是其中较为著名的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旧志整理中心主任、《江苏文库方志编》主编张乃格介绍,古代江苏人将教师和天地神祇、国君帝王、家族长辈一起敬奉。旧时江苏民间很多地方建房,会在主屋主门的左首墙上留一个长方形小洞,饰成庙宇状,称“天香庙”,在里面供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过年过节在神位前点烛、烧香、叩头礼拜。有的人家虽无“天香庙”,过年时在供神祭祖的台上也要专设纸或木制的“天地君亲师之神位”,摆一份供品。

  

  中国古人供奉“天地君亲师”

  旧日的老师,很多情况下是指私塾教师和蒙馆老师,这些人虽然生活清贫,但大多数为人师表,深受人们尊敬。《江苏省志民俗志》载,过去苏北地区每年塾馆开学,东家要用轿子或车马将老师接来开学授课;腊月二十八放年假,则要用同样的规格,备好年货,送老师回家过年。一些富裕人家聘请有科举功名的老师,不仅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数额高,每日膳食均有专厨烹饪。每年正月,每个学生家还要办一桌酒席请先生,“过年请先生”是很多地方的社会风尚。一年四大节,家长和学生要向老师赠送礼物,俗称“节敬”,盛暑要有“瓜敬”,严冬要有“炭敬”。

  

  清代私塾

  古代以西、东分宾主,东为主人之位,西为贵宾之位。主人和塾师见面时主人居东,塾师居西,故老师称为“西席”。人们尊崇老师,乡里若有喜庆活动,必邀请老师,尊为上席。平时,老师家遇有困难,尤其是耕种收割等农事,街坊邻里也都乐意帮忙。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张乃格介绍,古代师生间的情谊尤其深厚,学生尊称老师为“夫子大人”,对老师自称“受业门生”。每年正月初一,哪怕住得再远,学生都要带着年货,到老师家叩头拜年,尤其要感谢师母,感谢她操持家务、支持老师教书。在科举时代,学生如果得了功名或做了高官,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要回来拜谢启蒙老师。有些私塾教师生活困顿,学生闻讯后往往主动凑钱赡养,照料其生活。

  

  学堂放学,学生们向老师道别

  “洁癖画家”,为老师守丧送葬

  对老师执礼甚恭 ,终生不忘教诲之恩,江苏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尊师”美谈。

  北宋景祐元年(1034),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回到了老家苏州,出任郡守。他将自家已经买下来,本准备作为私宅的钱氏南园捐出来,创立郡学。范仲淹还聘请了著名教育家、泰州人胡瑗为郡学首任教席,并让自己的儿子范纯祐拜胡瑗为师。

  胡瑗,世称“安定先生”,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苏州和湖州授课时,推行分斋教学制度,即设立经义、治事二斋,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和志向,分别教授六经、水利、算学、文学、军事等专业,这是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文理分科教学,影响极其深远。后人将分斋教学制称为“苏湖教法”,元、明、清历朝均沿此习。

  

  胡瑗

  胡瑗对学生极为严格,采用“魔鬼教学法”,动辄要求学生读书百遍,刚来苏州时,跟随他的富家子弟们无法忍受。此时,范仲淹的长子范纯祐起了表率作用。

  据《宋史范纯祐传》载:“瑗立学规良密,生徒数百,多不率教,仲淹患之。纯祐尚未冠,辄白入学,齿诸生之末,尽行其规,诸生随之,遂不敢犯。自是苏学为诸郡倡。”范纯祐虽然在同学中年纪最小,却带头遵守胡瑗老师的各项郡学校规,其他同学们看到郡守公子尚且如此,纷纷效仿,此后,苏州郡学成为了各地学习的榜样。

  

  苏州火车站南广场的范仲淹雕塑

  元代无锡著名画家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为“元四家”。倪瓒有非常严重的洁癖,流传下很多有趣的故事,但他尊师的事迹却不广为人知。

  

  倪瓒(云林)

  倪瓒的老师名叫王仁辅,本来是甘肃人,后来客居无锡,对无锡的山川人物非常熟悉,著有现存无锡最早的志书《无锡志》,王仁辅对倪瓒教诲良多,倪瓒对这位老师非常感激。王仁辅一生无子,晚景凄凉,全靠倪瓒赡养。去世之后,倪瓒以孝子的身份为老师守丧送葬。康熙《无锡县志》记录下倪瓒的义举:“(王仁辅)无子,门人倪瓒赡之终其身,死为之执丧而葬焉。”

  

  倪瓒画作

  转益多师,叶天士拜了17位老师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出现了吴门医派名医叶天士的形象,在江南也流传着很多以叶天士为主人公的民间传说。真实的历史中,生活在清代康乾年间的叶天士不但以医术高明著称,也是一位尊师的典范。他钻研医学孜孜不倦,虽然造诣高超,但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只要遇到在某一方面比自己高明的医生,叶天士都会想办法拜其为师。

  

  影视剧中的叶天士

  据载,叶天士一生拜的老师达17人之多,这其中有他的长辈,有同行,有僧人,甚至还有病人。对于每一位老师,叶天士总是敏而好学,虚心求教,对老师尊重有礼,感念老师对自己的教诲。

  

  叶天士学医

  比叶天士年代稍晚的江苏金坛人段玉裁是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他的尊师故事也流传至今。乾隆二十四年至乾隆三十四年,段玉裁在北京国子监任职,多次参加会试皆不中。困顿中,他认识了经学大师戴震,并拜戴震为师。

  

  段玉裁

  戴震对段玉裁颇为器重,不但在学术上指点段玉裁,还经常在生活上接济他。段玉裁对老师非常尊重,后来他被调到贵州、四川等地当知县,每次接到老师来信,都要恭敬地双手接过,向着老师所在的方向诵读。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戴震在北京去世,隐居在苏州的段玉裁听说后无比悲痛,虽然他并不富裕,依然向人借了钱,托人给老师的家属送去。一直到段玉裁80岁时,只要有人提起老师戴震的名字,段玉裁都会肃穆地垂首而立,默默怀念老师对自己的恩情。

  

  金坛段玉裁纪念馆

  幸遇伯乐,华罗庚走进数学王国

  近代以来,江苏名人辈出,俊彦云集,这些杰出人物也演绎了很多值得后人效法的尊师故事。

  1910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出生于江苏金坛。1923年,华罗庚在金坛县立初中就读时,王维克老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王维克对华罗庚着力培养,尽力引导。华罗庚本来很贪玩,在王维克的培养下,他专心钻研数学,走进了神奇的数学王国。很快,课堂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华罗庚,王维克又将从国外带回来的微积分教科书借给华罗庚。可以说,王维克是引领华罗庚走上数学研究之路的“伯乐”。

  

  华罗庚教授

  王维克曾说:“我只是引他(华罗庚)入门,我从来不像奶孩子一样,把他一灌一个饱,也不是将食物嚼烂了喂给他吃。我只是引起他想吃一样好东西的兴趣。”对于恩师,华罗庚始终尊崇备至,恭敬有加,他多次说:“王维克先生是我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者。我这位中学老师,不仅数学好,而且在物理、天文学方面造诣也很深,并且是一位有成就的翻译家。”

  

  金坛华罗庚纪念馆

  1931年去清华大学工作后,每次寒暑假回金坛,华罗庚总要去看望王维克、韩大受、李月波等恩师。一次,华罗庚从国外访问归来回乡探亲,家乡为他举办欢迎大会,他坚持让韩大受、李月波发言讲话,进入会场时,他恭敬地走在老师们的后面。他谦虚地对人们说:“我不是什么天才。我是慢慢学出来的,在座的老师都知道。”

  

  视觉中国 供图

  最早提出,“教师节倡议”出自南京

  我国目前共有四个行业性节日,教师节是其中之一,其余三个是护士节、记者节、医师节。众所周知,教师节设立于1985年,但其实早在1931年,几位南京的大学教授就曾首先提议要设立教师节。

  

  视觉中国 供图

  1931年,为了给教师争取权益,呼吁全社会尊重教师这个职业,当时的中央大学名教授邰爽秋(东台人)、程其保等联合南京、上海教育界数百名人士,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设立6月6日为教师节的建议。他们同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

  

  邰爽秋教授

  这个建议并没有被国民党政府立即采纳,但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年6月6日,邰爽秋发起在中央大学举办教师节庆祝仪式,全国教育界260多人参加,轰动一时。

  从1931年开始,每逢6月6日,南京、上海、杭州、南昌、长沙等大中城市的教育界人士,都会在6月6日举办庆祝活动,有的学校还会在这一天给教师放假一天。

  

  民国时期“中央大学”旧址

  1939年,迫于全国教育界的呼声,国民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为教师节,但这个“民国教师节”并未能在全国推行。

  

  孔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曾评论说,国民党统治时期,教师们为争取合法权益,倡议以6月6日为教师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